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

✍ dations ◷ 2025-05-16 05:46:30 #蒲松龄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中国清代志怪小说作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族裔有争议),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平时喜好收集怪异的民间故事,死后以短篇故事集《聊斋志异》闻名于世,塑造了诸如聂小倩、青凤、婴宁和莲香等不少有代表性的狐仙和女鬼艺术形象。蒲松龄热衷于求取功名,但科举成绩并不如意,创作《聊斋志异》除了满足猎奇趣味,也成为他寄托个人思想的方式。蒲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出身小商人家庭。蒲氏为淄川世家,热衷功名。父亲蒲槃时家道已渐中落,曾娶妻孙氏、董氏、李氏,松龄为董氏子。年少时,张献忠、李自成起事、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正处改朝易鼎之际,社会动荡。蒲松龄19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县、府、道试均夺得第一名,取中秀才,受到山东学政施闰章奖誉,“名藉藉诸生间”。康熙元年( 1662年),长子蒲箬出生。然而他在之后科举场中极不得志,虽满腹实学,乡试屡不中,46岁时方被补为廪膳生,71岁时被补为贡生。平日除微薄田产外,以教书、幕僚维生。康熙九年(1671年)八月,蒲松龄在江苏省宝应县为同乡进士孙蕙做幕僚,后随往高邮,一年后回家乡,居家曾随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十二年在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乡绅毕际家中做塾师,受到礼遇,“居斋信有家庭乐”,三十二年毕际有病逝,蒲松龄作《哭毕刺史》八首。康熙三十三年,受山东按察使喻成龙相邀,做臬台署中的座上客。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蒲松龄辞别毕家石隐园绰然堂,其间教学近40年,直到71岁以老归家。康熙五十四年病逝,一生颇不得意。蒲松龄与妻子刘孺人合葬于靠近蒲家庄村东面的蒲氏墓园。蒲松龄的座右铭是: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题镇纸铜尺》,取典史记)从20岁起,蒲松龄开始收集素材。在扬州的游幕经历,也为蒲松龄的创作积累了诸多素材。邹涛的《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作此书时,常设茶烟于道旁,“见行者过,必强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有说只要说出一些神鬼传说供蒲松龄者就可领取一碗小米绿豆粥,鲁迅以为未必可信。蒲松龄40岁时完成志怪小说《聊斋志异》,该书共有十二卷,四百九十余篇。每成篇章,便请同乡好友王士祯指正。蒲松龄在世时,因家贫并未刊刻,仅在同侪间传钞,并几度改易原稿,直至死前仍有增添。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对《聊斋志异》甚为喜爱,为之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王曾欲以五百两黄金购《聊斋志异》手稿而不可得。蒲松龄还为此立下家规:“余生平恶笔,一切遗稿,不许阅诸他人”,手稿由长子世代传存,八世孙蒲英灏遗失下半部,今存上半部,收藏于辽宁图书馆,是中国古典小说唯一存世的手稿。除此之外,蒲松龄还创作了诗、词、散文、俚曲等,还有一篇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醒世姻缘传》作者西周生,一般以为即《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但不少学者对此说持异议)。后来有专门研究蒲松龄及其作品的学问,名为“蒲学”。《聊斋志异》直到蒲松龄死后的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才得以首次刊行。其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还在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剪灯新话》、《剪灯馀话(日语:剪灯余話)》、《虞初新志》和《聊斋志异》等书传入日本后,在日本汉学家圈子中获得好评,刺激了江户时代怪谈文学的发展。从1903年起,日本外交人员和文人矢野龙溪陆续翻译《聊斋志异》故事达54则。1919年,柴田天马将整本《聊斋志异》全部翻译为日文,成为经典版本。1880年,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将其翻译成英文。目前流行的英文版为英国汉学家闵福德出版于2006年的精选译本。《聊斋》已被改编成各种戏剧、电影和电视剧超过150次。此外,蒲松龄的《狼三则》和《山市》曾入选中国大陆的初级中学课本。蒲松龄的远祖蒲臻,高祖蒲世广,在地方上都有点名气。曾祖蒲继芳,同他父亲一样,是秀才。叔祖蒲生汶中了进士,选河北玉田知县,是个有名的孝子,听说老母患病,哭得汤水不进,呕血数斗,死在衙门。他是蒲松龄屡次提到的玉田公,也是蒲家几代中最高功名的人物了。蒲松龄的祖父蒲生汭没有功名,父亲蒲槃,字敏吾,原先也尽力读书,知识渊博,但考到二十几岁,不能进学,家境又困难,便弃儒经商,做起买卖来。