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林

✍ dations ◷ 2025-08-02 14:44:11 #陈霞林

陈霞林(1834年5月13日-1891年9月20日),亦名希陶、桃源,字洞渔,又字篷(蓬)源,号问津,籍贯泉州同安,大稻埕人,清代台北举人、官员、仕绅。曾任内阁中书、国史馆校对、广东省候补知府。因中法战争期间曾协助办理团练而被台湾巡抚刘铭传赏赐。

祖父为陈鸿同,祖母为李孺人,父亲陈溯河为大龙峒保安宫第一次大修的发起者。籍贯泉州同安县西源乡,嘉庆中年渡海来台。原本住在淡水厅拳山堡万顺寮,后来迁居于大稻埕狮馆巷(现在的凉州街)。

陈霞林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年少时拜大龙峒文人陈维英为师。咸丰四年(1854年),新任淡水同知丁曰健来到淡水厅,特别看中他的才能,拔得厅试第一。1855年中举第66名,时年22岁。1856年当上内阁中书、国史馆校对,后来又成为候补知府,分发到广东省补用。由于曾在北京置公馆,故人称“陈部爷”。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挑取誊录。在台北筑城时,陈霞林也出钱出力,因此受到朝廷的赏赐。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陈霞林向城乡殷户筹借银票二十万两,以应急需,并办理团练,防守沪尾海口。次年,刘铭传上其功,晋升为道员,赏戴花翎,三代二品封典。

光绪十七年(1891年),陈霞林奉命担任广东省劝业道(掌管全省农工商业及交通事务的官员),8月抵达广州,9月20日染病逝世于广州,享年59岁。

官衔为“赏戴花翎广东补用道钦加三品衔”。

陈霞林的诗作目前仅存一首七言律诗《淡水黄鉴澄之妻何氏》。 此诗收录于连横《台湾诗乘》,又记载于赖子清《台湾诗海》,题作〈仰药救夫〉。


淡水黃鑑澄之妻何氏  清.陳霞林
误信刑夫测子平,从容就义出愚诚。
可怜入地身先死,只望回天婿更生。
鸩毒自甘心自苦,鸳俦为重命为轻。
世间多少须眉辈,奇气谁堪日月争。

参考文献

  1. ^ 王月镜、吴伯雄. 《臺北市志 卷九 人物賢德篇》.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1988年: 8–9页. 

外部链接

淡海 诰授中议大夫 陈霞林墓 随意窝日志 2019-06-10
北投 纱帽山 陈妈李孺人墓 随意窝日志 2015-04-15
陈霞林 国家图书馆 台湾记忆 民国92年12月

相关

  • 联邦紧急救援署联邦紧急救援署(英语:Federal Emergency Relief Administration,缩写为FERA)的前身是由胡佛总统在1932年创建的紧急救援署(Emergency Relief Administration,ERA)。1933年5月,国会通
  • 女魔头《女魔头》(英语:)是一部2003年的犯罪电影,根据连环杀手艾琳·乌尔诺斯的真实经历改编。艾琳生前是一名妓女,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杀死六名男子,后被判死刑,2002年在佛罗里达州
  • 黎代黎代(Lide),是十五世纪时苏门答腊岛上的一个小国,位置在那孤儿国西面,在今印尼苗流株区(Meureudu)。南面背山,北临大海,西与南浡里国相邻,人口约二千户,推举一人为王。明朝永乐年间,三宝
  • 南洋大兜虫阿特拉斯南洋大兜虫(学名:),以希腊神话中的持天巨人阿特拉斯命名,是亚洲中最大的甲虫之一。有三根犄角,胸角向前,微弯成弧形;头角末端向上,中间有片状凸起,翅鞘是青铜色,有金属光泽。雄
  • 大馆城 (陆奥国)大馆城(おおだてじょう)是福岛县磐城市平(日语:平 (いわき市))存在的古城。由于位于现今饭野八幡宫的位置,一般又称之饭野平城(いいのだいらじょう)。
  • 土堂站土堂站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马头水乡,建于1979年。距太原站24公里,距镇城底站40公里。现为四等站。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货物发到。
  • 牛顿书信牛顿书信(The Newton Letter)是约翰·班维尔于1982年写成的小说, 讲述一个年老且不具名的历史学家为了尽早完成他关于牛顿的传记书,走到一个爱尔兰的乡间的“蕨之屋”。他在
  • 所罗门·诺瑟普所罗门·诺瑟普(Solomon Northup),美国黑人,1808年在纽约密涅瓦出生,1864年至1875年间去世。1841年,所罗门·诺瑟普在华盛顿被绑架,成为奴隶。所罗门·诺瑟普著有自传《为奴十二年
  • 王禹堂王禹堂(?-1863年),字幼沛,号笠渔,清朝政治人物。陕西盩厔县(今周至县)二曲镇北潭堡人。道光八年(1828年)陕西乡试第一名(解元)。道光九年(1829年)中式己丑科进士。补刑部主事,记名御史。王禹
  • 丹绒道光丹绒道光(马来语:Tanjung Tokong)是马来西亚槟城州东北县乔治市的市郊,距乔治市市中心约4.2公里。该市取名自一座建于18世纪的中华古庙,原是一个渔村,后于1970年代至80年代受毗邻的乔治市市区建设而有所发展。据史书记载,丹绒道光在法兰西斯·莱特于1786年初抵槟岛时已有住户,为槟城最早的村落,也是海外华人在槟岛的首个移居点。其中三位客家华人即张理、邱兆进及马福春早在1745年到达槟城,在丹绒道光过着打渔生活,死后化身为大伯公,被尊奉为华侨的开辟者。1970年代,该市在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敦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