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蛟

✍ dations ◷ 2025-02-23 22:37:10 #1895年出生,1937年逝世,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军事人物,邵阳人,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湘军人物,国民革命军人物,李姓

李伯蛟(1895年6月18日-1937年11月5日),湖南省邵阳县小东乡周家村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63师187旅少将旅长。1937年11月5日,在淞沪会战中战死于杭州湾金山卫。

1895年6月18日,李伯蛟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曾在蔡锷幕府任过私人秘书。但由于父亲早逝,李伯蛟早年并未受过正规教育,从军后自湖南军官讲习所毕业。1916年,湘军独立混成旅旅长刘重威奉命驻扎邵阳,身处邵阳的李伯蛟加入该旅,后逐步被提升为班、排、连长等职。1926年3月,湘军第四师师长唐生智吞并刘重威旅,李伯蛟改投湘军第三师师长叶开鑫部。1929年,叶开鑫离开湖南,何键入湘主政,领有四个师:十九师、三十四师、六十二师、六十三师,李伯蛟任六十三师营长以及团长。1937年,李伯蛟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8军63师187旅旅长。1937年7月下旬,第六十三师奉令由上饶等处向杭州集中,驻守海盐、海宁沿海各要点。同年7月,淞沪会战爆发。1937年11月5日,日军第10军3个师团在杭州湾金山卫集结准备登陆,李伯蛟奉命率旅进入金山卫沿海前线阻击日军登陆。至5日上午,登陆的日军已达3000余人,当晚进抵金山县城、松隐镇、亭林镇一线。187旅固守金山卫、金丝娘桥阻击日军。作战中旅长李伯蛟,中弹牺牲。2014年9月1日,李伯蛟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相关

  • 气胸气胸(英语:pneumothorax),又称肺膜穿、爆肺,系指空气不正常地积聚在肺部与胸壁(英语:chest wall)之间的胸膜腔,典型症状有突发性单边胸部刺痛发作和呼吸困难,少部分案例中,受损的组织区
  • 体节体节(somite or metamere)为动物胚胎中身体分节发育的单位。在原始甲壳类中,体节被认为是身体构造的一部分。再现生甲壳类身上,某些体节可能已经融合。
  • 贝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五十四个(七划的则为第八个)。就正体中文中,贝部归于七划部首,而简体中文则归四划。贝部通常从左、右、下方为部字。且
  • 伊拉克总理伊拉克总理是伊拉克的政府首脑。伊拉克总理是在伊拉克国家元首总统之下的一个政府专门机构,并且是伊拉克议会的象征性领导人。根据新通过的伊拉克宪法规定,总理是国家行政权力
  • 天体力学天体力学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涉及天体的运动和万有引力的作用,是应用物理学,特别是牛顿力学,研究天体的力学运动和形状。研究对象是太阳系内天体与成员不多的恒星系统。以牛顿、
  • 弥生时代弥生时代(日语:弥生時代/やよいじだい)是北海道与琉球以外的全日本列岛的一个时代划分,处于西元前10世纪到3世纪中期。弥生时代是在经历了以采集为经济主体的绳文时代之后,一个主
  • 格尔拉赫峰格尔拉赫峰(斯洛伐克语:Gerlachovský štít, 发音 帮助·信息)也作格尔拉霍夫斯基峰、格拉克夫卡峰,曾名斯大林峰(1949-61年),位于斯洛伐克北部上塔特拉山,海拔2655米,是斯洛伐克和
  • 洛森重排反应洛森重排反应(Lossen重排反应)中,异羟肟酸1先与失水剂(如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得到O-取代的中间体2,然后重排生成异氰酸酯3:异羟肟酸一般由相应的酯与羟胺反应制备。该反应的综述参见:
  • 1,1,2-三氟-1,2,2-三氯乙烷1,1,2-三氟-1,2,2-三氯乙烷,别名氟利昂-113,结构式CFCl2CF2Cl。无色无味透明液体,易挥发。可燃,不分解,不腐蚀金属。低毒。六氯乙烷与氟化氢在五氯化锑催化下进行反应,生成1,1,2-
  • 蒋维崧蒋维崧(1915年-2006年7月25日),字峻斋,江苏武进人,中国书法家、篆刻家,以金文见长。先祖蒋继先于南宋高宗时南渡毘陵,二十世祖蒋达善有医名,十七世祖蒋宗武,九世祖蒋汾功精于经学,七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