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褪黑素
✍ dations ◷ 2025-11-21 21:15:18 #褪黑素
褪黑素(英语:melatonin;i/ˌmɛləˈtoʊnɪn/),或称褪黑激素或美拉托宁,化学名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是一种在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中皆有发现的物质。在动物体内,褪黑素是一种调节生物钟的激素;而其作用在其他生物体内可能不同,同样,褪黑素在动物体内的合成过程也不同于其他物种
。褪黑素可以用来帮助入睡和治疗睡眠障碍。其可以口服也可以通过喷雾或透皮贴剂的方式给药。褪黑素在美国和加拿大是非处方药,在中国大陆为保健食品(如脑白金的主要成分),在台湾是未经政府许可的药物。在其他的一些国家,褪黑素可能需要凭处方使用,或者不可用。在高等动物中,褪黑素是由松果体中的松果体细胞制造的。松果体产生的褪黑素是内分泌荷尔蒙,会进入血液;视网膜和胃肠道则产生旁泌性荷尔蒙。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英语:Suprachiasmatic nucleus)会由视网膜接收每日光暗的规律,从而影响褪黑素的制造。在人体内,5-羟色胺(又称为血清素)在N-乙酰基转移酶催化下与乙酰辅酶A反应转化为N-乙酰-5-羟色胺,然后N-乙酰-5-羟色胺再在乙酰血清素O-甲基转移酶(英语:Acetylserotonin O-methyltransferase)催化下被S-腺苷甲硫氨酸甲基化为褪黑素。有些植物,例如稻米,也会制造褪黑素,哺乳类动物进食含有褪黑素的食物后,褪黑素会被吸收,溶入体内的褪黑素。在动物中,褪黑激素参与同步昼夜节律,包括睡眠 - 觉醒时间,血压调节和季节性繁殖。它的大部分作用是激活褪黑激素受体,而另一部分则是它作为抗氧化剂的作用。在植物中,它具有抵抗氧化应激的作用。褪黑激素也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但中央神经系统才是控制内分泌系统及旁泌性系统的主要组织(曾经被人误认为褪黑素)。在正常情况下,由视网膜感知环境中的蓝光亮度,给出的光暗信号传递给松果体,令其在黑暗的情况下制造褪黑素,因此褪黑素亦称“黑暗荷尔蒙”。褪黑素的分泌于晚间中段时间最多,然后在晚间后段时间较少、再随时间逐渐减少至天明。在古代,在温带生活的人于冬季会有十到八小时生活在黑暗当中,而篝火和白炽灯的光中蓝光的成分很少;反之,现代人广泛使用日光灯,身处黑暗的时间减至八小时以下。即使是微弱的灯光下褪黑素的产生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强光下的影响就更大。缺乏褪黑素被认为很可能是夜班工作者得癌病的成因,而现代于晚间亮灯的习惯亦被认为是发达国家越来越多人得癌症的原因之一。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f/h/s/l/o/e,a/u,n,mk,cgrp/y/i,f/h/s/l/o/e,au,n,m,人名体征药物(A16/C10)、中间产物(k,c/g/r/p/y/i,f/h/s/o/e,a/u,n,m)
相关
- 蛋白质复合物蛋白质复合体(英语:protein complex)是有两个以上功能相关的多肽链通过二硫键或其它蛋白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合物。蛋白质复合体的种类繁多,许多种的性质与功能都还不为人所知,
- 异位性皮肤炎异位性皮肤炎(Atopic dermatitis,简称AD),又叫过敏性皮肤炎或异位性湿疹(Atopic eczema),常见症状包含发痒、红肿,以及皮肤龟裂。发炎区域常有清澈液体流出,液体会随着发炎时间越久而
- 有孔虫门见内文有孔虫门(学名:Foraminifera),为变形虫状原生生物的大分类。它们拥有的网状假足及幼细线状细胞质会分散及融合而形成动态的网,它们会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室的外壳,部分在结构上
- 氟喹诺酮喹诺酮(英语:quinolone)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的抗菌剂。1962年最早的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首先用于临床,由于其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
- 货币美国 东帝汶 厄瓜多尔 萨尔瓦多 马绍尔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帕劳 巴拿马 津巴布韦 英属维尔京群岛 荷兰加勒比区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美元(英语:United States Do
- 滋养体活动体(trophozoite)是原虫类寄生虫(Protozoan parasites)生活史上的一个活跃、有运动性和繁殖的阶段。活动体之后会发展成裂殖体(schizont)阶段,即成为一个母细胞。寄生虫在活动体
- 水溶液水溶液(aqueous,aq)是指溶剂是水的溶液。在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或生成物为水溶液,一般会在其化学式右下方加上(aq)识别。例如食盐NaCl的水溶液,会用NaCl(aq)表示。由于水是自然界
- 16S rRNA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简称16S rRNA,是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30S亚基的组成部分。16S rRNA的长度约为1,542 nt。卡尔·乌斯和乔治·福克斯是率先在系统发育中使用的16S
- 丛林肉丛林肉(英语:Bushmeat),是指各种从栖身于非洲和亚洲地区的野生动物身上所获取的食用肉,即中国人所指的野味。现今,丛林肉更多地指从栖身于非洲大陆中、西部或更广阔地区的动物身上
- 自我实现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在1940年代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他将研究焦点放在心理健康的个体上,特别是那些所谓自我实现(Self-actualized)的人身上,尝试归纳出那些对生命感到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