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

✍ dations ◷ 2024-12-22 17:12:02 #电火花
电火花加工(英语: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是一种借由放电产生火花,使工件成为所需形状的一种制造工艺。介电质液体分隔两电极并施以电压,产生周期性快速变化的电流放电,以加工材料。其中一个电极称为工具电极,或称为极头,另一个电极则称为工件电极,或简单称作工件。在电火花加工的过程中,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间不会有实际的接触。当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差增大时,两电极之间的电场亦会增大,直到电场强度高过介电强度,此时会发生介电质崩溃,电流流过两电极,这个现象和和电容崩溃一样(参见击穿电压),移除部分电极材料。当电流停止时,新的介电质会流到电极间的电场,排除固体颗粒,而介电质的绝缘性恢复。在电流流过之后,两电极间的电位差会回到介电质崩溃之前,如此可以重复进行新一次的介电质崩溃。放电的侵蚀现象最早在1770年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发现。1943年,两位俄国学者拉扎连科夫妇(Dr. B.R. Lazarenko 及 Dr. N.I. Lazarenko)受命研究防止钨电极接触时造成火花而侵蚀的现象。虽然研究失败了,但他们发现只要将电极放在介电质液体中,这种侵蚀现象可以被很精确的控制,这让他们发明了电火花加工机,用以加工难以加工的材料,像是钨。他们发明的机器也被称作RC电路机器,因为他们使用RC电路将电极充电。同一时期,美国的一组人马哈罗‧德斯塔克(Harold Stark)、维克多·哈丁(Victor Harding)和杰克·比弗(Jack Beaver)也发明电火花加工机,用来移除在铝铸件里断掉的钻头和牙攻。起初他们使用微弱的电刻蚀工具制作,但不成功,在使用了更强大的火化、自动重复的火花和电磁断续器排列而成的液体置换功能后,成了实用的机器,他们的机器可以在一分钟内产生60次火花,后来改进的真空管电路可以在一分钟之内产生数千次火花,显著的增加切削速度。线切割电火花加工机在1960年代出现,最初是为了用硬化刚制造工具(模具)。在线切割电火花加工机,工具电极是一条线。为了避免线的侵蚀而造成断裂,线被卷在两个卷轴之间,使线上进行切割的部分持续改变。最早的数值控制(Numerial controlled, NC)机器是从穿孔带垂直型型铣床转变而来,苏联在1967年制造出最早商业化的数值控制线切割电火花加工机。可以光学追踪工程图的机器最早由大卫·H·迪尔邦(David H. Dulebohn)在安德鲁工程公司的团队制作出来,原先是为了铣床和磨床而做。工程图后来被数值控制机床(CNC)控制的绘图仪制作,以获得更高的精度。使用 CNC 绘图仪和光学线追踪技术的线切割电火花加工机在1974年被制造出来。迪尔邦用相同的 CNC 程序直接控制电火花加工机,而第一台 CNC 电火花加工机在1976年被制造出来。1980年代,电火花加工机采用工业级 CPU 控制,实现G代码编辑等功能,极大的提升了使用性能。至1990年代,采用了多轴控制及刀库(ATC)技术。近年,无电阻技术、直线导轨技术、混粉技术等一批新工艺也成功运用在电火花加工机上。电火花加工广泛应用在模具制造、机械加工行业。电火花加工可以用来加工传统切削方法难以加工的超硬材料和复杂形状的工件,通常用于加工导电的材料,可以在诸如钛合金、工具钢、碳钢和硬质合金等难加工材料上加工复杂的型腔或者轮廓。应用这种加工方法的机床主要有:电火花加工具有以下的优点:电火花加工具有以下的缺点:随着更严格的公差,多轴线切割加工中心机新增许多功能。像是多条线同时切割两个部分、控制线的磨损、断线时自动穿线、优化加工步骤。线切割常用于需要低残留应力的地方,由于线切割几乎没有存在切削力,所以不会对材料增加应力。也几乎不会影响材料的机械性能。

相关

  • 婴儿婴儿是指刚出生的儿童,是人类一生的第一阶段。根据《说文解字》所述,婴儿的“婴”字本意为女性的颈部饰物,后引申解作为抱在胸前哺乳之初生儿。而婴儿的英文“infant”源于拉丁
  • 高热高热(英语:hyperthermia),亦称体温过高是指由于体温调节失衡而导致的体温升高的症状。当身体吸收热量高于散发热量时,这种症状便会出现,而若是出现急剧的体温升高症状的话,则需送往
  • 踝肱指数踝肱指数,又称为踝肱血压指数(Ankle Brachial Pressure Index,ABPI或ABI),是小腿相对于上臂的血压比值。如果小腿血压比上臂低,提示可能有动脉阻塞(周围血管疾病)。ABI是由用脚踝动
  • 俚语俚语是指民间非正式且较口语的词句。《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死节传·王彦章传》中记载,“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俚语亦作里语、俚言。又叫方言,土话
  • 薛氏点薛氏点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红细胞血液学病变, 薛氏点仅发现于被卵形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中。德国生物学家威廉·薛夫讷(德语:Wilhelm Schüffner)于1904年首次对其
  • γ链CSF2RB是以下I型细胞因子受体(英语:type I cytokine receptor)的共用亚基:
  • 亚伯拉罕亚伯拉罕(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 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院徽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简称工程院、中工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为正部级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工
  • 肌酸肌酸(英语:creatine),在生物化学中,是一种自然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种含氮的有机酸,能够辅助为肌肉和神经细胞提供能量。米歇尔·欧仁·谢弗勒尔于1832年首次在骨骼肌中发现肌酸
  • 内骨骼内骨骼是动物骨骼的一种,是动物体内的支撑架构,由矿物质的组织组成。内骨骼一般是在皮肤或是更深层的组织内。脊椎动物的内骨骼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组织,分别是骨和软骨。多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