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劳氏鳄目
✍ dations ◷ 2025-07-10 02:05:39 #劳氏鳄目
劳氏鳄类(学名:Rauisuchia)是对一群所知有限的主龙类集合群的非正式总称,是生存于三叠纪的掠食动物,大多数体型很大,全长通常有4至6米。原先劳氏鳄类被认为与引鳄科有接近亲缘关系,但现在它们被归类于伪鳄类。劳氏鳄目通常包括三科:迅猛鳄科、劳氏鳄科、波波龙科;以及其他来自于俄罗斯奥伦尼克阶地层的物种,它们因为太过原始,或是了解太少,所以无法列入以上三科。现在有个合理的理论,认为劳氏鳄目是个并系群,是多个彼此有关系、且各自演化的演化支,都占据者同样的生态位,是中型到大型的四足掠食动物。在1993年,J. Michael Parrish发现波波龙科跟鳄鱼的血缘关系比较近,跟迅猛鳄科的关系较远,与Juul在1994年。在2003年的最近研究里,Sterling Nesbitt提出一个不同的种系发生学研究,认为劳氏鳄目是单系群。劳氏鳄目有时被当成无法归类物种的集中地。因为许多化石材料的状态零碎,目前很难以确定劳氏鳄类在演化史上的确切位置。然而,2002年的研究与发现,例如Gower、Benton、Walker对于Batrachotomus与Erpetosuchus的研究,让这群所知有限的动物在进化史上的地位开始明了起来。约瑟·波拿巴(José Bonaparte)与麦可·班顿(Michael Benton)先后提出劳氏鳄目,例如蜥鳄,独自发展出与恐龙不一样的四肢直立方式;借由垂直的股骨,与髋臼角度往腹侧倾斜,而非股骨颈干角度倾斜或弯曲。他们将这称为柱状直立方式。直立的步态显示劳氏鳄类是非常活耀、灵活的掠食动物。劳氏鳄类借由移动上的优势,猎食二齿兽类的肯氏兽科。劳氏鳄类是成功的动物,最大的头颅可达至少1米长,直到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灭绝了劳氏鳄类与其他大型主龙类。当它们灭亡后,兽脚类恐龙才有机会成为陆地上的优势掠食动物;在侏罗纪初期,劳氏鳄类消失,而肉食性恐龙的足迹忽然在尺寸上变大了。著名的劳氏鳄类包括:生存于三叠纪中期瑞士与北意大利的铁沁鳄(Ticinosuchus)、生存于三叠纪晚期(卡尼阶晚期)阿根廷的蜥鳄(Saurosuchus)、生存于晚三叠纪晚期(卡尼阶晚期到诺利阶早期)美国西北部的波斯特鳄(Postosuchus)。其中一个劳氏鳄类,巨齿龙(Teratosaurus),曾经长久被误认为是一种早期兽脚亚目恐龙,后来被发现不是恐龙。
相关
- 康托尔格奥尔格·费迪南德·路德维希·菲利普·康托尔(德语:Georg Ferdinand Ludwig Philipp Cantor,1845年3月3日-1918年1月6日),出生于俄国的德国数学家(波罗的海德国人)。他创立了现代
- 慈惠医护管理专科学校慈惠医护管理专科学校(Tzu Hu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一所位于台湾屏东县南州乡的专科学校,为台湾最南端之大专校院,目前有9个学科及通识教育中心,毕业后,授予副学士学位。该
- 蚬蚬是双壳纲帘蛤目蚬科水生软体动物的统称。台湾闽南语为蜊仔(lâ-á)。此科蜊类会将壳内孵化的幼体排至周围水中(卵胎生)。其幼体比邻科泥蚬科(Sphaeriidae)要更小。根据2016年分
- 弗罗拉·海曼弗罗拉·简·海曼(Flora Jean Hyman,1954年7月31日-1986年1月24日),美国女子排球运动员,著名主攻手,曾与郎平和米雷亚·路易斯并称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海曼曾获1984年夏季奥林匹克
- 200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列表旨在列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
- 梅莱斯·泽纳维梅莱斯·泽纳维·阿斯拉斯(吉兹字母:መለስ ዜናዊ አስረስ,罗马化:Mäläs Zenawi Äsräs;1955年5月8日-2012年8月21日),埃塞俄比亚政治家,1991年至2012年该国的实际最高领导人。1
- 玻尔兹曼分布在统计力学与数学中,玻尔兹曼分布(或称吉布斯分布)是系统中的粒子在各种可能微观量子态(英语:microstate (statistical mechanics))的概率分布、概率测度(英语:probability measure),
- 阿留特人阿留特族(阿留特语:alutal'u、俄语:Алюторцы,亦称:Алютор),为来自俄罗斯北方原住民族之一。位于堪察加边疆区北部。传统语言为阿留特语,不过现今已改用俄语。该民族原
- 劳动者劳动力可有以下含义:
- 北江北江位于中国华南地区,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油山镇大茅坑,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思贤滘与西江相汇后注入珠江三角洲。思贤滘以上干流全长468千米,总落差30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