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醛

✍ dations ◷ 2025-04-03 18:02:08 #甘油醛
甘油醛(glyceraldehyde (glyceral))是一个丙糖,化学式为C3H6O3,是最简单的醛糖。它是有甜味的无色晶体,作为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同时也在D-/L-标记中作为标准物。甘油醛与二羟基丙酮都可通过甘油的温和氧化制备。氧化剂可以是过氧化氢,用二价铁盐催化。L-山梨糖氧化断裂可得到L-甘油醛。D-果糖氧化断裂可得D-甘油醛。甘油醛容易发生烯醇化转化为二羟基丙酮(Lobry-de Bruyn-van Ekenstein转化),水溶液中与后者形成平衡混合物,称为丙糖。其醛基较活泼,一般以甲醇缩醛的形式保存。甘油醛有一个手性中心,存在两个对映异构体,分别称为R-及S-型。单糖和氨基酸可按D-、L-标记。两个系列的划分是以甘油醛的结构为比较标准,并根据费歇尔投影式中最下面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的构型决定。若单糖的该手性碳原子与D-甘油醛相同,羟基位于右端,则标记为D-系列;若与L-甘油醛相同,羟基位于左端(Left对应L-),则标记为L-系列。这种标记方法是历史上鉴定糖类结构而遗留下来的。19世纪末期,在不知道两种甘油醛异构体中手性原子的绝对构型的情况下,化学家人为地将右旋的甘油醛定为费歇尔投影式中羟基在右的异构体,称为D-异构体;将左旋的定为羟基在左的甘油醛,称为L-异构体,并以此为基础,将很多可以转化为甘油醛或与甘油醛在结构上相关的化合物按D-/L-方法标记。1951年的X射线晶体分析确认,右旋甘油醛的绝对构型的确是D-型结构的,与当初的猜测恰好吻合。用D-/L-方法标记氨基酸时,羧基位于上端,R取代基位于下端。若氨基在左,则定为L-氨基酸;若在右则定为D-氨基酸。需要注意的是,D-、L-标记与R-/S-标记、-(-)-/-(+)-旋光标记并无直接关系,并且D-、L-标记有很多不足,比较严谨的是用系统命名法和普通命名法来区分不同的化合物。果聚糖:菊粉 · 果聚糖β2→6甘露聚糖:低聚木糖:半乳聚糖:

相关

  • 红外线红外线(Infrared,简称IR)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在760奈米(nm)至1毫米(mm)之间,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对应频率约是在430 THz到300 GHz的范围内。室温下物体
  • 系统发生树系统发生树(英语:phylogenetic tree)又称演化树或进化树(evolutionary tree),是表明被认为具有共同祖先的各物种间演化关系的树状图。是一种亲缘分支分类方法(cladogram)。在图中,每
  • 消化道消化道是连接口腔和肛门的管道,由许多负责处理食物的构造组成。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以消化食物。一个正常男性成人的消化道大约长6.5米,由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组成。人类的上消
  • 海藻糖海藻糖(Trehalose)是自然界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双糖,它是由2个葡萄糖通过 α,α-1,1-糖苷键所形成的非还原性糖,按其化学结构可写成 α-D-吡喃葡萄糖基-(1→1)-α-
  • 锥虫锥虫(Trypanosoma,希腊语:trypaô钻,soma体)是一种带鞭毛的原生动物(鞭毛虫),它可寄生在多种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中。布氏罗得西亚锥虫(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和布氏冈比亚锥
  • 内吞作用内吞作用(Endocytosis)是大分子物质(如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或其他细胞(如细菌)进入细胞内部的方式。它区别于小分子物质(如水、无机盐、氨基酸等)进入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或主动
  • DID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英语:Diisodecyl phthalate,缩写DIDP)是一种常用的塑化剂,用于生产塑料和塑胶涂层,以增加灵活性。这化合物来自邻苯二甲酸和异癸醇(正癸醇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酯
  • 李伯元李宝嘉(1867年-1906年),字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三岁丧父,随母住堂伯父李翼清家。光绪十八年(1892年)翼清辞官,宝嘉随之由山东返回常州。少有才名,精于书画篆刻、金石音韵,又从传
  • 扩展元素周期表目前的元素周期表中有七个周期,并以118号元素鿫(Og)终结。如果有更高原子序数的元素被发现,则它将会被置于第八周期、甚至第九周期。这额外的周期预期将会比第七周期容纳更多的
  • 山梨糖山梨糖(英语:Sorbose)在分类上属于己糖与酮糖,为D-果糖二号与三号位碳所对应的差向异构体。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和异丙醇,不溶于乙醚、丙酮、氯仿和苯。存在于植物果实中。其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