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诺伊焰熔法

✍ dations ◷ 2025-05-08 00:47:37 #宝石,晶体

伐诺伊焰熔法(Verneuil process),又称为火焰合成法,是由法国化学家奥古斯德·维多·路易·伐诺伊所发明史上第一种取得商业成功的合成宝石制造法。伐诺伊焰熔法最主要是用来生产红宝石、蓝宝石之类的刚玉,但也可以生产仿钻(英语:Diamond simulant)金红石和钛酸锶。伐诺伊焰熔法的原理主要是将研磨后的初始原料粉末以氢氧混合气熔化,再使熔融液滴结晶为胚晶。整个制程可说是现代晶体成长科技的础石,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

早从古代,合成宗教仪式用的枢要宝石就是炼金术师的圣杯。十九世纪时,人类合成红宝石的梦想总算成真。1817年开始有能力以两颗较小的红宝石熔在一起产生一颗较大的红宝石。1837年开始能在实验室里以氧化铝制备极为细小的红宝石晶体。1877年埃德蒙·弗雷米设计出用氧化铝熔融浴有效商业制造红宝石的方法,造出第一颗宝石等级的合成宝石。伐诺伊本来也跟弗雷米合作开发上述方法,但不久后拆伙将目光转向火焰合成法。

1880年伐诺伊从一位不知名的日内瓦商人处得到灵感,使伐诺伊的开发进度提前20年。日内瓦商人以火焰合成红宝石。经过仔细检测这些日内瓦红宝石之后,伐诺伊得到研磨到很细的氧化铝可以再结晶成大宝石的结论。有了这项灵感,加以当时氢氧混合气刚被发明,而且合成红宝石的需求正水涨船高,杂揉上述种种,伐诺伊设计出伐诺伊加热炉。只要把氧化铝、氧化铬等原料喂入伐诺伊加热炉,炉心超过2,000 °C(3,630 °F)的烈焰就会将原料熔掉,使液滴原料在火焰下的支撑棒处再结晶,形成大型晶体(红宝石)。伐诺伊也在1902年发表他的开发成果,并于1904年公开制程细节。

1910年,伐诺伊的实验室扩张到有30座炉子,光1907年年产量就有1,000千克(2,200磅)的宝石。1912年,年产量来到3,200千克(7,100磅),到了20世纪末叶1980有200,000千克(440,000磅),2000年达到250,000千克(550,000磅)。1932年苏联的S. K. Popov对伐诺伊焰熔法进行改良,并使苏联接下来的20年能自行生产高品质蓝宝石。二战期间,美国为了满足军用需求的红宝石,而且欧洲来源又被战事截断,所以也自己开设了很多宝石生产设施。

伐诺伊焰熔法主要是设计来生产红宝石。但伐诺伊焰熔法也可以生产别种宝石,包括蓝宝石(原来原料中的氧化铬改成氧化铁)、星光蓝宝石(原来原料中的氧化铬改成二氧化钛,延长加热时间让针状金红石得以在胚晶里成长)。1947年联合碳化物旗下的林德空气产品部门率先采用伐诺伊焰熔法生产星光蓝宝石,直到1974年因海外竞争才终止生产。除了一些制程细节有被陆续改良,伐诺伊焰熔法百年来大致没变。至今伐诺伊焰熔法在合成刚玉或尖晶石类的宝石依然独占鳌头,蔚为主流。1917年柴氏拉晶法曾挑战过伐诺伊焰熔法的地位,柴氏拉晶法生产的产品通常更精密,而且在半导体领域有诸多运用。但宝石业和半导体业不同的需求终使两种晶体成长方法各拥一片江山。其他值得一提的替代方案大约都在二十世纪中叶出现,1957年贝尔实验室的水热合成法、1958年Carroll Chatham的助熔剂法(英语:Flux method)(高温熔体溶液法)。1989年ICT宝石公司的Larry P Kelley也开发了一种用天然红宝石当原料的柴氏拉晶法变奏制程。

成功合成宝石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要有够纯的原料,纯度至少要有99.9995%。若欲合成红宝石或蓝宝石,则氧化铝是主材料。通常会设法降低钠含量,因为钠杂质会害宝石混浊不明(英语:Opacity (optics))。按所需的宝石颜色,可酌加少量不同氧化物杂质。生产红宝石加氧化铬,生产蓝宝石加氧化铁或氧化钛。次要者如若要金红石就加二氧化钛,若要钛酸锶就加草酸钛。其它一些低价值的晶体也可混入起始原料。

