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崇和(1756年-1827年),字其德,号贻庵,讳合,台湾淡水厅竹堑(今新竹市)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金门浯江郑氏第四代,其子郑用锡为开台进士(或“开淡进士”)。
其墓地于1985年(民国74年)8月19日被指定为古迹。。
远祖明末时,由福建漳州府漳浦,迁居泉州府同安县金门。
五岁丧母,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随父郑国唐、兄郑崇吉与叔父郑国庆、堂弟郑崇科来台,定居竹堑后龙溪洲(今属苗栗县后龙镇)。郑崇和幼时好读书,但科举总是不第,后来捐得监生,曾在淡水厅后龙地区开设私塾授徒。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娶中港肚客家人陈武生之女陈素。嘉庆十年(1805年)曾募集乡勇以抵御海盗蔡牵,不久后又奉檄处理闽粤械斗。其家族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时迁居竹堑(今新竹市)。
嘉庆二十年(1815年)发生粮食歉收,郑崇和发谷平衡物价,之后于二十五年(1820年)瘟疫流行时协助布施药物与棺木。竹堑要兴建孔庙时,曾捐巨款赞助工程。
去世之后,他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入祀乡贤祠,而后因其子之功名(恩给二品衔)而在咸丰四年(1854年)诰授“中宪大夫”,晋赠“通奉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