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嘎(馬鹿,假名:ばか,罗马字:baka),意为笨蛋,是一句日语骂人话。日语汉字亦可写成“马鹿”、“莫迦”、“马稼”、“破家”等,有时亦会以片假名“バカ”表示。而男性的说法又有馬鹿野郎(意思:笨蛋混账)(假名:ばかやろう、バカヤロー),汉语通常音译作“八格牙路”、“八格牙鲁”,粤语发音为“八加廿六”(8+26)。
在现代日语书写系统中,侮辱性词汇 “傻子;笨蛋”是片假名バカ,平假名ばか,或借字马鹿,即日本汉字的音译;早先的得到的词汇包括莫迦、母嫁、马嫁或破家。
第一次使用书写的 为日本南北朝时代 (1336–1392),即“南北诸侯”对立征战的年代。
最早的例子中,《太平记》史诗在1342年记录了用“马鹿者”作为侮辱。足利氏司令土岐赖远拒绝崇敬退休的光严天皇 (r. 1313-1364), “土岐赖远可能是喝醉了,大声地所谴责什么笨蛋()鲁莽地让他下马。”根据卡尔的说法:“新村发现最先的版本(十四世纪)的《太平记》将 写为バカ。”
在文明时代(1469–1487)版本的《节用集》词典中,将 注释为马鹿,或写成母嫁、马嫁或破家,意思是狼藉。
许多经典日本文字都使用 。例如,甲阳军鉴(c. 1616)将 写为马嫁。井原西鹤的《好色一代男》(1682),即浮世草子名篇,也将 写为马鹿。
在现在的日本网络用语中,甚至也有“骉麤(分别为“马”与“鹿”的叠字)”的延伸用法。
虽然的来源不明,但日本学者根据各种语源学和民间语源发现最常见的两种来自中国文言文和梵语外来语。
第一,最古老的提议是 是源于中国历史“指鹿为马”的成语典故。 这一词源首先出现在《运歩色叶集》,其中 马鹿指代“指鹿曰马”。《史记》中记载: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而赵高也证实皇帝昏庸痴蠢,终于也把胡亥谋杀了。马与鹿截然不同,却愚昧到无法辨认,故以“马鹿”称笨蛋。
日本习语中第一出现的是11世纪小说《源氏物语》。
……暴怒:“失宠之人难以果腹。现在他住在豪宅里说我们的坏话。不难想象卑躬屈膝的家伙们都跟他说鹿是匹马。
第二,梵文称“痴”为मोह(moha),日本僧侣写为“馬鹿”、“莫加”、“破家”等,用以指责不肖弟子,此为学界主流之说。
此语词由于日本人使用的情形相当普遍,根据使用者、被使用者(或对象)、所使用的场合而产生不同的意义变化。需要注意的是,“马鹿”或“马鹿野郎”未必是真要痛骂他人时才使用,有时也用在揶揄或撒娇的场合。一般来说,在关东地区用在揶揄(或“取笑”)程度的情形较多,但在关西地区则是真要痛骂他人时才使用;与“马鹿”相反,另一句日语中常见的骂人话“阿呆(日语:阿呆)”(アホ)在日本关西地区多为调侃之意,而在关东地区则带有侮辱性。由此可看出地域性的差异。
此外,二战期间日本神风特攻队使用的MXY-7樱花特别攻击机亦被美国水兵称为“马鹿弹”(Baka bombs,或曰“笨弹”),这一说法的最早记载出现在1945年5月7日的《新闻周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