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琯(696年-763年),字次律,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官员。
父房融于神龙元年,贬死高州。房琯少好学,以荫补弘文生。博学多闻,与吕向隐居陆浑山读书。开元十二年(724年)献《封禅书》,官至给事中。天宝五年(746年)谪守宜春,“首立学宫”,“所在为政,多兴利除害,缮修庙宇,颇著能名”。安史之乱前夕拜左庶子,迁刑部侍郎。随玄宗奔蜀,往肃宗处送交传国玉玺。肃宗任命他为宰相,房琯打算用车战法收复长安,但泥于古法,以二千辆牛车打头阵,在步骑兵左右掩护下出击,监军邢廷恩又急于促战,在陈涛斜(又称咸阳斜,今陕西咸阳东。杜甫诗作陈陶斜。因其路斜出。故曰斜。)被安禄山军打败,四万唐军全军覆没,史称陈涛斜之战。唐军收复长安后,房琯随肃宗回京,被授金紫光禄大夫,封清河郡公。晚年喜听门客董廷兰弹琴,董廷兰依仗房琯的权势,招纳贿赂,被御史弹劾,至德二年五月贬房琯为太子少师。好友左拾遗杜甫曾为他打抱不平,上书说“罪细,不宜免大臣。”乾元元年六月被贬为邠州(今陕西彬县)刺史,颇著政声。乾元二年六月拜太子宾客、上元元年(760年)四月,改礼部尚书。不久,出京为晋州(今山西临汾市)刺史,八月,改为汉州(今四川广汉市)刺史。代宗即位,拜为特进、刑部尚书。广德元年(宝应二年七月改元广德)八月四日于赴任途中卒于阆州(今四川阆中)僧舍,葬于阆州城外,年六十七,追封为太尉。
房琯有三子:房宗偃,御史中丞;房乘,秘书郎;房孺复,容州刺史。房乘子房启,容管经略使;房启子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