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日边界冲突

✍ dations ◷ 2025-04-27 04:24:18 #日苏边界冲突,大日本帝国战争,苏联战争,蒙古人民共和国战争,满洲国战争,日苏关系

苏日边界冲突是指从1938年—1945年间,苏联与日本之间的一系列边界冲突。

在占领满洲国及朝鲜半岛后,日本转而有意夺取对苏联领土,日本皇军与苏联红军因而在中国东北频繁地爆发冲突。

1932年9月15日签署《日满议定书》。第二条规定:“满洲国及日本国确认对于缔约国一方之领土,及治安之一切之威胁,同时亦为对于缔约国他方之安宁及存立之威胁,相约两国协同当防卫国家之任,为此所要之日本国军驻扎于满洲国内。”以该议定书为基础,日满军事协定委员会制定了《日满守势军事协定案》,规定当一方或双方遭到第三国侵略时,两国军队将在日本国军事指挥官的统一指挥下行动。1932年起,日军开始以四年计划旨在充实驻满洲兵力、改善装备等应急的军备建设。

苏军从1933年春开始构筑坚固的边境阵地,并开始增兵。1934年6月,远东苏军有11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650辆坦克、500架飞机,总兵力约23万;日军驻满兵力只有3个师、1个机械化旅、骑兵集团、3个独立守备队、约80架飞机,兵力约5万人,加上日军驻朝兵力,也不及远东苏军的十分之三。日本陆军参谋本部认为,在与苏军远东兵力的对比上,驻满洲和朝鲜的兵力至少要始终保持相当于苏军的十分之八,并尽早将航空兵力增强到相当干苏军十分之八的水平;以此为目标,迅速扩充军备。

1935年初,关东军在满洲国西北地区(呼伦贝尔)的军事部署基本就绪,关东军直属骑兵集団下辖骑兵第1旅团(日语:騎兵第1旅団 (日本軍))、骑兵第4旅团,由笠井中将指挥,不断在满蒙边界制造军事挑衅摩擦,试探外蒙古军事实力和政治态度。1935年1月,蒙满双方争夺哈拉哈庙的所有权,发生武装冲突,日军出动驻海拉尔的骑兵部队,未经交火就占领了哈尔哈庙,日本将这次武装冲突称为“哈尔哈庙战斗”。1935年日蒙之间发生了176次边境军事冲突。经日苏交涉,满蒙双方在1935年6月至1937年9月在满洲里召开“满蒙国境会议”,解决双方边界线问题,史称“满洲里会议”。满洲国代表团正式成员共4人,首席代表为兴安北省省长凌陞,还有兴安北警备军司令官为乌尔金少将,满洲国军政部部员斋藤正锐陆军少佐(实际是关东军驻海拉尔特务机关长),满洲国外交部政务司长神吉正一。

西北地区防卫司令官即骑兵集团长深感骑兵虽有机动灵活、快速突击的优势,但由于兵种单一,加上重兵器不足,难以胜任对蒙古的威慑挑衅目的。关东军于1936年2月由驻公主岭的独立混成第1旅团抽调摩托化歩兵1个大队、山炮1个小队、战车1个中队(轻装甲车9辆)组成一个特遣支队,支队长涩谷安秋大佐,进驻海拉尔,暂配属于骑兵集团长笠井中将指挥,松村黄次郎中佐指挥的海拉尔陆航战斗机部队担任空中支援。该支队来海拉尔不久便直接开往贝尔湖西岸边地区阿萨尔庙附近集结备战。1936年3月12日签订《苏蒙互助协定书(日语:ソ蒙相互援助議定書)》,共有两条:“蒙古或苏联领土的领土一旦受到第三国进攻的威胁时,苏联政府和蒙古政府约定立即就此情势进行协商,并采取为他们领土的保卫和安全所必要的一切措施。”“如果缔约国一方遭受军事攻击时,他们应互相给予各方面的援助,包括军事援助在内。”1936年3月29日《苏蒙互助协定书(日语:ソ蒙相互援助議定書)》对外公布。1936年3月30日,日本关东军渋谷支队1500人乘汽车50辆、装甲车12辆、坦克4辆,从贝尔湖西岸阿萨尔庙地区入侵蒙古境内阿达格多兰地区,蒙军骑兵300骑,摩托化歩兵1个连,装甲车约10両(45mm炮装备),苏蒙空军12架轻型轰炸机也参战击溃日满军,日军装甲车全部被击毁,指挥軽装甲车队的平本铃雄少尉战殁,涩谷率部撤回海拉尔重新整顿。日本称タウラン事件(日语:タウラン事件)。1936年4月日本参谋本部发布的命令(“临命第323号”),废除了关东军司令官对“满洲国”边境地区实施军事行动须向参谋本部总长实行事前报告的规定,允许其在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在“满洲国”全境范围内随时随地调动和使用兵力。1936年5月,日蒙双方交换了タウラン事件(日语:タウラン事件)中各自俘获的12名战俘以及收敛的对方尸体。1939年7月该支队随安岗坦克师团残部撤回驻地公主岭。

