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主义

✍ dations ◷ 2025-02-23 19:39:36 #边际主义

边际主义在经济学中指由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参看:边际)发展而来的经济学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在1870年左右,是由英格兰的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和瑞士的利昂·瓦尔拉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他们最终使边际主义广泛流传,但是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HH Gossen)早就指出了交换价值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经济学思想的这次变革被称作新古典主义革命或边际革命。

边际主义的指出了在决策中最重要是边际,即最后一单位的消费品或是产品。例如,有一辆车可以方便出行,假如它要维修或作为备用车,第二辆车也相当有用,但不如第一辆车有用,第三辆车就更加不如前面的两辆车了。给定汽车的价格,没有人会相信会有人去购买三辆车,因为第三辆车的收益可能低于其价格。

钻石与水悖论指的是这样的事实:水对人的生命很重要,可是水的价格相对来说就很低。钻石对于人的生存是在没有什么意义,可是价格却很高。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划时代的著作《国富论》里提到了这个悖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建立了生产成本的理论。斯密认为产品的经济价值取决于投入的人工,所以他对钻石昂贵的解释是,生产钻石需要很多劳动力去发现和开采(参看:劳动价值说)。在均衡状态下,价格反映了每单位产品的成本,而且各个部门的收益率一致。一些经济学家至今坚信这个结论,特别是古典经济学家。

边际主义的起源来自于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他认为土地的价格取决于生产力最低的耕地--边际土地的价格,所以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对于农作物的需求增加,则土地价格也会上升,因为农民会开辟低生产力的土地。

安·罗伯特·亚克·杜尔哥成功地解决了钻石和水悖论。他注意到价值是主观的--是位于个人心目中的东西,也就是说,事物没有价值,价值来自于人们的需求:“不同事物的估价随着人们的需求而变化。”水的数量很多,人们更看重钻石;当有人在沙漠中进退不得时,水的价值就超过钻石了。

承认主观价值理论的几个经济学家(包括现代主流经济学家)认为这个解释反驳了固有价值理论,例如作为马克思主义基石的劳动价值论。行为经济学理论明确地对个人评价产品和成果的主观过程进行研究和建模。

奥地利学派的卡尔·门格尔和奥伊根·冯·庞巴维克将主观价值理论发展为边际主义理论。

边际效用或者边际收益,指的是消费者从一单位新增商品或服务中得到的效用(满意度或收益)。这个概念是从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解决价格的基本经济意义发展而来。奥地利学派的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定义了这个术语。

奥地利经济学家奥尔根·冯·庞巴维克对于边际价值理论给了一个很精彩的描述,经常被经济学教科书所引用,简单地翻译为:

边际效用递减指每一新增的货物的边际效用要低于前一个的。例如每一块新增面包的效用给拥有很少面包的人来说很大,当他拥有的面包很多时,效用就小了。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但并不总是要这么假设,这取决于无差异曲线的凸度。

新古典经济学从无差异曲线推出需求曲线,其中一个假设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尽管产品要素的稀缺性被认为相当重要,但是更为关键的是个体的需求和他们从得到商品的边际收益。

奥地利学派完全接受了边际主义,同价值的要素投入理论完全决裂。他们把边际效用理论作为出发点,例如,劳动力的供给反映了闲暇的主观边际效用(还有劳动的边际效用)。

奥地利学派建立了边际效用定律,而那时的心理学家对韦伯-费希纳定律很感兴趣,该定律是说,刺激是等比级数时,感觉的强度才能达到等差级数。比如,在一个安静的氛围中,人类可以注意到噪音的一个很小的变化,而当噪音非常大的时候,比较大的变化才能使人有所察觉。

冯·维塞尔的开创性著作《自然价值》出版于1889年。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詹姆斯写出了他的《心理学原理》,应用了韦伯·费希纳定律,而该定律从维塞尔的思想中受到不少启发。詹姆斯把该定律看作是神经机器的一个简单概括。

