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尼夫赫语
✍ dations ◷ 2025-04-25 13:01:35 #尼夫赫语(族)
尼夫赫语(自族称呼:Нивхгу диф)或称吉利亚克语(此名称源自满语gilyak),是一种孤立语言,有时归类于古西伯利亚语,通行于外满州的亨滚河(黑龙江支流)、库页岛北部与黑龙江下游地区等地。尼夫赫语是一种孤立语言,有时归类于古西伯利亚语,其许多词汇与阿伊奴语、朝鲜语和阿尔泰语系的语言相似,但并没有规则的语音对应关系,因此这些相似的词汇很可能是借词。一说尼夫赫语与新罗语、伽倻语相似。另外,尼夫赫语最近亦包含于约瑟·哈罗德·格林伯格具争议性之猜想语系欧亚语系之中。在过去一整个世纪当中,尼夫赫人之人数一直很稳定,1897年世界上有4,549名尼夫赫人,而1989年则有4,673人,然而此族使用尼夫赫语者之比例,于相同时间内,从100%跌至23.3%,今日世界上仅有约200人以此语为其第一语言。尼夫赫语可分为四种方言,分别为黑龙江方言,北库页方言,南库页方言和东库页方言。黑龙江方言与东库页方言使用者之间通话困难,北库页方言介于二者之间。黑龙江地区之尼夫赫语,与库页岛之尼夫赫语,其发音与辞汇差异之大,使部分语言学家将尼夫赫语给分成同一语族(尼夫赫语族)之两种语言。其他语言学家亦强调所有尼夫赫人对语言使用之高度变异性;就算是在黑龙江与库页岛的方言中,各村庄、部落,甚至于个人所讲的话,都有很高的变异性。尼夫赫语为一综合程度高之综合语,基本语序为SOV,并具有格变化与其他语法词缀,但尼夫赫语没有性别变化。尼夫赫语之独特处在于其大量使用插入词素,例如表示空间关系之词素即经常被插入其所关联之名词中;另外尼夫赫语之一个词可能包含有名词、动词与词缀,以表达一些特殊含义。因此在尼夫赫语之句子中,几乎每个单一的词都是有含义的。尼夫赫语的语序如下:苏联政府曾在1930年代制定尼夫赫语罗马拼音系统,后来苏联当局改用西里尔字母拼注尼夫赫语,作为尼夫赫语的文字,以下是尼夫赫语的西里尔字母书写系统表(不附发音):尼夫赫语有统不寻常之母音系统,伊恩‧马迪森(英语:Ian Maddieson)称此系统为“具缺陷的”。但事实上在(高度方面之)中母音处有一反转之音补偿其于中前不圆唇母音处之缺憾。伊恩‧马迪森在1984年将中央化之/ɤ/描述为对中前不圆唇母音之缺乏的补偿。当于五母音系统中出现的中前不圆唇母音,在过去已变成了一个闭至中之前不圆唇双母音,马迪森将之记作/ɪe/。
相关
- 发绀发绀(Cyanosis,“绀”音“gàn”),或称紫绀、苍蓝症,是因在接近皮肤表面的血管出现脱氧后的血红蛋白,令皮肤或黏膜带青色的症状。根据Lundsgaard和Van Slyke的著作,当去氧血红素的
- 生理节律睡眠障碍昼夜节律睡眠障碍(CRSD)是影响睡眠时间及其他方面的一种睡眠障碍 。患有昼夜节律睡眠障碍者无法在一般工作、学校和社会需求所需要的入睡时间睡着,或起床时间起床。如果允许他
- rDNA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是一种DNA序列,该序列用于rRNA编码。核糖体是蛋白质和rRNA分子的组合,翻译mRNA分子以产生蛋白质的组件。如该图所示,真核生物的rDNA包括一个单元段,
- 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拉丁语:Epstein-Barr virus,缩写EBV、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human herpesvirus 4 (HHV-4)),又称为EB病毒,是最常见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之一。EBV是在公元1964
- 啮齿目源性松鼠形亚目 Sciuromorpha 河狸亚目 Castorimorpha 鼠形亚目 Myomorpha 鳞尾松鼠亚目 Anomaluromorpha 豪猪亚目 Hystricomorpha啮齿目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目,其特征为上颌和下颌
- 控制控制(英语:control)可以指:
- 咯萘啶咯萘啶是一种抗疟疾药物。它于1970年首次制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中国临床使用。咯萘啶是苯并萘啶的衍生物,为中国研制的一种抗疟药。对红内期疟原虫有杀灭作用,对耐氯喹
- 椋鸟椋鸟科是鸟纲雀形目中的一科,约有30个属。这个科的鸟是一种小到中型的雀类,大多为地栖性杂食动物,叫声变化多端。英文名字叫做“Starling”,是从拉丁文”Sturnidae”翻译而来的
- 绦虫见内文绦虫纲(学名:Cestoda)是一个寄生性扁形动物门的一个纲。人们常说的绦虫其实是多个物种的泛称。所有绦虫纲的物种都是寄生虫,其生活史可能各有不同,但这些物种的成虫寄生于
- IgE抗体免疫球蛋白E(英语:Immunoglobulin E,简称IgE)是一类只发现于哺乳动物内的抗体,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小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E由黏膜下淋巴组织中的效应B细胞合成,IgE的单体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