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王亨利

✍ dations ◷ 2025-05-15 12:50:13 #幼王亨利
幼王亨利(Henry the Young King,1155年2月28日-1183年6月11日),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及王后埃莉诺的五位合法儿子中的次子,但在活过婴儿期的诸子中是长子。他从1170年起成为名义上的英格兰国王、诺曼底公爵、安茹伯爵和曼恩伯爵。幼王亨利是诺曼征服英格兰后唯一在父亲生前加冕的副国王,但在父亲从未让他实际行权的情况下失意地度过全部任期。他28岁时比父王早5年去世,其弟理查成为下一位英格兰国王。小亨利结婚和加冕前的事迹几无记载。他的母亲先前和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结婚,生下他两个同母异父的姐姐香槟伯爵夫人法兰西的玛格丽特(英语:Marie of France, Countess of Champagne)和布卢瓦伯爵夫人法兰西的艾莉丝(英语:Alix of France);他唯一的兄长普瓦捷伯爵威廉九世(英语:William IX, Count of Poitiers)于1156年早夭,弟妹有萨克森公爵夫人英格兰的马蒂尔达(英语:Matilda of England, Duchess of Saxony)、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布列塔尼公爵若弗鲁瓦二世、卡斯蒂利亚王后英格兰的埃莉诺(英语:Eleanor of England, Queen of Castile)、西西里王后英格兰的琼(英语:Joan of England, Queen of Sicily)和英格兰国王约翰。1170年6月,小亨利在父王生前被加冕为英格兰国王,故称幼王,这是卡佩王朝的一项传统,在先王斯蒂芬时期也被采用。小亨利在加冕礼上的形象在当时的一首拉丁诗中得到表现,这位15岁的王子被描述得很英俊,“高大但匀称,肩膀宽大且脖子长而优雅,皮肤苍白长着雀斑,蓝眼睛又亮又大,还有金红色的厚重头发。”为与父王区别,他被称为幼王亨利。因不是统治的国王,他不被列入英格兰王系序列(即不称亨利三世)。根据托马斯·贝克特的一名信使的说法,他在加冕为王前就被亨利二世封为骑士,但威廉·马歇尔的传记却说他是在1173年叛乱时被威廉封为骑士的(Georges Duby, Guillaume le Maréchal. Le meilleur chevalier du monde. 1984)。与父亲和弟弟们不同,小亨利对处理日常政务没有兴趣。作为父亲的亨利二世也紧握英格兰的权柄,没有放权给小亨利。威尔弗雷德·刘易斯·沃伦于1973年提出的说法代表了历史学家的大多数观点:“小亨利是他家唯一一个在当时有好名声的……也是唯一一个没有政治洞察力、军事技能,甚至基本的智力的……”沃伦在后来的著作中将这一说法具体化:“他谦和、善良、平易近人、礼貌,是公平与慷慨的化身。不幸的是,他同时浅薄、自负、大意、自大、无能、无远见、不负责任。”但在当时,小亨利的名声却是正面的。这可能是因为那时,骑士比武之风盛行。《威廉·马歇尔的履历》记载了威廉在1170年成为小亨利的教师,并担任他的比武领队直至1182年,还记载小亨利在1175年 - 1182年不停在法国北部和中部参加比武。他和表兄弟弗兰德伯爵腓力、埃诺、弗兰德和纳穆尔伯爵鲍德温五世一起成为比武的主要参与者。1179年11月,他去马恩河上的拉尼比武,每天在庞大的随行人员身上花掉200多英镑之多。小亨利虽然缺乏政治地位,但屡次比武让他在西欧获得了名声。贵族吟游诗人伯特兰·博恩与小亨利相识,说:(他是)在举起过盾牌的国王中最好的,是马上比武者中最勇敢也最出色的。在罗兰的时代,甚至更早,从没有这样一个娴熟的、好战的、名声在全世界回响的骑士——甚至即使罗兰回来,即使世界被探索到尼罗河和日落之处。