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雅科夫列维奇·米亚斯科夫斯基

✍ dations ◷ 2025-04-04 21:18:00 #列宁勋章获得者,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中忘我劳动奖章获得者,苏联人民艺术家,斯大林奖获得者,1881年出生,1950年逝世,浪漫主义作曲家,20世纪作

尼古拉·雅科夫列维奇·米亚斯科夫斯基(俄语:Николай Яковлевич Мясковский,1881年4月20日-1950年8月8日),俄罗斯-苏联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最为人所认识的是一生创作了27首交响曲,占其87首已编号的作品中的差不多三分之一产量。后人称他为“苏联交响曲之父”。

米亚斯科夫斯基出生于华沙附近的一个要塞,其父是一名军事工程师。青年时代移居至圣彼得堡。早年因家庭并不支持其修读音乐,因此被派往接受军事训练,1896年,米亚斯科夫斯基欣赏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启发他立志成为作曲家。1902年从军校毕业后,一方面在莫斯科军营中担任工程师,同时间利用私人时间跟作曲家格里埃尔学习。1906年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格纳祖诺夫和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学习作曲,同时亦结识了普罗科菲耶夫,二人成为终身好友。

在音乐学院中,米亚斯科夫斯基的作品深受柴可夫斯基的影响。这从他的毕业作品《c小调第一交响曲》中可见一斑;另一位则是史加尔亚宾。他的《d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和极具狂暴而阴郁的《a小调第三交响曲》都能找到史加尔亚宾式的写作技巧。

1911年毕业后,开始从事音乐评论的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派往奥地利前线,后因战伤调往塔林海军基地担任防御工作。这段时期,他创作了《e小调第四交响曲》和《D大调第五交响曲》-两首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听众反映都很热烈,后者亦成为其为俄国以至世界乐坛所熟知的作品。在这段期间,他的父亲、姑姐和妹夫均先后过世,令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十月革命期间,他参加红军。1921年成为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并加入作曲家联盟,并定居于莫斯科。

执教的米亚斯科夫斯基仍活跃于交响乐创作,从反思十月革命的《降E小调第六交响曲》(1921年开始创作,1923年完稿,1947年修订)、融入苏联各地曲调,反应民俗的《A大调第八交响曲“斯捷潘·拉金”》(1925年)、《G小调第十二交响曲“集体农场”》(1932年),到抽象而具实验性的《B小调第七交响曲》(1922年)、《F小调第十交响曲》(1927年)、《降B小调第十三交响曲》(1933年)等等皆有涉猎,欧美各地乐团在1920年代及1930年代的音乐会中也频繁演奏这几部交响曲(其中第十三交响曲甚至在美国举行世界首演)。不过1933年,斯大林主义及社会主义写实主义开始充斥苏联社会,米亚斯科夫斯基的作曲风格因此有所收敛,《第十三交响曲》完成后便不再有前卫作品面世。尽管如此,其创作数目与水准不减反增,诸如《D小调十五号交响曲》、《F大调十六号交响曲“飞行”》(皆作于1934年)、《升G小调十七号交响曲》、题献十月革命二十周年的《C大调十八号交响曲》(皆作于1937年)等等,既符合社会主义写实主义的要求,又能引起大众共鸣,还保持了较高的艺术水平。米亚斯科夫斯基因此逐渐获得“莫斯科音乐界的良心”之称。此期间由于开始创作弦乐四重奏(第一首A小调于1930年完成),并修订了几首革命前写成的钢琴奏鸣曲等,其室内乐的产量亦有所增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由苏联政府安排,与普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等同事疏散至高加索山脉中,今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一带。受到卫国战争及高加索当地音乐的影响,米亚斯科夫斯基分别创作了《B小调第二十二交响曲“叙事交响曲”》及《A小调第二十三交响曲“交响组曲”》。1945年终战后回到莫斯科,旋即受到日丹诺夫文化政策的影响,1947年与普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肖斯塔科维奇等乐坛巨头一起被日丹诺夫批判为反苏联的形式主义作曲家,许多作品遭到禁演。不过米亚斯科夫斯基并未屈服于官方压力而为自己的“形式主义”(或可视为个人主义)道歉,也未参与相关的摆样子听证会,而是继续埋头创作,直到1950年因癌症去世为止,享年69岁。两部遗作《C小调第二十七交响曲》与《A小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皆完成于1949年)结构紧凑、情感真挚,首演后大受欢迎,可见其在交响乐及室内乐两方面的作曲技巧都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也为他死后获得标志着平反的第五枚斯大林奖(追授一等)立下基础。

米亚斯科夫斯基生前获斯大林奖的作品皆作于晚期:

米亚斯科夫斯基在创作上始终与苏联官方保持一致,但仍然未能避免在1948年受到批判。米亚斯科夫斯基曾多次获得斯大林奖和列宁奖。

米亚斯科夫斯基是著名的多产作曲家。在十月革命前的作品大多色彩灰暗、和声阴晦,类似斯克里亚宾风格。十月革命后的作品较为乐观,常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大部分作品采用传统曲式,结构严谨,气魄恢弘,技术娴熟,在苏联音乐史上起开先河之作用。


相关

  • 植物志植物相(拉丁文:Flora,源自罗马神话里的花之女神)又译植物群或植物区系,指某一地区某一时段的特定植物种群。Flora另一个意思是植物志,是对一个植物区系的纪录和描述。植物相的原字
  • ABS树脂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的字首缩写)常见塑胶材料种类之一,是一种强度高、韧性强、易于加工成型的热塑型高分子材料,其玻璃转
  • 次生林次生林,又名天然次生林、再生林、再生森林、二次林。是指原始稳定的森林植被遭到山火、虫灾、或者人为破坏或砍伐(刀耕火种、林木砍伐)之后,经过若干年后再度自然复育而成的新的
  • 麻豆区麻豆区(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Muâ-
  • 奥兰群岛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7年估计国家领袖立国历史奥兰(瑞典语:Åland),又称阿赫韦南马(芬兰语:Ahvenanmaa),是位于波罗的海、波的尼亚湾入口处的一个群岛,也是芬兰的一个自治区,通用瑞典语
  • 镇远县镇远县位于贵州省东部,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县,邻接湖南省。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有110个行政村、12个社区和4个居委会。2010年全县常
  • 蝙蝠携带的病毒蝙蝠携带的病毒是指以蝙蝠为主要储蓄宿主、能够传染到其他生物的病毒,包括冠状病毒、汉坦病毒、亨尼巴病毒、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等。蝙蝠携带的病毒可以经由其唾液传播,唾液
  • 埃迪卡拉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英语:Ediacaran biota)又称艾迪卡拉生物群,包括一群神秘的管状或叶状生物,生活在前寒武纪时代(5亿8000万年前-5亿4200万年前)。1946年在澳大利亚南部埃迪卡拉(英语:Edi
  • 钻石结构钻石结构,也叫金刚石结构,以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命名,空间晶格为面心立方晶格,每个晶格点的基元包含两个相同的原子,分别位在000和
  • 乔瓦尼·博泰西尼乔瓦尼·博泰西尼(意大利语:Giovanni Bottesini,1821年12月22日-1889年7月7日)是一位意大利的低音提琴家、指挥家以及作曲家。虽然博泰西尼生前作为独奏家、指挥家、作曲家、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