二十年间,有了相当的积累,成为当地的富裕人家。明末天下大乱,他便停业在家读书教育。蒲槃长子兆箕早丧,四十多岁没有儿子,性情喜欢周贫济困,到蒲松龄出生时,家道已经衰微了。 蒲松龄是蒲槃的第3个儿子,正妻董氏所生。上面还有长兄兆箕,次兄柏龄;下面还有个弟弟鹤龄,总共兄弟4人。关于蒲松龄先世的族属有4种说法:即回族说、蒙古族说、汉族说、女真族说。其中回族、蒙古族二说在学术界仍有争议。根据蒲松龄《述刘氏行实》上的记载来看(刘氏乃蒲松龄之妻),蒲松龄全家信佛重僧且豢养家猪,不符合山东地区回族人及其后裔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另外蒲松龄的先祖在元代担任过般阳路总管,当时朝廷对路总管人选的任用有明确的规定──《元史·世祖纪三》载:“世祖二年,春二月甲子,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由汉人担当各路总管是元朝定制。蒲松龄在自撰《族谱序》也提到“吾族为般阳土著,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一讳居仁,并为元总管,盖元代受职不引桑梓嫌也”,所谓“元代受职不引桑梓嫌”是忽必烈“罢世侯、置牧守”以前的大蒙古国时期。因为在此时期,蒙廷对汉地进行间接统治,委付汉人世侯直接统治,汉人总管的任用才可能“不避桑梓嫌”,才可父子相继或祖孙相传。然而元代对汉族的定义指的是原金朝领土内的居民,可能是女真、契丹、汉等各族血脉。郭沫若曾在其故居题字“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中国山东大学学者马瑞芳称他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中国作家莫言自幼受到蒲松龄的作品影响。他在发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前,曾向媒体表示:“我从小就听着很多跟蒲松龄(写的)非常类似的民间故事长大。长大后又认真读了他的书,从他的作品里感受到很多的教义。尽管不是一个朝代的人,但我认为,他就是我的导师。”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建成了园林式景区“聊斋城”,占地1000亩,成为山东省五大旅游景区之一。聊斋城内设有艺术陈列馆、狐仙园、石隐园、聊斋宫、满井寺、观狐园等多个子景点。聊斋城景区内还有蒲松龄纪念馆,馆门上挂有郭沫若题写的“蒲松龄故居”字样的金字牌匾。聊斋城现为中国国家“3A”级景区,蒲松龄纪念馆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

  • 日本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港澳台译为日本脑炎),中国大陆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导致的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
  • 粪便粪便,又称屎、大便、便便,部分地区俗称㞎㞎,是动物经肛门或者泄殖腔从消化系统中排出的废弃物。食物被生物的消化系统吸收部分养分及水分后,剩余未被利用的残渣,则是属于排遗物的
  • 修道制度基督宗教中的修道制度是起因于反对教会逐渐世俗化,在3、4世纪时兴起。而更早的潜伏因素是在君士坦丁大帝统一教会及罗马帝国前,因基督教的宽柔政策,所以教会水准偏低、基督徒素
  • 颅咽管瘤颅咽管瘤是发生于颅咽管(Landzert's canal)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多见于少年和儿童,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好发于蝶鞍上垂体结节部上端,少数位于鞍内,向鞍上发展,个别见于蝶窦或
  • 蜥结龙蜥结龙属(属名:Sauropelta,意为“蜥蜴的甲盾”)又名楯甲龙、蜥肋螈,是结节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早白垩纪的北美洲。目前已有一个已命名种,爱氏蜥结龙(S. edwardsorum),但可能有其他种
  • 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中国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君主。死后谥号武灵。生于赵肃侯十年(前340年),在位共27年(前325至前299年),推行“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
  • 西元纪年公历纪元或公元(英语:Common Era,缩写为C.E.),也称西元,是一个被当今国际社会最广泛地使用的纪年标准。其源自于欧洲等西方基督教信仰为主国家,以当时认定的耶稣出生为纪年的开始,原
  • 性力夏克提(梵语:शक्ति,转写:Śakti,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
  • 瓦洛瓦-惠特曼瓦洛瓦-惠特曼国家森林(英语:Wallowa–Whitman National Forest)是一座美国国家森林,坐落于俄勒冈州和爱达荷州。该森林于1954年建立,其前身为瓦洛瓦国家森林(Wallowa National Fo
  • 宁远战役抚清之战 · 萨尔浒之战 · 开铁之战 · 辽沈之战 · 镇江之战 · 林畔之战 · 广宁之战 · 辽南之战 · 亮马佃大捷 · 牛毛大捷 · 乌鸡关大捷 · 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