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舌菌属

✍ dations ◷ 2025-04-25 07:29:52 #小舌菌属
小舌菌属(学名:Microglossum)传统上是地舌菌纲的一个属,包含许多色彩鲜艳的地舌菌,共有30余种物种。但近代的分子证据则显示本属与锤舌菌纲类群的关系较为接近,而被改归入锤舌菌纲中。1879年,英国真菌学家摩迪凯·邱比特·库克(英语:Mordecai Cubitt Cooke)将地舌菌属下孢子为透明的物种归入一个称为Leptoglossum的亚属,其下又细分为两个节,一个包含子实体为深色的类群,另一个则包含子实体为浅色的类群,同年,法国真菌学家克劳德·卡西米尔·吉莱(英语:Claude Casimir Gillet)首度定义了本属,将子实体为浅色的类群归入本属中,包含棕绿小舌菌(瑞典语:Microglossum olivaceum)与绿小舌菌。1884年,意大利真菌学家皮尔·安德烈·萨卡度(英语:Pier Andrea Saccardo)在不知五年前吉莱已发表本属的情况下,使用与本属相同的学名,重复定义了Microglossum,将Leptoglossum中子实体为深色的另一个节归入其中,并以Microglossum hookeri(现名Thuemenidium hookeri)为模式物种,1891年,德国植物学家奥托·科择(英语:Otto Kuntze)将萨卡度定义的Microglossum属改名为Thuemenidium(英语:Thuemenidium)。吉莱发表本属时没有指定本属的模式物种,1908年埃利亚斯·茱达·杜兰(英语:埃利亞斯·茱達·杜蘭)将绿小舌菌作为本属的选模标本(lectotype)。近年来,分子种系发生学的结果显示小舌菌属与锤舌菌纲的锤舌菌属(英语:Leotia)亲缘关系较为接近,应从地舌菌纲中移出,改归入锤舌菌纲的柔膜菌目中。Thuemenidium传统上亦被认为属于地舌菌纲,但近年的分子证据显示其与小舌菌属关系接近,共同组成一个演化支,两者均应归属于锤舌菌纲。小舌菌属约有36种物种,其子实体呈舌状或棒状,颜色较鲜艳,呈绿色、红棕色、橄榄色、黄色或土黄色,但不为黑色或深褐色。生长于草地上。有别于地舌菌属与毛舌菌属子实体中子实层与下方柄的分界不明显,小舌菌属子实层与下方柄有清楚的分界,显示其子实体发育的过程中,可能有子实层被包覆的阶段。子囊呈棒状至圆柱状,有孔,内含八枚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颜色为透明,呈椭球状、圆柱状或纺锤状,可能具有隔膜(英语:septa),也可能不具隔膜,侧丝(英语:paraphyses)可为直、稍有弯曲、或顶端呈漩涡状。下方的柄可能平滑,亦可能具有小鳞而粗糙。以下列出小舌菌属的部分物种。

相关

  • 呈递交叉呈递是特定抗原呈现细胞吞噬并利用MHC I呈现外来抗原给细胞毒性T细胞的能力。交叉致敏,是交叉呈递后的结果,其描述的是透过交成呈递而使初始T细胞(英语:Naive T cell)变成活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又称酵素免疫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简称酶联法)利用抗原抗体之间专一性键结之特性,对检体进行检测;由于结合于固体承载物(一般为塑
  • 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通常简称为TPI或TIM)是一种酶,能够催化二羟丙酮磷酸和D型甘油醛-3-磷酸,这两种丙糖磷酸异构体之间的可逆转换。磷酸丙糖异构酶在糖酵
  • 导电电传导(英语:electrical conduction)是指介质内,载电荷的粒子的运动。称这些粒子为电荷载子。它们的运动形成了电流。这运动可能是因为感受到电场的作用而产生的,或是因为载子分
  • 大名大名(日语: 大名/だいみょう Daimyō ?)是日本封建时代对一个较大地域领主的称呼,由名主一词转变而来。日本建立统一的国家武装力量以前,土地或庄园的领主为了保护自家产业,大多
  • 乐善好施的撒玛利亚人仁慈的撒马利亚人的比喻(英语:Parable of the Good Samaritan)是基督教文化中一个很著名的成语和口头语,意为:好心人、见义勇为者。它来源于《路加福音》第10章第25-37节中耶稣讲
  • 消炎抗炎性(英语:Anti-inflammatory)指物质或治疗能减少炎症的特性。消炎药占约止痛药的一半。消炎药以消炎作用来减少疼痛,与鸦片类药物不同,后者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以阻断疼痛讯号传
  • 新生物、息肉、瘜肉或赘生物(英语:neoplasm),是指身体细胞组织不正常的增生,当生长的数量庞大,便会成为肿瘤(英语:tumor)。而肿瘤亦可以是良性或恶性的。肿瘤(英语:tumor)在医学上是指细
  • 切尔克斯民族清洗切尔克斯民族清洗,是19世纪后期高加索战争后俄罗斯帝国对黑海西北岸切尔卡斯亚地区的土著切尔克斯人进行驱逐的事件。驱逐是在1864年战争结束前开始,1867年完成。这次驱逐涉及
  • 冉伯牛冉耕(前544年-?),冉氏,字伯牛。中国春秋时代末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曾任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很器重他。伯牛患病早逝,孔子十分难过。伯牛与颜渊、闵子骞、冉雍同属孔门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