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V

✍ dations ◷ 2025-07-18 06:46:59 #EBV
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拉丁语:Epstein-Barr virus,缩写EBV、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human herpesvirus 4 (HHV-4)),又称为EB病毒,是最常见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之一。EBV是在公元1964年由Epstein, Achong及Barr等人在伯奇氏淋巴瘤病人的细胞所发现。此后被认为和许多疾病有关,全世界有超过90%的人口受到EBV的感染。而根据研究学者的发现,在接近6000年前就已发现有人口感染EBV的证据。在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初期,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疲劳症候群。最近EBV被指出与侵入型乳癌有关。在非洲,EBV与伯奇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有关联性。EBV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经由唾液传染,常发生在未开发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家庭拥挤的幼儿身上,在欧美国家中,常发生于青少年,经由接吻而传染。潜伏期约4-7周。感染可蔓延到全身的各个器官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一般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等。有些还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期较长,一般需2-4周。以血清学诊断为主,目前开展的血清免疫诊断项目主要有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EB VCA-IgA)及EB病毒核抗原-免疫球蛋白A(EB NA-IgA),EB病毒DNA酶抗体等幼淋巴细胞(幼T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关

  • U00-U99ICD-10 第二十二章:特殊目的代码,即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最后一个代码分类。是WHO特别设立、为一些因临时突发性疾病及事件余留的代码区域,以便于对突发事件进
  • 在子宫内In utero是拉丁词汇,字面意思是“在子宫里”。在生物学里它常被用来描述胚胎或胎儿状态。法律上指未出生婴儿。
  • 盘嵴亚界古虫界(学名:Excavata)是单细胞生物的一个主要超级群组,属于真核生物域,由汤玛斯·卡弗利尔-史密斯于2002年引入的一个新的支序亲缘学分类。古虫界包含了许多自由生存或共生的原
  • 虫霉菌目虫霉目(学名:Entomophthorales)亦作虫霉菌目,是真菌界的一个目,原本属于接合菌门,近期分类地位多次改动,许多研究者将其独立成一个门。虫霉菌目中大部分的种对昆虫有致病力,其中一些
  • 弯曲病毒科葱属X病毒属 Allexivirus 香石竹潜隐病毒属 Carlavirus 发状病毒属 Capillovirus 凹陷病毒属 Foveavirus 柑橘病毒属 Mandarivirus 马铃薯X病毒属 Potexvirus 纤毛病毒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白血球增多症(英语: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缩写“IM”,别名mono、glandular fever、Pfeiffer's disease、Filatov's disease)是一种由EB病毒造成的传染病。大部分人
  • 东印度东印度是一个模糊、松散的地域概念,既适用于现在的印尼(前荷属东印度),也可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属于本群岛)现在仍偶尔会这样指称。广义的“东印度”还包括中南半岛(又称印度支那)和
  • 正铁血红蛋白血症正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emoglobinemia),或高铁血红蛋白症、变性血色蛋白血症、变性血红素血症、变性红血球血症、急性变性血红素症,是指因血液中异常的出现过多不能带氧的正铁血
  • 列夫·舍斯托夫列夫·舍斯托夫 (英语:Lev Isaakovich Shestov, 俄语:Лев Исаа́кович Шесто́в, 1866年2月12日-1938年11月19日), 出生叫Yeguda Leib Shvartsman (俄语:Ие
  • 蛲虫蛲虫(学名:Enterobius vermicularis,英文Pinworm),别名:针状虫、坐虫,线虫动物门中的一类肠道寄生虫,是蛲虫病的病因。在全世界均有其分布。成虫虫体外型有如粉红色线头,前端有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