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布尔斯廷

✍ dations ◷ 2025-11-12 19:40:54 #1914年出生,2004年逝世,美国历史学家,死于肺炎的人,哈佛大学校友,耶鲁法学院校友,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校友,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美国图书馆学家

丹尼尔·布尔斯廷(,1914年10月1日-2004年2月28日),美国历史学家、博物学家和前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

1914年出生在美国南部的亚特兰大,2004年2月28日因肺炎在华盛顿去世。

他一生中出版过20多本著作,其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是两套三部曲——《美国人》三部曲和人类文明史三部曲。

他是俄罗斯犹太移民的后代,父亲是一个律师,在一次为一个犹太工厂主辩护时,得罪了当地的反犹主义者,全家被迫离开佐治亚州,迁移到北方的俄克拉何马州,他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在哈佛大学完成英国历史和文学的本科学业后,他获得了罗德奖学金的资助,前往牛津大学攻读法律,并通过了英国律师考试,成为了少数可以在英国高等法庭出庭辩护的美国人之一。1940年,他回到美国后在耶鲁大学拿到了法学博士学位,子承父业当上了一名律师。他的第一本书就叫作《神秘的法学》。

1944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了一个教职,从此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学术生涯。目前还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使他放弃了法律研究,而将兴趣转移到了历史研究上。在读书期间,他曾经有一个独特的学术观点,认为美国人实用主义和注重现实的民族性格,并非来自某种教条或信仰,而是在定居北美大陆的过程中,在环境的磨炼下自然形成了。这个观点可能构成了他后来写作《美国人》三部曲的主要动机。

1958年,《美国人》的第一卷《殖民之历程》出版,后面的两卷《建国之历程》和《民主之历程》分别于1965年和1973年出版。这三部曲以150万字的篇幅,全景式的展现了美国从殖民地一直到当代的400年间的历史发展,引起了轰动。布尔斯廷也因此确定了美国史专家的学术地位。这套三部曲获得很多奖项,最后一本《民主历程》还夺得了1973年普利策最佳历史学著作。

布尔斯廷在哈佛大学做学生时,曾一度信仰过左翼的激进主义思想,并在1938年短暂参加过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后来因对斯大林主义和苏德达成互不侵犯条约的失望,而退出了该小组。1953年,他因这段经历受到了众议院非美委员会质询,他作出了妥协,提供了该小组其他参加者的名单。这件事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受争议的事件,60年代末美国学生运动高涨时,他的课因此受到抵制,他本人也遭到学生的冲击,为此他不得不离开了已经执教25年的芝加哥大学,前往史密森博物馆担任馆长。

布尔斯廷是美国学术圈内有名的酷爱读书的学者。1975年福特总统提名他担任国会图书馆第12任馆长,他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他去世后,现任馆长詹姆斯·贝灵顿(James H. Billington)这样评价他的贡献:“他建立了国会图书馆图书资料中心,在全美国积极推动阅读。他关注的并不仅仅是扫除无知和愚昧,他也十分关心如何恢复人们对阅读的兴趣。他发起了重修杰弗逊大楼的计划,并争取到了国会的支持,使其重新成为了美国读书人的圣殿。......他是一个为书而生的人,是上帝赐给美国的礼物。”


在日常生活中,布尔斯廷有早期清教徒的特点,生活态度严肃保守,不喜欢打领带,而喜欢戴领结。他也是一个十分勤奋的学者,几乎所有时间都用来写作。以至在审议他担任国会图书馆馆长的听证会上,好几个参议员要求他如果担任这个职务,就不能把精力放在写作上。他最后只答应不在工作时间写作,其他时间——周末、每个工作日的晚上和清晨——依然笔耕不缀。

在国会图书馆工作期间,布尔斯廷得以写下他的煌煌巨著人类文明史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1983年出版的专注于科技与地理领域的《发现者:人类发现世界与自我的历史》。其后,又在1992年出版了专注于文学艺术领域的《创造者:富于想象力的巨人们的历史》。以及1995年出版的专注与哲学文化领域的《探索者:人类不懈理解世界的故事》。

1987年,布尔斯廷主动辞去了国会图书馆的工作,过上了退休生活。在1995年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探索者》的结尾,他这样写道:“身处两个永恒——逝去的往昔和未知的将来——之间,我们从未停止追寻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方向感。”这句话也是他的一生的最好写照。

相关

  • 菌落菌落(colony),分为细菌与真菌菌落,细菌菌落为由单一细菌在培养基生成之聚合体,真菌菌落为单一孢子或菌丝经繁殖聚集所成,可肉眼观察之。
  • 克拉科夫克拉科夫(波兰语:Kraków,波兰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
  • 国际社会国际社会一词,通常被用来指涉:国际社会的成员受国际法与国际习惯法的期待约束,而对和平、人权、人性尊严等普世价值均负有一定的道德责任。
  • 俾斯麦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德语: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1873 , 1873-1890),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18
  • 太阳系小天体太阳系小天体(small Solar System Body, SSSB)是国际天文联会在2006年重新解释太阳系内的行星和矮行星时,产生的新天体分类项目。其他所有环绕太阳运转的天体都将归属到这个分
  • 奥克福斯基奥克福斯基县(Okfuskee County, Oklahoma)是美国奥克拉荷马州中部的一个县。面积1629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1814人。县治俄克马(Okemah)。
  • 铜陵县义安区,原为铜陵县,位于中国安徽省铜陵市西北郊,长江沿江南岸,是铜陵市下辖的一个区。面积876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244100。政府驻顺安镇。唐代前期,铜陵县境原为宣城郡南
  • 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学院坐落在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白龟湖畔,前身是1959年10月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平顶山师范学校。1961年9月平顶山师范学校停办,1973年7月恢复办学,定名为平顶山
  • 弗兰克·维尔切克弗兰克·安东尼·维尔切克(英语:Frank Anthony Wilczek,1951年5月15日-),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西屋科学奖获得者,大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在普林斯顿大学读
  • 非常规引渡非常规引渡(英语:extraordinary rendition),中文或称特殊引渡、特别递解,是由政府支援,将人绑架并从一国法外转移(extrajudicial transfer)至另一国。已知的美国首宗非常规引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