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叶蕨

✍ dations ◷ 2025-09-13 02:54:17 #银叶蕨

银叶蕨()是一种生长于新西兰的蕨类植物。新西兰是蕨类植物的宝库,许多蕨类植物甚至可以生长为树木大小,银叶蕨就是其中之一。银叶蕨因其叶子为白色而成为毛利人的信仰对象,并且也是新西兰的象征之一,是新西兰国徽的组成图案。银叶蕨高度可达10米以上,但通常匍匐生长。其叶子长度可达4米,而背面呈银色,因而得名。

最早采用银叶蕨作为新西兰官方徽章的是新西兰陆军,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波尔战争时期。自此,新西兰远征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采用银叶蕨徽章作为象征,英联邦战争墓园中新西兰战殁者的墓碑上也刻有银叶蕨的标志。

1956年启用的新西兰国徽上,银叶蕨成为纹章的基座。 新西兰国旗的替代方案例如银叶蕨旗也采用了银叶蕨的图案。2015-2016年举行的新西兰国旗公投中方案也突出了银叶蕨的特点。 政治领域也广泛使用银叶蕨图案,例如新西兰工党即采用其作为党徽。

2009年发行的现行版本新西兰护照采用了新的设计,封面为黑色,封面的正反面在边缘均印有银叶蕨的图案。

银叶蕨最初由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发现。根据毛利人的传说,银叶蕨最初生长在海里,毛利人中的猎人会用银叶蕨白色的背面寻找回家的路。当银叶蕨弯曲到某个角度,银叶蕨的叶片会吸收月光,照亮走出森林的道路。

毛利人根据银叶蕨嫩叶卷曲的形状创造了名为“科鲁”(毛利语:koru)的图案。从雕塑到毛利人的官方旗帜,科鲁的图案广泛出现在毛利人的艺术创作中。新西兰的载旗航空公司新西兰航空亦采用科鲁图案的变体作为航空公司的标志。 科鲁图案外围的圆形代表永恒运动,而向内的线条象征着回到原点。

银叶蕨已成为新西兰广为人知的象征物,仅次于鹬鸵。然而银叶蕨并不是官方认定的国家象征。

2015-2016年新西兰国旗公投中被否决的银叶蕨旗方案

一架新西兰航空的ATR 72-600飞机。飞机涂装为全黑色,尾翼的航空公司标志源于被毛利人称为“科鲁”的银叶蕨卷曲的嫩蕾,机身也绘有银叶蕨图案。

1905年新西兰国家橄榄球队的队服,装饰有银叶蕨图纹。

2012年伊丽莎白二世在新西兰女王官方肖像照拍摄时佩戴银叶蕨饰针

相关

  • 赵小锐赵小锐(1956年7月28日-),中国男演员,1978年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作为话剧演员,因出演《水浒传》的李逵为观众熟知。代表作电影《少林俗家弟子》、《一个和八个》的大秃子、电视剧
  • 银线.mw-parser-output .RMbox{box-shadow:0 2px 2px 0 rgba(0,0,0,.14),0 1px 5px 0 rgba(0,0,0,.12),0 3px 1px -2px rgba(0,0,0,.2)}.mw-parser-output .RMinline{float:none
  • 三氯化镱三氯化镱(化学式:YbCl3)是一种无机化合物。镱(Ytterbium),一种镧系元素,1878年由 Marignac 发现,并以瑞典小镇(Ytterby)命名。在文献记载中,直到1946年才由Hoogschagen首次合成YbCl3。
  • NHK水户放送局NHK水户放送局,是日本放送协会位于茨城县水户市的地方放送局,也是负责主管NHK在茨城县地区事务的放送局。NHK宇都宫放送局还额外负责向茨城县转播NHK东京教育频道(JOAB-DTV)的节
  • 图苇·杨松图苇·玛丽卡·杨松(瑞典语:Tove Marika Jansson,又译为托芙·扬松,1914年8月9日-2001年6月27日)是一位母语为瑞典语的芬兰作家、小说家与画家、插画家和连环画漫画家。她出生和成
  • 戴萌戴萌(1993年2月8日-),中国偶像团体SNH48的前成员,所属队伍是Team SII,同时为Team SII的前副队长。她于2012年10月14日SNH48第一期成员发表记者会中披露,成为SNH48的1期生。2013年1
  • 彦国葺命彦国葺命(日语:彦国葺命/ひこくにふくのみこと ,?-?)是记纪记载的古代日本人,《日本书纪》称其为彦国葺,《古事记》称为日子国夫玖命,其他文献则称为彦训服命。第五代天皇孝昭天皇之子
  • 张忠 (资州刺史)张忠(?-1052年),中国北宋时代将领,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张忠初隶属于龙猛军龙骑备征,选为教骏。以才干武力补三班借职。授陕西总管司指挥使。庆历年间,镇压张海、郭邈山民变,数破寨堡,以平恩州王则之乱居功第一,历任如京使、资州刺史,历真定府、定州、高阳关、京东西路兵马钤辖。皇祐四年(1052年),侬智高举兵反宋,围广州。宋仁宗命张忠到广东领英州团练使。在战斗中,马陷泥泞,中枪战死。
  • 中华鳖属中华鳖属()是鳖亚科下的一个属。中华鳖属下有4个种:
  • 陈凯翔陈凯翔(英文:Kevin Chen,1989年4月18日-),新竹人,台湾NGO工作者,非营利组织One-Forty共同创办人,国立新竹高级中学、国立政治大学企业管理学系毕业。陈凯翔是台湾著名的NPO创新创业青年,大学期间因赴菲律宾接触东南亚,进而开始关注东南亚移工议题,返台后创办One-Forty。陈凯翔大学期间曾至北京大学交流,也曾只身前往菲律宾中部的巴科罗小镇生活了三个月;跳脱传统观光模式,深入体验当地后后,陈凯翔感悟到,唯有曾经离开家乡成为异乡人,才能真正理解、包容多元文化和培养国际视野。回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