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音系

✍ dations ◷ 2025-10-23 04:12:46 #各语言音系,汉语音韵学,五代十国

五代音系,是指唐末以来、直至五代这数百年间中原汉语的音韵体系,是中古汉语的演进时程之一。这一时期华夏不定、战争频纷,所以五代音系较隋唐音系有非常显著的变化。

南唐徐锴所著的《说文解字系传》,使用了朱翱的反切系统。此二人皆为秘书省校书郎,故徐、朱都是南唐时人。朱翱的反切系统完全不依《切韵》时代的音系,因此表示他标注的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音系,对五代音系构拟的材料即由此而来。

经过唐末的战乱,五代音系较前代发生了较大变化。最显著的便是唇音开始分化为重唇(双唇)与轻唇(唇齿),即分化为。现代汉语中,除多数闽语方言外,其余方言(包括普通话)皆有唇齿音。下表据王力拟音,张世禄、张惠美认为从邪二母当分。

王力认为五代音系一共有四十个韵部,下表是王力拟音。张世禄、张惠美认为东冬、锺应分韵,支脂之微应分开,合口,资思不需独立成一韵,鱼、虞、模应分韵,真谆臻欣、文应分韵,魂、痕应分韵,删、山应分韵,先仙、元应分韵,庚耕、清青应分韵,蒸、登应分韵,萧、宵应分韵 ,塩添、咸衔严凡应分韵,咸衔严凡应分韵,尤、幽应分韵。张惠美还认为霁、祭应分韵,元韵的去声、入声应分开合口,庚二、庚三应分,尤、侯应分韵。


在声调方面,五代音系基本上与隋唐音系保持一致,只是浊音上声字转入去声(即“浊上变去”)。如张麟之在《韵镜》中说:“今逐韵上声浊位,并当呼为去声。观者熟思,乃知古人治韵端有深旨。”张麟之忽略自身所在时代发生的语音变化,而错误的认为古人治韵间取去声字参入上声。

“浊上变去”中的“浊”今限于全浊字。至于次浊(又叫清浊),即“明微泥娘疑喻来日”八母的上声字,仍不变为去声。

相关

  • 胰脏炎胰脏炎(英语:Pancreatitis)也称为胰腺炎,指的是胰脏的发炎。胰脏是身体里的一个大型器官,位置在胃后方,功能有分泌消化酵素等等。 胰脏炎有两种,分别是急性(英语:Acute_pancreatitis)
  • 肉毒杆菌素肉毒杆菌毒素(英文:BTX, Botulinum Toxin),也被称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素,是由肉毒杆菌于厌氧条件下生长时所产生的一类嗜神经性外毒素。肉毒杆菌毒素共有A、B、Cα、Cβ、D、E、
  • 阿瓦利诺·考玛阿瓦利诺·考玛·卡诺斯(西班牙语:Avelino Corma Canós,1951年12月15日-,又译阿维利诺),是西班牙化学家,主要从事分子筛及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催化等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极高声望。
  • 圣髑圣髑(拉丁语:reliquiae)即宗教上的圣人的物品或遗体遗骨,在敬奉(veneration)之气氛下被作为实体的纪念物小心保存。圣髑是佛教、印度教、巫觋宗敎等许多宗教的一些类型的重要方面
  • 公墓坟场(cemetery、graveyard)是死者遗体以及火葬遗物如骨灰所埋葬的地方。英文中的“cemetery”来源于希腊文κοιμητήριον,意为“睡觉的场所”。该词暗示此地块专用作
  • 东夷语东夷语为先秦东夷人所说的语言。东夷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古汉语,也有学者认为东夷语才是汉语本源,而氐羌系藏缅语应次于东夷语为主要借用源,相比起东夷语,藏缅语对汉语的影响
  • 罗闻全罗闻全(英语:Andrew Wen-Chuan Lo,1960年4月18日-),美籍华裔经济学家,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的Charles E. and Susan T. Harris经济学教授。 罗是财经和金融经济学领域的许多学术文
  • 西邓巴顿西邓巴顿郡(英语:West Dunbartonshire),是英国苏格兰的32个一级行政区之一。地处最大城市格拉斯哥西郊,人口密集,面积则是苏格兰行政区中除邓迪市外最小的。地区的行政中心在邓巴
  •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是一种电线及信号传输线,一般是由四层物料造成:最内里是一条导电铜线,线的外面有一层塑胶(作绝缘体、电介质之用)围拢,绝缘体外面又有一层薄的网状导电体(一
  • 一氧化二氯一氧化二氯是氯的氧化物之一,化学式为Cl2O。它是次氯酸的酸酐,加热时易爆炸分解,溶于水转变为次氯酸:单质氯气通入新制的黄色氧化汞时可得到一氧化二氯,产率较高:主要的副反应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