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北党争
✍ dations ◷ 2025-07-18 23:04:34 #南北党争
南北党争是清朝初年的南方与北方士大夫的朋党之争,可以说是明末东林党争的余绪。清廷使用大量的明末遗臣,因此清朝初年一直都还有明末党争的阴影,仍是“南北各亲其亲,各友其友”,如顺治时期冯诠与陈名夏的北党与南党之争,冯诠原是依附魏忠贤的阉党,而陈名夏是东林党之后。陈名夏作为南党的首领,“所推毂南人甚重,取忌于北”。清初大量引用明朝旧宦,明末党争的弊端在清初政局立即反映。顺治二年(1645年)七月,浙江道御史吴达上疏弹劾阉党余孽冯铨及其党羽孙之獬等,给事中许作梅、庄宪祖等纷纷上疏支持吴达。多尔衮最初未表态,终于决定支持冯铨一派,公开申斥龚鼎孳,并将李森先革职。孙之獬也被革职,永不叙用。顺治五年,陈名夏授吏部尚书,又与多尔衮手下谭泰多方结交。顺治八年五月,候外转御史张煊上疏论陈名夏十罪二不法,结果谭泰出面替陈名夏担保,张煊反被诬杀。三个月后,谭泰因早年依附多尔衮被处死,陈名夏本人“厉声强辩、闪烁其辞,及诘问辞穷,乃哭诉投诚之功”。顺治帝并没有杀害陈名夏,只是革职,后发正黄旗汉军,闲散官随朝。顺治十一年(1654年)陈名夏因反对薙发令,倡言“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为宁完我所劾,第二天三月初二中午,顺治帝亲自讯问,侍臣当众宣读宁完我的劾奏,不等侍臣读毕,名夏极力辩白。帝大怒:“即使要辩解,为何不等宣读完毕?”命陈名夏跪着与宁完我对质。三月初三刑科右给事中刘余谟、御史陈秉彝替名夏缓颊,双方争执不下。刘余谟喋喋不休,帝为之大怒,下令将其革职,审讯继续进行。陈名夏被转押吏部,至十一日吏部主张论斩。十二日,改绞死。临死前向门客柳生说:“我色竟不动也。”顺治得知其正法后,“悯恻为之堕泪”。名夏之子陈掖臣被押到燕京,杖四十,流放东北。康熙时,党争与满洲贵族内部矛盾纠缠在一起,康熙时期的朋党主要有鳌拜党、明珠党、索额图党、皇子党等。康熙帝深知党争之害,但鉴于满汉之间的矛盾,却也不加以整顿,他与满人权贵谈话总称南方官员为“蛮子”,甚至骂道:“蛮子那有一个好人!”康熙二十七年初,明珠被劾罢职,徐干学党掌权。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洪昇撰有传奇戏曲《长生殿》,传唱甚盛。当时正逢康熙帝的母亲佟皇后丧期。给事中黄六鸿以“国恤张乐”为大不敬之罪名,上章弹劾洪昇。由于洪昇与南党徐干学、高士奇等人物较为接近,北党欲借此事滥兴大狱。康熙帝知道是党争作祟,从轻发落,故示宽柔。
相关
- 杏仁核杏仁核(英语:Amygdala)又名杏仁体,位于侧脑室下角前端的上方,海马体旁回沟的外侧,顶部与与尾状核的末端相连。杏仁核是边缘系统的皮质下中枢,有调节内脏活动和产生情绪的功能。引发
- 巴达维亚革命巴达维亚革命是指1795年1月18日在阿姆斯特丹爆发革命,随后成立新的巴达维亚共和国革命委员会。当天统治荷兰共和国的荷兰省督威廉五世逃离该国。在巴达维亚革命爆发后,阿姆斯
- 失忆失忆症(Amnesia,来自希腊语ἀμνησία),又称失忆症候群(amnesic syndrome),是一种记忆混乱的疾病。简单来说就是丧失记忆,包含丧失部分记忆或丧失全部记忆。失忆症的成因包括器
- 依美斯汀依美斯汀(Emedastine,商品名称: Emadine)是第二代抗组织胺,被用作眼药水以减缓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依美斯汀属于H1 接收器抑制剂。依美斯汀借由抑制组织胺的作用来减缓过敏性结
- 长春花新碱长春新碱(Vincristine),商品名“维克思丁”、“安可平”(Oncovin),又名长春花新碱、新长春碱,医学上简称VCR,是一种由夹竹桃科长春花属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它是一种有丝
- 高雄展览馆高雄展览馆(英语:Kaohsiung Exhibition Center,KEC),前称“高雄世界贸易展览会议中心”,基地位于高雄多功能经贸园区中的台湾中油成功厂区4.5公顷的土地,是一座可容纳1,500个标准摊
- 负电荷在电磁学里,电荷(英语:electric charge)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称带有电荷的物质为“带电物质”。两个带电物质之间会互相施加作用力于对方,也会感受到对方施加的作用力,所涉及的
- 明天明日,又称明天,泛指今日之后的一整日,是未来的一部分。“明日”原本仅指“明日日出至日落的时段”,而“明日夜晚”则概称为“明晚”。“明”字分拆是“日”和“月”。意思就是看
- 海岸岸(又称滨),分为海岸、湖岸及河岸,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其中有众多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岸称为滩。可分为岩岸与沙岸。沙岸海岸线平直而
- 海西女真海西女真,女真族三大部之一,主要分布于海西(今松花江东)到黑龙江。海西女真人亦失哈(亦信)曾为明代朝廷内官。明永乐九年(1411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多次受命为钦差,出使奴儿干(今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