“如果由神经元引发的感觉(比如重量,视觉,声觉等)需要的刺激要不断加大的话,我们的感觉相比刺激的增加会逐渐地不敏感,”他写道,“后来的刺激要不断加大,而引发的感觉却不断减少。”

不论神经学原理,边际效用递减导致人们不会希望某一种东西有很多,而是希望两者都有适量的。完美替代的情况下,这个结论就不适合,因为两种商品完全一样,而在完全补充的情况下最为适用。

卡尔·马克思逝世后,边际效用价值论成为普遍的经济价值解释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取代了政治经济学。而马克思的理论的基础是已经略显陈旧的劳动价值说,将效用和使用价值区别开来。

一些经济学家深受马克思思想的影响,比如奥斯卡·兰格,W.布鲁斯和米歇尔·卡莱茨基,他们试图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的洞见和新古典经济学结合起来。这么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马克思缺乏成熟的价格理论,而新古典经济学缺乏对社会活动的社会框架理论。

马克思主义者批评资本主义的“商品崇拜”和“竞争引发的幻想”,说资本家占有工人阶级并剥削他们。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个人的经济视角和决策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理解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全貌是更有必要的(《资本论》第一卷),这样才能去理解个人的觉悟和行为(《资本论》第三卷)。一些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边际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没有冲突:可以在理解了资本家剥削劳工的大背景下,使用供给和需求的边际主义理论。

相关

  • 路易吉·伽伐尼路易吉·阿洛伊西奥·伽伐尼(意大利文:Luigi Aloisio Galvani, 拉丁文:Aloysius Galvani)1737年9月9日-1798年12月4日)是意大利医生、物理学家与哲学家,现代产科学的先驱者。他在意
  • 亨利三世亨利三世(英语: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英格兰国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虽然他的在位时间相当长,但却是英格兰历史上最不出名的国王之一。亨利三世的父亲是英格
  • 古腾堡计划谷登堡计划(Project Gutenberg,缩写:PG),由志愿者参与,致力于将文化作品的数字化和归档,并鼓励创作和发行电子书。该工程肇始于1971年,是最早的数字图书馆。其中的大部分书籍都是公
  • 性别重置手术性别重置手术(英语:Sex reassignment surgery,缩写:SRS),也称为性别还原手术、变性手术、性转换手术(英语:Transsexual surgery)等等,是一项外科技术,也是一种阉割手术,通过这种手术程序
  • 分形分形(英语:fractal,源自拉丁语:frāctus,有“零碎”、“破裂”之意),又称碎形、残形,通常被定义为“一个粗糙或零碎的几何形状,可以分成数个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至少近似地)是整体缩小后
  • 原小熊猫原小熊猫(学名:Proailurus),又名原猫或始猫,是一类史前的猫科动物,生存于2500万年前的欧洲。它们是现今猫科祖先。原小熊猫只较现今的家猫大少许,重约9公斤。它们的尾巴很长,有大眼
  • 原料原材料在工业中是“原料”与“材料”的统称,特指有形的物质,原材料一词有时也用于代指直接被记录或观测下来的资料、数据或信息,比如说采访的笔记、试验的观测结果、直接记录的
  • 信息过载信息过载,意指接受太多信息,反而影响正常的理解与决策。信息过载这个词通常与电脑媒体有关的传播模式一起使用,如:邮箱。他是指做决定时拥有太多的信息。当有大量的历史性信息需
  • 新北市立图书馆新北市立图书馆(英语:New Taipei City Library),简称新北市图,位于台湾新北市,为新北市政府成立的公共图书馆,主管单位为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总馆位于板桥区贵兴路139号,邻近新北市政
  • 阖闾城遗址坐标:31°30′50″N 120°08′00″E / 31.51387°N 120.13320°E / 31.51387; 120.13320阖闾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和无锡市滨湖区,被认为是中国历代所争议的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