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定律

✍ dations ◷ 2025-04-25 08:07:39 #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虎克定律(Hooke's law),是力学弹性理论中的一条基本定律,内容:固体材料受力后,应力与应变(单位变形量)成线性关系,满足此定律的材料:线弹性/胡克型(Hookean)从物理的角度看,胡克定律源于多数固体(或孤立分子)内部的原子在无外载作用下处于稳定平衡的状态。许多实际材料,如一根长度为 L {displaystyle L} 、横截面积 A {displaystyle A} 的棱柱形棒,在力学上都可以用胡克定律来模拟——其单位伸长(或缩减)量 ε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 (应变)在常系数 E {displaystyle E} (称为弹性模量)下,与拉(或压)应力 σ {displaystyle sigma } 成正比例,即:或Δ L {displaystyle Delta L} :总伸长(缩减)量。胡克定律用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的名字命名。胡克提出该定律的过程颇有趣味,他于1676年发表了一句拉丁语字谜,谜面是:ceiiinosssttuv。两年后他公布了谜底是:ut tensio sic vis,意思是“力如伸长(那样变化)”(见参考文献),这正是胡克定律的中心内容。胡克定律仅适用于特定加载条件下的部分材料。钢材在多数工程应用中都可视为线弹性材料,在其弹性范围内(即应力低于屈服强度时)胡克定律都适用。另外一些材料(如铝材)则只在弹性范围内的一部分区域行为符合胡克定律。对于这些材料需要定义一个应力线性极限,在应力低于该极限时线性描述带来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还有一些材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满足胡克定律(如橡胶),这种材料称为“非胡克型”(neo-hookean)材料。橡胶的刚度不仅和应力水平相关,还对温度和加载速率十分敏感。胡克定律在磅秤制造、应力分析和材料模拟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胡克定律应用的一个常见例子是弹簧。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 F {displaystyle F} 和弹簧的长度变化量 x {displaystyle x} 成线性关系,即:k {displaystyle k} :弹簧的劲度系数(弹力系数),由材料性质、几何外形决定,负号:弹簧产生的弹力与其伸长(压缩)的方向相反,这种弹力称为回复力,表示它有使系统回复平衡的趋势。满足上式的弹簧称为线性弹簧。通过变形储存在弹簧中的弹性势能为:该式可以理解为弹簧在压缩过程中逐小段做负功的极限累加,数学上就是作用力对作用距离的定积分(注意势能恒为正值)。势能函数在 U − x {displaystyle U-x} 平面内是一段抛物线。随着弹簧沿 x {displaystyle x} 方向变形(无论拉伸还是压缩),势能相应增加。非平衡状态时的势能总是高于平衡状态( x = 0 {displaystyle x=0} )时的势能。所以弹簧力的作用总是使系统向势能减少的方向运动,正如在半山上的球在重力的作用下总是要往山下(重力势能小的地方)滚一样。如果将一块质量悬挂在这样一个弹簧的末端,然后对它施加一个轴向扰动(可以是敲打或拉开一段距离突然松手),质量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将会以下列固有角频率(又称共振角频率)开始振动:若要对处于三维应力状态下的材料进行描述,需要定义一个包含81个弹性常数的四阶张量 ε i j k l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_{ijkl}} 以联系二阶应力张量 σ i j {displaystyle sigma _{ij}} 和应变张量(又称格林张量) ε k l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_{kl}} 。由于应力张量、应变张量和弹性系数张量存在对称性(应力张量的对称性就是材料力学中的剪应力互等定理),81个弹性常数中对于最一般的材料也只有21个是独立的。由于应力的单位量纲(力/面积)与压强相同,而应变是无量纲的,所以弹性常数张量 c i j k l {displaystyle c_{ijkl}} 中每一个元素(分量)都具有压强的量纲。对于固体材料大变形力学行为的描述需要用到新胡克型固体模型(neo-Hookean solids)和Mooney-Rivlin型固体模型。(在牛顿流体中的类比参见粘性词条。)各向同性材料(isotropic materials,也译作等向性材料)顾名思义就是(力学)性能沿空间中不同方向不发生变化的材料。显然描述这种材料的物理方程的形式不应随坐标系的旋转而改变。材料内部的应变张量也应该是对称的。由于任何张量的迹都是一个与所选坐标系无关的量,所以可以完备地将一个对称张量分解为一个常张量(即除主对角线上的分量以外均为0的张量)和一个迹为0的对称张量之和。即:其中 δ i j {displaystyle delta _{ij}} 是一个二阶单位张量(通过克罗内克δ记号来定义)。上式右边第一项是一个常张量,称为应变张量的静水压分量;右边第二项是一个迹为0的对称张量,称为剪应变分量。对于各向同性材料,胡克定律最普遍的形式是将应力张量写成上述两个应变张量分量的线性组合:式中K称为体积模量, G {displaystyle G} 是材料的剪切模量。利用弹性力学理论中的弹性常数和实际工程应用中使用的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以上的关系还可写成其他形式,譬如下面这组方程用应力张量来表示了应变张量:{ ε 11 = 1 Y ( σ 11 − ν ( σ 22 + σ 33 ) ) ε 22 = 1 Y ( σ 22 − ν ( σ 11 + σ 33 ) ) ε 33 = 1 Y ( σ 33 − ν ( σ 11 + σ 22 ) ) ε 12 = σ 12 2 G ε 13 = σ 13 2 G ε 23 = σ 23 2 G {displaystyle {begin{cases}varepsilon _{11}={cfrac {1}{Y}}left(sigma _{11}-nu (sigma _{22}+sigma _{33})right)\varepsilon _{22}={cfrac {1}{Y}}left(sigma _{22}-nu (sigma _{11}+sigma _{33})right)\varepsilon _{33}={cfrac {1}{Y}}left(sigma _{33}-nu (sigma _{11}+sigma _{22})right)\varepsilon _{12}={cfrac {sigma _{12}}{2G}}\varepsilon _{13}={cfrac {sigma _{13}}{2G}}\varepsilon _{23}={cfrac {sigma _{23}}{2G}}end{cases}}}式中 Y {displaystyle Y} 称为杨氏模量, ν {displaystyle nu } 为泊松比。正交各向异性材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材料模型,这种材料有三个互相正交的材料对称面;其三维胡克定理可以用矩阵表示为( σ 11 σ 22 σ 33 σ 12 σ 23 σ 31 ) = ( C 11 C 12 C 13 0 0 0 C 12 C 22 C 23 0 0 0 C 13 C 23 C 33 0 0 0 0 0 0 C 44 0 0 0 0 0 0 C 55 0 0 0 0 0 0 C 66 ) ( ε 11 ε 22 ε 33 ε 12 ε 23 ε 31 ) {displaystyle {begin{pmatrix}sigma _{11}\sigma _{22}\sigma _{33}\sigma _{12}\sigma _{23}\sigma _{31}\end{pmatrix}}={begin{pmatrix}C_{11}&C_{12}&C_{13}&0&0&0\C_{12}&C_{22}&C_{23}&0&0&0\C_{13}&C_{23}&C_{33}&0&0&0\0&0&0&C_{44}&0&0\0&0&0&0&C_{55}&0\0&0&0&0&0&C_{66}end{pmatrix}}{begin{pmatrix}varepsilon _{11}\varepsilon _{22}\varepsilon _{33}\varepsilon _{12}\varepsilon _{23}\varepsilon _{31}\end{pmatrix}}}此式中独立的材料常数为9个。 注意式中三个剪切应力和三个剪切应变的顺序,不同教科书可能会不同的选择。各向同性材料也是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一种特例,即有无数个对称平面的情况。这时独立材料常数只有 2 {displaystyle 2} 个,即杨氏模量和泊松比。