1183年小亨利的死使得骑士比武之风在他的同代人和下一代人中衰落了。他曾经的管家蒂尔贝里的热瓦斯说:“他的死是一切骑士行为的终结。”小亨利在父王的政治中起到重要作用。1160年11月2日,他才5岁就和至少2岁的法国公主玛格丽特订婚,玛格丽特是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第二任王后卡斯蒂利亚的康斯坦萨的女儿。这次婚姻是解决安茹伯爵和法国国王关于诺曼属韦桑边界地区的领土争端的一次尝试,这些地区是路易在大约1144年从小亨利的祖父安茹伯爵若弗鲁瓦五世手中获取的。而诺曼属韦桑的城堡将作为玛格丽特的嫁妆赠予小亨利。但亨利二世为了得到这些城堡,敦促两个孩子早日完婚,因此与路易七世不合。1172年8月27日,小亨利与玛格丽特在温切斯特大教堂正式结婚。17岁的小亨利再次被加冕为英格兰国王,玛格丽特也一并加冕,由鲁昂大主教罗特鲁主持。1173年,小亨利因为权力和金钱问题和父王闹翻,得到了母后埃莉诺和弟弟理查、乔弗雷以及苏格兰国王威廉一世、法国国王路易七世、诺曼人和对国王不满的贵族们等的支持,盎格鲁-诺曼、诺曼、安茹、普瓦图、布列塔尼的领主们组成了强大的联盟。这场历时1年的内战险些推翻亨利二世,亨利二世仅仅依靠忠臣对英吉利海峡的掌控才得以幸免,还击败并俘虏了苏格兰国王威廉一世。由于母后阿基坦的埃莉诺被俘,叛乱失败,小亨利寻求和解。作为和约的一部分,此后七年,他用于比武的钱大大增加了。这次叛乱摧毁了很多城镇,这使小亨利备受谴责。1177年6月19日,小亨利的儿子威廉出生,是个早产儿,3天后就夭折了。这是他唯一的后代。艰难的生育过程可能对小王后玛格丽特造成了不孕,因为她再也没有生育。1179年11月,小亨利代表父王出席了腓力·奥古斯都在兰斯被加冕为副国王的仪式,全程运送王冠。后来,他在马恩河上的拉尼的庆祝性比武中成为主角,并且在随行人员身上花了大把的钱(如前文所述)。1182年,小亨利的状况突然急转直下。他和家庭比武领队威廉·马歇尔闹翻了。《威廉·马歇尔的履历》不知名的作者说威廉和小王后玛格丽特有私情。威廉的主要作传者大卫·克劳奇说威廉被控不敬,这是他傲慢和贪婪的后果。威廉被控通奸只在《威廉·马歇尔的一生》中有所提及,在该事件版本中他很可能有罪。1183年,小亨利将妻子送回法国宫廷,但这更多是为了在他对弟弟理查作战时保证她的安全,而非惩罚她的不贞。1183年夏天,小亨利在利穆赞准备对父王和理查的作战时病亡,享年28岁。当时,为了支付给雇佣兵的工资,他刚劫掠了当地的修道院。6月初,他患上了痢疾。他的身体很快衰弱,被送到利摩日附近的马特尔。6月7日,垂死的小亨利开始忏悔和举行死前仪式。为了表示与父王作战的忏悔,他裸体拜倒在十字架前。他把斗篷给威廉·马歇尔,请求威廉把斗篷送到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临终时,他请求和父王和解,但亨利二世认为他在耍花招,拒绝见他。6月11日,小亨利去世,紧攥着亨利二世给他的一枚戒指,那是亨利二世原谅他的象征。亨利二世说:“他让我费了很多心,但我宁可他活着让我费更多的心。”小亨利死后,他的母亲和一些朋友试图让他成为圣徒。韦尔斯的执事长厄利的托马斯在布道中详细描述了随从们将小亨利的遗体北上运至诺曼底时发生的种种神秘事件。小亨利生前下令将内脏等埋在沙鲁修道院,遗体其余部分葬在鲁昂大教堂。但在葬礼进行中,因为小亨利生前欠了雇佣兵的钱,一部分家产被雇佣兵头目抢走。陪伴他的遗体的骑士也没钱了,只能由维热瓦的修道院救济。这个骑士团体很庞大,也很情绪化。当遗体行至勒芒时,当地主教拦下队伍,命令把小亨利葬在他的教堂,可能是为了化解小亨利之死在民间造成的骚乱。一个月后,鲁昂的主任牧师找出小亨利的遗体,以使得按他生前遗愿将他葬在诺曼底。他的遗体葬在鲁昂大教堂,坟墓和与他长期争执的弟弟狮心理查相对。为他和玛格丽特主婚的鲁昂大主教的坟墓则在回廊上他的坟墓附近。