泷川事件

✍ dations ◷ 2025-11-12 23:14:09 #战前昭和时代,京都大学,言论自由,1933年日本,日本高等教育史

泷川事件,又名京大事件,是昭和8年(1933年)发生于京都帝国大学的一起压制思想的事件。

事件的起因是,京都帝国大学法学部教授泷川幸辰(后为京大校长)在其著作《刑法讲义》、《刑法读本》中,对于“通奸罪”只适用于妻子一方的日本法律提出批判。泷川的这一主张,遭到了贵族院议员菊池武夫和政友会宫泽裕等人的攻击,被指责为共产主义的学说,因此上述著作于1933年4月被内务省禁止发售。斋藤实内阁的文部大臣鸠山一郎甚至对京大校长小西重直提出罢免泷川的要求,小西校长拒绝;但根据文官分限令,泷川仍被迫停职。

面对这个事态,京大法学部全体31位教授提出辞职以表抗议,但是未得到京大当局和其他学部的支持。接着,小西校长也被迫辞职,随着强硬派的新任校长松井元兴(理学博士,后为立命馆大学校长)的上任,事件迅速得到了平息。最终导致了泷川教授被免职,佐佐木惣一(后为立命馆大学校长)、宫本英雄、森口繁治、末川博(后为立命馆大学校长、总长)等教授也被免职,其余14名教官辞职的结果。

泷川事件导致京都帝国大学的17名原任教官辞职,并转往立命馆大学担任教授及助教。而这件事件亦成为了黑泽明监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1部电影《青春无悔》(わが青春に悔なし)的背景。

相关

  • 发言人发言人,或称“新闻发言人”、“新闻官”,是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如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的公共关系人员。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有专任的
  • 柯秉中柯秉中(Ko Ping-chung,1995年9月18日-)为台湾台球运动员,毕业于台北海洋科技大学。与哥哥柯秉逸皆为台湾撞坛名将。
  • 保导联盟事件保导联盟事件(보도연맹 사건)是指韩战初期,大韩民国国军在韩国针对共产党支持者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屠杀。其中大部分死者为与共产党关系甚浅、甚至不相干的人士。1949年,韩国政府
  • Μ子催化聚变Μ子催化聚变是一种核聚变过程,可以让核聚变的发生温度远低于正常情况,即使在室温下或更低的温度都可以触发核聚变。它是核催化已知聚变反应的几种方法之一。μ子是一种不稳定
  • 英格里芬兰人英格里芬兰人或英格里人(芬兰语:inkeriläiset,inkerinsuomalaiset;俄语:Ингерманландцы)是居住在英格里亚(现俄罗斯列宁格勒州的中部区域)的芬兰人。他们是在17世纪
  • 巴比伦尼亚幼发拉底河 · 底格里斯河乌鲁克 · 乌尔 · 埃利都 启什 · 拉格什 · 尼普尔 阿卡德帝国 · 库提 乌尔第三王朝 · 伊辛第一王朝 · 拉尔萨 · 伊辛第二王朝古巴比伦王国
  • 杜心余杜心余(英语:Rev. Charlton Todd),是美南浸信会牧师。1902年,杜氏夫妇经海外传道部差遣到澳门宣扬基督教,并于1903年12月抵澳。由于正值八国联军事件后数年,中国人对外国宗教仍十
  • 李奥纳德·布拉瓦尼克李奥纳德·布拉瓦尼克 (乌克兰语:Леонід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Блаватнік;俄语:Леонид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Блаватник, (1957年6月14
  • 费尔弗里德 (霍亨索伦)费尔弗里德·马克西米利安·皮乌斯·迈恩拉德·玛利亚·胡贝特·米夏埃尔·尤斯蒂努斯(Ferfried Maximilian Pius Meinrad Maria Hubert Michael Justinus,1943年4月14日-),出生
  • 张立平 (美国陆军将领)张立平(英语:Lie-Ping Chang,1949年5月23日-),美国陆军退役少将、军医,为台湾出身,曾任美国中南医疗后备军区总指挥官。张立平于台北强恕高中毕业后移民美国依亲,就读医科获得密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