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胂Ⅲ

✍ dations ◷ 2025-05-19 21:29:41 #化学鉴定

偶氮胂Ⅲ,又名铀试剂Ⅲ,是一种铬变酸的双偶氮化合物,常作为分析化学试剂。

由于分子较大但有易解离的羟基氢,因此本品微溶于水而可溶于碱。在酸性溶液(10mol/L HCl~pH3)中呈紫红色或红色,pH4以上呈蓝或紫色。水溶液长期稳定。

在酸性溶液中,偶氮胂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但当其与一些稀土离子配位时,其吸收峰会发生变化,移动到约650nm处,而这一变化可使用分光光度法观测到,这也是偶氮胂法测定稀土离子浓度的基础。为提高灵敏度,可加入少量乙醇。一般的,偶氮胂与大阳离子(如La3+)形成1:1配合物,这些配合物的解离常数都很高;而小金属阳离子(如Cd2+)则形成2:1配合物,且不如前者稳定。

测定血清钙时也可用该试剂,优点是较为灵敏,缺点是有机砷有较大毒性,因而限制了应用。

一般认为主要是砷酸根上的氧进行配位。在pH处于0-7.4之间时,偶氮胂的吸收峰不会发生变化,尽管这时砷酸基上的氢已解离。但在pH更高时,酚羟基开始解离,并造成吸收峰向更长波长移动。在pH为14时,吸收峰会移动到580 nm处。这时,两个酚羟基氧和四个砷酸根氧都可参与配位。但上述条件下金属离子多以氢氧化物形式存在,且砷酸并不难以解离(四个羟基的pKa有两个是2.3,另两个是5.3),故一般使用2-9 mol/L盐酸(也可用3 mol/L高氯酸)进行检验。

相关

  • AAAD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英语: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EC 4.1.1.28;同义词:多巴脱羧酶、色氨酸脱羧酶、5-羟色氨酸脱羧酶、AAAD)是一个裂合酶。EC 1.1/2/3/4/5/6/7/8/9
  • 主动脉瘤大动脉瘤(英语:Aortic aneurysm)是指大动脉的血管因为血管壁的异常而出现的扩张(Aorta aneurysmal dilation)。大动脉瘤的成因很多,可能的原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老化等,大致
  • ClFsub5/sub五氟化氯(Chlorine pentafluoride)化学式为ClF5,是氟和氯的化合物,首次合成于1963年。它具有C4v对称性的四方锥结构已经被高清晰度的19F核磁共振所证实。最初,一种常用于合成这种
  • 双氮配合物双氮配合物,又称分子氮配合物,是指含有分子氮作为配体的配合物。这类配合物比较少见,不过自首次制得以来,已有数以百计的双氮配合物被制得,几乎涵盖元素周期表上从IVB到VIII族所
  • 吕后吕雉(?-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汉高祖刘邦皇后。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高皇后。东汉时光武帝改薄太后为高皇后,吕后为高后。山东单父(今单县)人,为汉高祖刘邦任亭长时所娶元配
  • 2014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2014年国际汽联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英语:2014 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是由国际汽车联盟举办的年度一级方程式赛车赛事,是一级方程式第65届比赛。2014年度赛事总
  • 回族十三姓回族十三姓(回户十三姓)是回回人使用最多的十三个姓氏。
  • 丘玉池丘玉池(1907年-1962年),广东潮安人,中国冶金学家。合金钢专家。1907年生。广东省潮安县人。1927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化工系,1931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助教。同年9月考取燕京大
  • 约翰·佩恩 (演员)约翰·霍华德·披(英语:John Howard Payne,1912年5月23日-1989年12月6日)是一名艺人和企业家。
  • 书评书目《书评书目》是台湾曾经存在的一本文学杂志,于1972年9月创刊于台北市,发刊词中强调“将以三分之二的篇幅刊载书评,其余的刊登书目”。一开始由隐地、简静惠等主持编务,洪建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