首页 >
伤寒学派
✍ dations ◷ 2025-08-29 21:48:13 #伤寒学派
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发张仲景《伤寒论》的医学流派。自清代起,此派自称为经方派,主要以《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思想为主,称其他学派为时方。迄今有七百余家,相关伤寒著作千余种。伤寒学派,发端于晋、唐,形成于宋、金,兴盛于明、清。其形成与发展,主要是《伤寒论》有很高的理论意义与临床价值,和历代注家不断地充实与发挥。《伤寒论》其学术理论源于古医经家,其治法方药源于古经方家,经作者总结自身临床经验而得。虽谈论外感热病,但其治法治则有普遍意义,总结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被尊为“方书之祖”,书中所载之方称为“祖剂”。此书经历代注家整理、编次、校刊,融入临症经验,使伤寒学说内容不断地充实,伤寒学派也因此历久不衰。在清朝中期,出现温病学派。温病学派认为,并不是每种疾病都是因为伤寒而引起,例如温病,因此,温病类型的疾病,不适合用《伤寒论》的治法,提出三焦辨证来加以取代。此派在中国南方得到不少支持者。传统的医家则认为,温病也被统摄在《伤寒论》中,认为温病学派违反传统,反对温病学派,自认为经方派。形成了伤寒学派。
相关
- 类鼻疽伯克氏菌类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原名类鼻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malle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致病菌。人类感染类鼻疽伯克氏菌后,会导致类鼻疽。医学导航:病菌
- 犹太-葡萄牙语犹太-葡萄牙语(Judeu-Português,又称卢西塔尼亚语,Lusitanic)是一种大体而言已经迈向绝种的犹太语言。在十六世记之前,犹太-葡萄牙语是葡萄牙犹太人日常生活使用的语言,后来与流
- 化学渗透化学渗透(Chemiosmosis,或称化学渗透偶联)是离子经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这种现象与渗透类似。化学渗透是离子的运动,离子穿过选择性渗透膜,沿电化学梯度移动。更具体地的说,在细胞的
- 法国高速列车法国高速列车(法语:Train à Grande Vitesse,意为“高速度列车”),通称TGV,是由阿尔斯通公司与法国国家铁路公司设计建造、并由后者负责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1981年,TGV在巴黎与里
- 李充李充,字弘度,江夏(湖北安陆)人。东晋学者、书法家、目录学家。父江州刺史李矩,母卫铄,祖父李秉,曾祖父平虏中郎将李绪。曾祖父李绪为奉义中郎将李基之子,汝南太守李通之孙。少孤,父亲
- 英格兰历史本条目是分类中的文章英格兰是联合王国四个主要地区中面积最大以及人口最多的地方。之所以会有这种地区上的划分,可以追溯到5世纪时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到来。而英格兰地区在政
- CD79CD79是一种跨膜蛋白,可与B细胞受体(BCR)结合为复合体,并在BCR识别抗原后产生一个信号。 CD79由两个不同的肽链组成,分别称为CD79A 和 CD79B(之前称为Ig-alpha和Ig-beta),这两个肽链
- 腹直肌腹直肌(简称腹肌)是指躯干下半部(或称腹部)的器官,由若干片状的肌肉保护着,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他们包括两块腹直肌,沿着身体前面,从胸廓延伸到骨盆。当腹直肌收缩时,腹部被往内拉。
- 奥斯卡二世奥斯卡二世(Oscar II,1829年1月21日-1907年12月8日),原名奥斯卡·弗雷德里克(Oscar Frederik),1872年至1905年之间为挪威国王,由1872年至去世为瑞典国王。他是瑞典及挪威国王奥斯卡一
- 磷元素3s2 3p32, 8, 5蒸气压((白磷))第一:1011.8 kJ·mol−1 第二:1907 kJ·mol−1 第三:2914.1 kJ·mol−1 (主条目:磷的同位素磷(拉丁语:Phosphorum,化学符号:P)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