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莱特于1985年写成了他的《安魂曲》,选取了传统安魂弥撒中部分的内容,再加入圣经《诗篇》的篇章,编成了共有七个乐章的合唱作品。198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将其出版,共有三个版本: 管弦乐团版、合奏小组版及合唱团与钢琴(或电风琴)的版本。乐曲是为了纪念于已过身的父亲,乐谱首页上标示了 "in memoriam L. F. R."(纪念 L. F. R.)。
当中的四个乐章首先于1985年3月14日在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佛利蒙长老会教堂(Fremont Presbyterian Church)初演,由莱特亲自指挥教会内的圣所合唱团及合奏团;全曲的首演则在同年10月13日于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爱人径联合循道会教堂(Lovers' Lan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亦是由莱特作指挥,女高音凯伦·雪佛(Karen Shafer)担任独唱。
莱特的安魂曲共分为七个乐章,大部分的乐章铺排仍然与一般天主教教会中使用的安魂弥撒经文相近,但篇幅最长的继抒咏(即俗称末日经)则几近删去,只保留最后一节《慈悲耶稣》,亦把全段奉献经(英语:Offertory)删去;莱特在垂怜经后改以引用诗篇第130篇(英语:Psalm 130)章节所写成的《我心深处》(Out of the Deep)代替。而在《羔羊经》及《永恒的光》之间,则插入了早于1976年写成,根据诗篇第23篇所写成的《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此外,莱特在在《羔羊经》及《永恒的光》两个乐章中,除原来的拉丁文经文外,亦加插了1566年《公祷书》版本中一些英文经文段落在内。
整首乐曲的结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