小亨利的两个弟弟后来成为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和无地王约翰。亨利和理查“都身材高大,中上水平,都有威严的架势。在勇气和宽宏方面他们几乎一样;但在道德品格上,他们相去甚远……(亨利)因和善慷慨而受人称赞……他很温和……他因脾气好受到表扬……因宽容而非凡……卑鄙和不配的人向(亨利)寻求避难……是坏人的保护者……醉心于比武运动……对外国人有好感……(亨利的)抱负广泛遍行世界。”另一个描述是“他身材高大,面相杰出;他的脸充分表达欢乐和成熟的判断;他在人子中是美丽的,礼貌而愉快。他对所有人亲切,也为所有人所爱;他对所有人都温和,在树敌方面无能。他在战争中无与匹敌,随着他在勇猛、热诚、人品上卓越的礼貌、他真正的慷慨、他真正的正直上都胜过他们……”英格兰联邦-护国公时期

相关

  • 肺孢子菌P. carinii P. jirovecii P. murina P. oryctolagi P. wakefieldiae肺孢子菌纲只有一目、一科、一属,是外囊菌亚门中一类比较原始的真菌,直到20世纪初才被发现,是一种类酵母
  • 维尼维尼可以指:
  • 真空采血管真空采血管(Vacutainer)是一种真空无菌玻璃或塑料管封闭的血液收集管,管内的真空促进预定的液体量疏入。这种真空管通常用来静脉采血,也有的用来收集尿液样本。真空管管壁有时会
  • 维纳斯维纳斯(拉丁语:Venus)是古罗马神话里的爱神、美神,同时又是执掌生育与航海的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芙萝黛蒂(Aphrodite)。拉丁语的“金星”和“星期五”等词都来源于祂。维纳斯
  • 手工业手工业,是指通过手工劳动,并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工业性生产活动的产业。在近代的工业革命之前,大多数的工业生产都属于手工业。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机械化和工厂制度,使得传统手工
  • 沃尔特·米歇尔沃尔特·米歇尔(英语:Walter Mischel,1930年2月22日-2018年9月12日),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人格的结构、过程和发展,自我控制以及人格差异等领域。据2002年美国《普通
  • 米兰主教座堂米兰主教座堂(意大利语:Duomo di Milano;伦巴底语:Domm de Milan)位于意大利伦巴底大区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是天主教米兰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它从始建到建成共花费了六个世纪,是
  • 约翰·施里弗约翰·罗伯特·施里弗(英语:John Robert Schrieffer,1931年5月31日-2019年7月27日),伊利诺伊州奥克帕克人,美国物理学家。1972年,因为与约翰·巴丁、利昂·库珀联合创立了超导微观理
  • 含氮碱基含氮碱基(nitrogenous base)是一类拥有氮原子的化合物,在性质上为碱性,是一种碱基。而胺类是最典型的含氮碱基。另外组成DNA与RNA的碱基,如嘧啶类,也是含氮碱基,又称核碱基。含氮碱
  • 不合作运动不合作运动(英语:Non-cooperation movement),又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1920—1922年和1930—1934年发生于英属印度的全国范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动和领导者是律师出身的印度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