1936年8月7日,日本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和藏相组成的日本最高军政联席会议-五相会议,通过《国策基准》:

陆军军备,以对抗苏联远东所能使用的兵力为目标,特别应充实在满洲与朝鲜的兵力,使在开战初期即能对其远东兵力加以一击。

1936年12月,苏联在苏蒙边境苏方一侧驻扎机械化部队及骑兵等快速部队,准备在蒙古受到武装攻击时可以快速反应。1937年9月,苏军进驻蒙古,与蒙古共同建设防御工程。

1938年7月日本陆军第二十三师团从日本进驻海拉尔,原驻呼伦贝尔的关东军直属骑兵集团调往蒙疆参加对华战争。

张鼓峰事件(1938年7月29日─1938年8月11日),是苏联声称满洲国军(日军)入侵其领土。日本相信这次入侵原因是苏联误解俄罗斯帝国和大清帝国签订的《北京条约》规定的边界划分(及一系列关于边界划分的补充协议),加上边界划分标志遭到窜改。

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发生的一场战争。战事在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满洲国及蒙古人民共和国交战,但苏、日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战事以日本关东军战败结束。日、苏双方此后在二战中一直维持和平状态,直至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后,苏联在8月8日对日本宣战并发动八月风暴行动为止 。

由于日本在诺门罕战败,苏联与日本在1941年4月13日签订类似《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中立条约。

1941年下半年,当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后(巴巴罗萨行动),日本曾考虑撕毁条约,但最终依然维持及继续进侵东南亚,很大程度由于诺门罕战役的失败,导致日本不敢联同纳粹德国攻打苏联,虽然日本与德国是三国同盟条约的成员,1945年4月5日,苏联单方面中止中立条约,三个月后,苏联入侵满洲,进攻在满洲的日本关东军 。

八月风暴行动,或称满洲之战、苏日战争,由1945年8月8日开始。苏联在这场军事行动中进攻日本的傀儡政权满洲国,同时也进攻邻近的蒙疆,占领南库页岛及千岛群岛。根据美国的建议,苏联占领了朝鲜半岛北部、美国占领朝鲜半岛南部。这标志着苏联自从1939年蒙古边境战争后首次对日本的军事行动,在雅尔塔会议上,它已经同意盟军中止同日本的中立条约,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加入太平洋战争 。

苏联的军事行动在1945年8月8日开始,即德国于5月8日投降的三个月后。另外,这是在8月6日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及8月9日长崎市原子弹爆炸之间。

在政治上,冲突仍未结束,而且日本与俄罗斯至今还未签订二战后的和平条约,及两国关系因南千岛群岛的领土争议而仍然存在紧张,而二战后美、苏分别占领朝鲜。

相关

  • 雕塑古希腊雕刻是古希腊中闻名于世的其中一项艺术,发展时间大约于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雕刻特点在于富于理想主义、质朴,注重共性、雅致,简而言之便是返璞归真,因此在
  • 镜子镜子,也称鉴,是一种表面光滑,具反射光线能力的物品。最常见的镜子是平面镜,常被人们利用来整理仪容。在科学方面,镜子也常被使用在和望远镜、激光、工业器械等仪器上。不论是平面
  • 马丁·史瓦西马丁·史瓦西(德语:Martin Schwarzschild,1912年5月31日-1997年4月10日),德裔美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知名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的儿子。瑞士天文学家罗伯特·埃姆登的外甥。
  • 佐治亚大学佐治亚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Georgia, 缩写为UGA)创立于1785年,现有学生34,180人,为美国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大学和佐治亚州大学系统旗舰级大学,也是该州规模最大的高等院校,总校区
  • 女性不孕症女性不孕症是发生在女子身上的不孕症,全球有近5千万女性受此困扰,盛行率在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非及中东、中欧及东欧和中亚等地区最高。不孕的原因很多,包括(但不限)营养、
  • span class=nowrapSbClsub5/sub/span五氯化锑是一种有恶臭味的无色油状液体,常因混有杂质而显微黄色,遇水发生强烈水解。通常用于检验生物碱和铯,并用作有机氯化时的载体。它是一种中等强度的路易斯酸,与氢氟酸反应
  • 腾讯视频腾讯视频是腾讯推出的在线视频媒体平台,2011年4月上线测试,使用域名为原腾讯播客域名,原腾讯网络直播电视QQLive已被撤并至该平台。2014年,腾讯诉快播侵权,快播败诉。腾讯视频凭
  • 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指一种三个边均等长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的一种,其三个角大小相等、均为60度。假设正三角形的边长为 a
  • 空间风化空间风化是所有暴露在严苛的太空环境中的天体表层所经历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的总称。月球、水星、小行星、彗星等没有大气层的天体,表层会受到宇宙射线和太阳辐射的照射、太阳风
  • 李应期李应期(?-1622年),字均饶,瑞安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陕西巡按御史。崇祯三年(1630)三月,起义军王子顺(王左挂)于宜川起事,苗美率部攻绥德。不久皆向朝廷投降。崇祯三年(1630),六月, 延安知府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