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那

✍ dations ◷ 2025-01-23 02:16:17 #傣那
德宏傣语,又称傣纳语、傣那语,是德宏傣族人的语言,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省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和保山市,缅甸、老挝也有分布。属于侗台语系台语支,和泰语有亲属关系。有自己的文字——德宏傣文,或叫傣纳文,类型属于元音附标文字。中国官方认定操该语言的族群为傣族的一支,并把德宏傣文整理成德宏自治州的官方语文。缅甸官方认定操该语言的族群为掸族。德宏傣语和掸语十分接近。德宏傣语在中国境内分为两个土语。两个土语语音上有一定差异,语法和词汇方面差异不大。孟耿土语区的傣族大多是从德宏州迁去的。德宏傣语以德保土语的芒市话为标准音。德宏傣语有18个声母。其中kʰ和ʦʰ两个声母只用于现代汉语借词。元音、和会使之前的辅音发生腭化,例如声母和腭化为和。德宏傣语有10个单元音。9个韵尾:ɯ, i, u, m, n, ŋ, p, t, k。元音和韵尾组合成84个韵母。其中单元音韵母9个,复合元音韵母15个,鼻音韵母30个,塞音韵母30个。德宏傣语有6个声调:以p, t, k为韵尾的促声只可能是第三、第五或第六声调。以ap, at, ak为韵母的音节不能是长阴入调。在和其他侗台语比较时,通常按如下顺序排列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短阴入、阳入、长阴入,依次为第1至9调。傣仂语的现代汉语借词一般借自西南官话。汉语入声字在西南官话派入阳平,但是在傣那语的现代汉语借词中一般是阴上调(31)。原始侗台语的浊音声母清化(*b变成p,*d变成t,*g变成k),先喉塞音声母变为响音(*ˀb变成m或v,*ˀd变成l)。原始侗台语的声调发生分裂。德宏傣语和掸语原本用同一种文字书写,这种文字借用自缅文,是圆体。后来由于德宏傣语主要用毛笔书写,14世纪时产生了近代略带方体的德宏傣文字母形式。傣绷人仍然用圆体书写德宏傣语的傣绷方言,称为傣绷文。德宏傣文过去并不标出声调,并且不能区别一些元音,所以1956年做了文字改革。1988年又改革了标声调的方法,使用声调字母,而不再使用变音符号。当代字母表共有35个字母,其中5个字母表示声调。统一码在U+1950-U+1974区为它制定了字符编码。

相关

  • 两次世界大战世界大战,指涉及到世界上大多数强大和人口庞大国家、规模最大的战争。世界大战可横跨几个大洲,并持续多年。这个用词通常应用于20世纪二个规模空前的全球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19
  • 2-甲基-3-戊醇2-甲基-3-戊醇(英语:2-Methyl-3-pentanol,IUPAC名:2-methylpentan-3-ol)是一种仲醇类的有机化合物,能作为燃料使用
  • 中国话剧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
  • 佤邦佤邦(佤语:Mēng Vax),正式名称为缅甸第二特区(佤邦),是缅甸掸邦境内的一个自治区域,首府是邦康。佤邦位于阿佤山区,曾为缅甸共产党的根据地。1989年4月11日,当地将领鲍有祥宣布脱离缅
  • 南大西洋环流大西洋的南赤道洋流流至南美洲巴西沿岸时,受到东北部一尖端的圣洛克岬(Cape Sao Rogue)阻碍,分为两支,北支水流越过赤道,流入墨西哥湾;南支水流沿南美洲沿岸而下,称为巴西洋
  • 葛属葛属(学名:Pueraria)是豆目豆科的一属,属于蝶形花亚科,为缠绕植物。该属共有约20种以上,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日本。葛根是一种常用中药。
  • 氧化应力氧化逆境(氧化压力)(英语:oxidative stress)为机体活性氧成分与抗氧化系统之间平衡失调引起的一系列适应性的反应。干扰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状态,会制造出过氧化物与自由基导致毒
  • 张作霖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小名张老疙瘩,奉天省海城县人,出身贫农。曾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喜人以“张大帅”称。张作霖是北洋军奉系首领,也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个
  • 杨惠南杨惠南(1943年-,原名杨惠男,笔名杨风),台湾台中清水人,台湾佛教学者、诗人、同志文学作家,印顺法师的俗家皈依弟子。学生时代即活跃于“台大晨曦佛学社”,曾任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 虎掌虎掌(学名:Pinellia pedatisecta)为天南星科半夏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河南、广西、陕西、江苏、湖南、云南、浙江、四川、山西、上海、河北、山东、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