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罗斯拉夫

✍ dations ◷ 2025-08-01 00:15:58 #雅罗斯拉夫
雅罗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罗维奇(智者)(乌克兰语:Ярослав Володимирович Мудрий;俄语:Ярослав I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удрый,约978年-1054年2月20日)古罗斯王公,基辅大公(1016年—1018年,1019年—1054年)。在成为大公之前,他是罗斯托夫(约978年—约1010年)和诺夫哥罗德(约1010年—1036年)的王公。他统治时代是基辅罗斯最强盛的时期之一。雅罗斯拉夫是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斯维亚托斯拉维奇之子,母为波洛茨克公主罗格涅达。他的教名为格奥尔基(或尤里)。雅罗斯拉夫是弗拉基米尔一世最小的儿子之一;大约在他出生之时,弗拉基米尔就封他为罗斯托夫的王公。后来,雅罗斯拉夫从父亲手中获得更为有利的诺夫哥罗德作为领地。在统治诺夫哥罗德时,他建立了雅罗斯拉夫尔这座城市。1014年,雅罗斯拉夫拒绝向父亲缴纳贡赋(2000格里弗纳银锭),几乎引起父子间的一场大战。弗拉基米尔一世召集军队准备进攻诺夫哥罗德,但他在1015年突然去世,雅罗斯拉夫因而避免了与父亲刀刃相向。在弗拉基米尔一世死后,其长子斯维亚托波尔克·弗拉基米罗维奇(恶棍)为夺取权力,杀害了3个兄弟鲍里斯、格列布和斯维亚托斯拉夫(此事见于往年纪事)。雅罗斯拉夫因为事先得到姐姐的警告而幸免于难,并很快征集军队与斯维亚托波尔克展开斗争。1016年,雅罗斯拉夫在柳别奇附近的战役中将斯维亚托波尔克击败,夺取了基辅大公的公位。斯维亚托波尔克逃亡波兰,1018年在其岳父、波兰国王波列斯瓦夫一世的支持下返回罗斯。在波兰人帮助下,斯维亚托波尔克打败了雅罗斯拉夫,迫使他返回诺夫格罗德。然而在波兰军队撤走之后,雅罗斯拉夫马上又向斯维亚托波尔克发动进攻,于1019年将后者击溃。斯维亚托波尔克被迫投奔佩切涅格人。雅罗斯拉夫追击斯维亚托波尔克,在阿尔塔河一役中再次将他击败。斯维亚托波尔克后来在逃往波希米亚的途中死去。雅罗斯拉夫与斯维亚托波尔克的斗争可能在北欧史诗(萨迦)埃德蒙萨迦中有所反映。雅罗斯拉夫与留里克王朝的其他王公进行斗争,力图使基辅大公的权力至高无上。1024年他受到重大挫折:他的另一个兄弟、切尔尼戈夫王公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罗维奇完全打败了他。雅罗斯拉夫被迫与姆斯季斯拉夫瓜分了罗斯。然而1036年姆斯季斯拉夫去世后,雅罗斯拉夫几乎统一了整个罗斯。雅罗斯拉夫的军事活动取得辉煌成就:他征服了芬兰南部,暂时阻止了凶悍的佩切涅格人对罗斯的侵袭。1030年他从波兰手中夺回东加利奇,随后与波兰国王卡西米尔一世缔结盟约。1043年,雅罗斯拉夫对拜占庭帝国发动了一次不成功的远征。雅罗斯拉夫在位时期,基辅罗斯的文化也取得很大发展。他曾下令编纂编年史,并组织将希腊语文献翻译为古东斯拉夫语。著名的《雅罗斯拉夫法典》(又名罗斯法典)即是雅罗斯拉夫主持编纂,这部法典保留了许多原始部落的习俗(如允许血亲复仇)。为抵御来自草原游牧部落的侵袭,雅罗斯拉夫在罗斯南部修建了一系列要塞,它们大多位于塞瓦斯托波尔、卡涅夫和佩列亚斯拉夫-赫梅利尼茨基附近。1051年,雅罗斯拉夫任命一名俄国教士伊拉利翁为罗斯大主教,这就打破了以往由拜占庭教会指派希腊人担任此职的惯例。雅罗斯拉夫去世后,其遗体安葬于基辅圣索菲亚大教堂。雅罗斯拉夫与许多欧洲王室联姻,从而扩大了罗斯的国际影响。这些姻亲关系包括:雅罗斯拉夫本人与瑞典国王奥洛夫·舍特康努格的女儿因格戈尔德结婚;雅罗斯拉夫的妹妹玛丽亚与波兰国王卡西米尔一世结婚;雅罗斯拉夫之子弗谢沃洛德一世·雅罗斯拉维奇与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九世的女儿安娜斯塔西娅结婚。雅罗斯拉夫的女儿与几位在他的宫廷中避难的外国王子结婚:叶丽扎维塔嫁给了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安娜斯塔西娅嫁给了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一世;安娜嫁给了法国国王亨利一世;阿加莎嫁给了英格兰王位继承人流亡者爱德华。她是埃德加·埃思林的母亲,后者是征服者威廉征服英格兰之前的最后一个盎格鲁-撒克逊国王,但未能加冕。注2:本表基辅大公以控制基辅之大公为标准。 注3:伊凡四世在1547年称