首先将起始原料磨成细粉,加入伐诺伊加热炉上方的容器。容器震动之后,原料粉往加热炉底部流动,此时将氧气通入加热炉,氧气与原料粉一起从窄管向下流动。窄管外包覆着宽管,宽管里通有氢气。在窄管对宽管的开口处,燃烧开始进行,在炉心产生2,000 °C(3,630 °F)高温。当原料粉通过火焰的瞬间,原料粉被熔成一滴一滴的熔融液,滴落在下方的支撑棒处。这些熔融液滴逐渐在支撑棒处形成一烧结锥,烧结锥的顶端因接近炉心高温而维持液相。接着,晶种在烧结锥顶端缓缓形成。随着愈来愈多熔融液滴落在烧结锥顶端,单晶胚晶开始形成,此时缓缓将支撑棒下移,使椎体底部得以凝固(但锥体顶端仍维持液相)。晶胚渐呈锥筒状,底部直径短而顶部直径长,但顶部达某最大直径后直径维持恒定。随着原料粉继续加入、支撑棒继续下移,胚晶拉长成圆柱体。一旦胚晶从加热炉拿出来冷却,须沿垂直轴剖开晶胚释放内部应力,否则整个晶体很容易进行垂直解理。

伐诺伊整理出一些成长良好宝石的条件。其一,火焰温度刚好可以熔化原料就好,不宜过高。其二,熔融原料应保持在氢氧焰中同样位置。其三,尽可能减少熔融物与支撑棒的接触面积。伐诺伊焰熔法平均商业生产胚晶的直径为13 mm(0.51英寸),高介于25至50 mm(0.98至1.97英寸)之间,重约125克拉(25.0克)。伐诺伊焰熔法也可以使用特定结晶取向的晶种来制造该结晶取向的晶胚。

伐诺伊焰熔法生产的晶体不管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都跟天然宝石大同小异,需要对两者放大检视才得以区分。其中一种判别方式是伐诺伊焰熔法生产的合成宝石,因为锥筒胚晶在温度梯度中向上成长,会带有弯曲的晶体成长线(弯曲条纹),而天然宝石的等位线则多为平行线。另一种判别方式是从晶体里的杂质下手,伐诺伊焰熔法生产的合成宝石因为制程中通氧气,所以杂质多为细小气泡,而天然宝石的杂质则多为固态杂质。

相关

  • 抗原抗原(antigen,缩写Ag)为任何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不只是从病原体那里取得,一般来说体内发现分子够大的有机物就有可能作为一个适合的抗原,这样也就会导致例如过敏等问题。外来分
  • Parietal pleura壁胸膜(英语:Parietal pleura)是胸膜的一部分。壁胸膜被覆于胸壁内侧、纵隔两侧和膈上面,也突至颈根部等处。按壁胸膜衬覆部位不同分为以下部分:
  • 行书行书,分为行楷及行草,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相传是在东汉年间刘德升所创。唐朝张怀瓘《书断》对行书的来源有如此看法:“行书即正书(楷书)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
  • 沸腾管沸腾管(Boiling Tube)又称为大试管,是一种在实验室常见的玻璃容器,它的大小、长度和容量均比一般试管大。与一般试管不一样,沸腾管能承受本生灯的高热而不破裂。它的开口比一般
  • 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氣淨化器,是指能够滤除或杀灭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有些冷气机、暖气机等空调设备也附带有限度的空气清净的功能。空气净化器
  • 曼哈顿项目曼哈顿计划(英语:Manhattan Project)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发与制造原子弹的一项大型军事工程,由美国主导、英国与加拿大提供相关支援,该计划于1942年至1946年间由美国陆军工程
  • 塞巴斯蒂安·卡伯特塞巴斯蒂安·卡伯特(英语:Sebastian Cabot,1476年-1557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航海家和探险家。他为探险家约翰·卡伯特之子,他曾在今天美国东北海区域航行,试图发现通往远东的西北通
  • 塔尔萨塔尔萨(英语:Tulsa,/ˈtʌlsə/,台译土尔沙)是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东北部的塔尔萨县首府,也是该州人口第二多城市,2006年人口387,807,2013年估计人口398,121。塔尔萨附近是阿肯色河。这
  • 山原猫山原猫(学名:Leopardus jacobita),又名南美山猫或安第斯山猫,是一种细小的野生猫科。它们是传统上两种没有亚种的猫科之一。它们的数量估计少于2500只,但却只有有限的保育工作。山
  • 龙骨瓣莕菜龙骨瓣莕菜(学名:Nymphoides hydrophylla、英语:crested floating heart、white water snowflake、white snowflake)为睡菜科莕菜属下的一个种。亦称银莲花、卷瓣莕菜、刺种莕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