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电子规则

✍ dations ◷ 2025-08-09 15:29:11 #18电子规则
18电子规则又称有效原子序数法则(EAN),是过渡金属簇合物化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经验规则,常用来预测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稳定性。过渡金属价电子层有5个(n)d、1个(n+1)s和3个(n+1)p轨道,共可容纳 2 × 9 = 18 {displaystyle 2times 9=18} 个电子;如果18个电子(非键或成键电子)填满了其价电子层,使其具有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相同的电子结构,则该配合物是稳定的。该填充过程常由金属原子与配体间共享电子完成。从分子轨道上看,金属配合物的原子轨道重组成9个成键与非键分子轨道。尽管还有一些能级更高的反键轨道,但18电子规则的实质是这9个能量最低的分子轨道都被电子填充的过程。18电子规则是西奇威客(N.V.Sidgwick)在吉尔伯特·路易斯的八隅体规则(8电子规则)基础上提出的,适用于八电子规则不适用的过渡金属配合物部分。利用18电子规则可以较好地说明Cr、Mn、Fe和Co的三核簇合物及二茂铁、五羰基铁、六羰基铬和四羰基镍的电子结构。在这些化合物中,9个分子轨道能量最低,电子也容易填满这些轨道,因此与18电子规则吻合较好。配体对该配合物是否符合18电子规则影响很大。通常,满足该规则的配合物大多是π酸配合物。这类配体包括烯烃、膦和羰基。它们处于强场,生成的配合物中9个分子轨道的能量更低,电子也更容易填充到其中去。这些配体与低价态的金属形成的配合物更加稳定,是因为这样能使金属和配体轨道重叠较好,同时金属也可将电子反馈给配体(Synergic fashion)。除此之外,由于该规则的前提包含金属与配体之间的共价连接,因此离子性较强的金属所生成的配合物也与18电子规则有出入。这些金属包括:s区元素、镧系金属和锕系金属。满足18电子规则的配离子通常不容易发生配体交换反应,如2+和4−。满足18电子规则的配合物通常较稳定,不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容易发生分解;而不满足18电子规则的配合物则有达到该规则的趋势。例如满足18电子规则的Fe(C5H5)2、Ni(CO)4、Fe(CO)5、Fe2(CO)9、Co2(CO)8、Cr(C6H6)2和(C6H6)Mo(CO)3等都较稳定,而不满足18电子规则的Co(C5H5)2和Ni(C5H5)2易被氧化;V(CO)6易转化为V(CO)6−;Mn(CO)5和Co(CO)5不存在,但已合成出相应满足18电子规则的HMn(CO)5和HCo(CO)4。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低氧化态金属的π酸配合物都符合18电子规则;也不是所有高价金属的非π酸配合物都不符合。因此需要针对配合物自身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8电子规则常用于判断金属配合物的稳定性和结构。例如在判断是否可以将二茂铁中一个茂环(Cp)用羰基替换时,与8电子规则类似,也有很多过渡金属配合物不符合18电子规则,其原因主要可归为以下几类:如果配体体积较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配合物达到18电子规则的趋势。与之类似的是,前过渡金属由于体积较小,也常常无法达到18电子结构。例子有:这类配合物在有些情况下包含抓氢键(Agostic interaction):高自旋配合物含有较多的单电子轨道,有可能难以提供出与配体成键的空轨道。一般地讲,这类配合物中很少有π酸配体。这些单电子轨道可与自由基配体(Radical ligand,如氧)的单电子轨道组合,或贡献电子给强场配体,从而产生可与配体结合的空轨道。例子有:含有强π给予体配体的配合物往往不符合18电子规则,它们包括:氟离子(F−),氧离子(O2−),氮离子(N3−),烷氧基负离子(RO−)和亚胺负离子(RN2−)。例如:在后者的例子中,Mo-N键较短,Mo-N-C键角接近180°,因此氮的孤对电子与Mo原子间存在配位作用,也可认为这个化合物是16VE。反例有:这些例子中M=O键长较长,M=O键没有包含氧对金属的配位。位于元素周期表右方的后过渡金属常会生成不符合18电子规则的配合物,是由于一个或多个d轨道能量较高,不易被电子填充的缘故。例如:上面的因素有时可以同时出现:这些例子有:静电引力通常是造成超过18电子的原因。在金属茂基配合物中,螯合效应增大了配合物的稳定性,但二茂钴和二茂镍仍然容易被氧化生成相应的18电子配合物(Co(C5H5)2+和CpNiCl(PR3)、CpH等)。

相关

  • 肘后备急方《肘后方》,原名《肘后救卒方》,东晋葛洪编著,又称《肘后备急方》,共八卷70篇,为中医方剂学名著。这是葛洪将他在广东时编著的一本方剂书《金匮药方》(一作《玉函方》),其中撷取出的
  • 震br /旦br /纪埃迪卡拉纪(英语:Ediacaran),又称艾迪卡拉纪、震旦纪、文德纪,是元古宙最后的一段时期。一般指6.35-5.41亿年前。学者曾用这个名字指称不同阶段,直到2004年5月13日,国际地质科学联
  • IUPAC命名法IUPAC命名法(英语: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chemical nomenclature)包括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的一系列的命名法,它规定从有机到无机
  • 科学论文学术出版(英语:academic publishing)是出版业的一个分支,范围涵盖学术研究领域。大多数学术成果都以期刊论文、书籍等形式被出版。大多数科学技术方面的期刊、书籍,都需要经过同
  • 基因剔除鼠基因剔除小鼠是一种遗传工程技术下利用基因剔除技术所做出的一或多个基因变异的小鼠。广义来说,当小鼠体内的特定基因被剔除称之。此技术为用来观察并研究活体内基因表现的工
  • 合金钢肥粒铁(α-Fe) 针状肥粒铁(acicular α-Fe) 奥氏体(γ-Fe) 马氏体 波来铁(88%肥粒铁,12%碳化三铁) 变韧铁 粒滴斑铁(波来铁及渗碳体的共晶    混合物,含碳量4.3%) 碳化三铁(Fe3C) β铁
  • 标准韩国语大韩民国标准语(朝鲜语:대한민국 표준어/大韓民國標準語?),通常简称为标准语(朝鲜语:표준어/標準語?),是韩国使用的标准韩语,被其管理机构——韩国国立国语院定义为“有文化修养的人们
  • 扁蚜科扁蚜科(Hormaphididae)是蚜总科下的一个科。 该科生物在世界上已发现43属215种,其中有将近一半发现与中国。其所有成员均为破坏严重的农业害虫,较著名者有居竹舞蚜、甘蔗粉角蚜
  • 佩德罗·米格尔·埃切尼克佩德罗·米格尔·埃切尼克(巴斯克语:Pedro Miguel Etxenike,西班牙语:Pedro Miguel Echenique,1950年6月8日-)是西班牙固体物理学家,也是巴斯克地区现今最负盛名的科学家之一。1950
  • 密苏里大学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Mizzou或MU)于1839年在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建立,是密西西比河以西第一所州立大学,亦是当前该州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2012-13学年共计有学生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