相关

  • 草菇Volvaria volvaceaAgaricus volvaceusAmanita virgataVaginata virgata蕈伞圆锥状草菇(学名:Volvariella volvacea)是食用菌的一个种类,因为生长在稻草上而得名,又名兰花菇、美味
  • 增殖性材料增殖性材料是指本身在热中子的作用下不易发生核裂变,但是通过中子俘获和接下来的核反应产生裂变物质的材料。可以通过在核反应堆中接受辐射转换为裂变物质的天然增殖性材料有
  • 科斯岛科斯岛(希腊语:Κως,希腊语发音:,英语:Kos或Cos,英语 发音: /kɒs/或/kɔːs/)是希腊南斯波斯泽斯群岛(英语:Southern Sporades)或十二群岛中的一个岛屿 ,傍土耳其的哥科瓦海湾(Gökova)
  • 德里克·帕菲特德里克·帕菲特(英语:Derek Parfit,1942年12月11日-2017年1月1日)中国哲学家,专注于人格同一,理性和道德。他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伦理学家之一。他
  • 连接号؋ ​₳ ​ ฿ ​₿ ​ ₵ ​¢ ​₡ ​₢(英语:Brazilian cruzeiro) ​ $ ​₫ ​₯ ​֏ ​ ₠ ​€ ​ ƒ(英语:Florin sign) ​₣ ​ ₲ ​ ₴(英语:Hryvnia sign) ​ ₭ ​ ₺
  • 含糊含糊(英语:vagueness),或作模糊,是语义学、哲学用语。在语义学、哲学领域,一般对含糊的解读是:日常语言中,含糊是无法避免的,甚至经常是刻意营造的结果。然而,在专业的文本中,人们通常
  • 心情在心理学中,心境、心态或心情(英语:mood)是情绪状态。相比情绪、感觉、情感,心境不那么具体、强烈,也不太可能被特定刺激或事件激发或例示。心境通常被描述为具有正效价或负效价。
  • 嗜热嗜热生物,或者多数可被称作嗜热菌,是在相对高的温度下中生存的生物,温度范围在45和122 °C(113和252 °F),是嗜极生物的一类。很多嗜热生物是古细菌。在地球上,嗜热生物可以在很多
  • 尼尔斯·艾崔奇尼尔斯·艾崔奇(Niles Eldredge,1943年8月25日-)是一位美国古生物学家。曾经在1972年与史蒂芬·古尔德一同发表疾变平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理论。
  • 吕克·贝松吕克·贝松(法语:Luc Besson;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