相关

  • 克雅二氏病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英语: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简称CJD),或称克-雅氏症、克-雅氏病、克雅二氏症、克雅二氏病、库雅氏症、库贾氏症、克雅氏症、克雅氏病,是一种发生在
  • 活性物质原料药(英文:API,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又称活性药物成分,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所制备,但病人无法直接服用的物质,一般再经过添加辅料、加工,制成可直接
  • 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是语法分析中描述任意音义结合体规模大小的单位,每一级语法单位在语法分析上的表现都有所不同。常见的语法单位包含了词法单位和句法单位,包括:
  • 化粪池化粪池,是为一些没有连接公共排污系统的楼宇而设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水池及化粪系统。污水在进入水池时,细菌会对污物进行无氧分解,并会使固体废物体积减少,再经过
  • RT-PCR逆转录PCR,或者称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一种广泛应用的变形。在RT-PCR中,一条RNA链被逆转录成为互补DNA,再以此为模板透过PCR
  • 种子蕨门种子蕨(学名:Pteridospermatophyta)是一类已灭绝的古代裸子植物,始见于晚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时极为兴盛,到侏罗纪逐渐衰退,于白垩纪末期灭绝。种子蕨的种株不大,多数为倚
  • 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又可以称为复层鳞状上皮,由不同层数的细胞所组成,其细胞形状由底部的立方状逐渐转变成表面的扁平状。基底细胞可持续分裂,新形成的细胞会逐渐推向游离表面,之后便会
  • 巨大病毒巨大病毒(Megavirus)是继拟菌病毒和马赛病毒后,于智利海岸水域中发现的又一种巨大病毒,因为该病毒是当时发现的最大的病毒,且该病毒株发现于智利海域,因此该病毒株被命名为 Megavi
  • 楚国楚国,又称荆国、荆楚,周朝诸侯国。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国后来亦是战国七雄之一。楚国国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
  • 阿拉斯加易手阿拉斯加易手,或称阿拉斯加购地案(英语:Alaska Purchase、俄语:Продажа Аляски),是指1867年美国政府从沙俄购买俄属北美(即今日的阿拉斯加)的事件。此次的领土买卖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