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毒性

✍ dations ◷ 2025-04-03 18:36:23 #神经毒性
神经毒素是以神经系统为靶系统的毒性物质,其主要特征是干扰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相应的中毒体征和症状,严重时可致命。神经性毒剂一般指人工合成的神经毒物,大多数为有机磷化合物,与农药属同一类化合物,其中毒原理、临床表现、防治原则和急救方法基本相似。虽然神经毒素通常称为“神经毒气”,但它们大多数在常温下是液态的,少数为固态(氨基甲酸酯类)。神经毒素这个名称是从英语:Neurotoxin直译过来,源于希腊语:νευρών nevron / neuron,即神经元及拉丁语:toxicum,即毒药,再源于希腊语:τοξικόν φάρμακον toxikon pharmakon,即毒箭。神经性毒剂最早是从民用有机磷农药中发展而来,1935年德国化学家格哈德·施拉德发现了一种速效有机磷杀虫剂——塔崩。由于不慎吸入泄漏的样品,施拉德及其助手成为了塔崩的首批受害者,出现缩瞳、呼吸困难及晕厥症状,最终于三周后康复,并因此意识到塔崩对人体有巨大的毒性;此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塔崩很快被军方所关注并于1940年大量投产。由于塔崩巨大的军事潜力,研究人员开始深入地研究塔崩的结构。在塔崩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德国及其他国家的研究者相继合成了一系列神经性毒剂,最具代表性的四个神经性毒剂是塔崩、沙林、梭曼和VX。因其毒性强、作用快,能通过皮肤、呼吸道、黏膜、消化道及眼等吸收引起全身中毒,加之性质稳定、生产容易、使用性能良好,因此成为各国部队装备的主要化学战剂。生命活动过程是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之下进行的。神经系统之间的连络依靠体内一些特别的化学分子传递和控制。这种连络一旦受到干扰,生命活动就会出现危险的异常情况。乙酰胆碱是传递神经活动的一种在体内自然生成的化学物质。乙酰胆碱与胆碱受体结合时,使受体进入兴奋状态,并向下一级传递神经脉冲。乙酰胆碱存在过多时,胆碱受体就会过度兴奋,从而使神经系统讯号传递发生紊乱。但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物催化剂——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它能将过量释放的乙酰胆碱很快地分解成胆碱和乙酸,能在1ms内分解约300个乙酰胆碱分子,来保证神经传递过程的正常运作。神经毒剂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能够与乙酰胆碱酯酶发生化学反应,牢固结合,从而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不能发挥正常功能,造成释放出来的乙酰胆碱不能被水解而蓄积,从而引起内源性胆碱中毒,令中枢和外周胆碱能神经功能严重紊乱。最早的神经性毒剂属有机磷化合物或有机磷酸酯。美军将含有P-X键(F,Cl,CN,I,Br,Se),即毒剂分子上的X取代基为卤素或拟卤素的前三者称为G系毒剂,其代表为GA(塔崩)、GB(沙林)及GD(梭曼);将含有P-SCH2CH2N(R)2键的化合物称为V系毒剂,如VX、VE、VG、VS及VR等,其代表为VX。神经性毒剂的结构资料如下:症状取决于中毒的剂量及中毒方式。轻度中毒症状有缩瞳,流鼻涕,口水增多,头痛,呼吸不畅及怕光,症状可维持2~5天。中度中毒者除以上轻度中毒的症状外,还出现眼痛,恶心,呕吐,腹泻和短暂痉挛。严重中毒者出现肌内震颤,运动机能失调和全身乏力。深度中毒则出现大小便失禁,严重痉挛,呼吸麻痹数分钟内可致死。以下生物具有神经毒甲二氯胂(MD) · 乙二氯胂(ED) · 苯二氯胂(PD) · 光气肟(CX) · 芥子气(H) · 倍半芥子气(Q) · 氧联芥子气(T) · 路易氏剂(L) · 氮芥子气(HN)(HN1 · HN2 · HN3)

相关

  • 汗腺疾病以下为皮肤疾病一览表:备注:【】内为俗称;若有别名,以 "/" 分别之。
  • 心包炎心包炎(英语:Pericarditis)是心包(心脏周围的纤维囊)炎症的症状,症状多半是突然出现的急性胸痛,疼痛的部位也会出现在肩膀、颈部或是背部,若坐姿较直,疼痛会比较和缓,若躺下或是深呼吸
  • 生物燃料生物燃料(英语:Biofuel)、生质燃料或生态燃料,泛指由生物质组成或萃取而成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生物质可以用三种不同的转化方法转化为易于利用、含有能量的物质,包含:热转化,化学
  • 拉丁文拉丁语(拉丁语:lingua latīna,IPA:),是印欧语系的意大利语族语言,于古罗马广泛使用,至少可追溯至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皇帝时期,当时所使用的书面语称为“古典拉丁语”。拉丁语是最早
  • 身心病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身心医学(英语:Psychosomatic medicine),
  • 罗伯·柯霍海因里希·赫尔曼·罗伯特·科赫(德语: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1843年12月11日-1910年5月27日),德国医师兼微生物学家,为细菌学始祖之一,与路易·巴斯德共享盛名。1905年,因结
  • 淋巴瘤淋巴瘤(英文:lymphoma)又称淋巴癌,是由淋巴细胞病变造成的血液细胞瘤(英语:blood cell tumors)。有时候这个词汇被用来单指癌症、而不包括良性的肿瘤。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 (通常为无
  • 心律调节器心脏起搏器(英语:Pacemaker、Artificial pacemaker),又称心脏节律器,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疗器材,使用电击对于心脏的肌肉做持续与规律的刺激,以维持心脏的持续跳动。1932年,美国的生
  • 粉色面包霉菌粉色面包霉菌(Neurospora crassa,又译红面包霉菌等)是一种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霉菌。由于生长容易,且拥有单倍体世代,使隐性遗传可直接展现,进而使遗传学分析较为简易,因此是
  • 真菌修复真菌修复(Mycoremediation)是一个由美国真菌学家保罗·史塔曼兹创立的新词,是生物修复的一种,意指以真菌来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真菌可分泌酵素到环境中,将许多有机污染物分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