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彦钧
✍ dations ◷ 2025-08-08 08:11:53 #华彦钧
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小名阿炳。中国著名民间音乐家、道士,江苏无锡人。从小受到父亲严格训练,擅演奏笛子、琵琶、二胡、鼓等乐器。约1928年双目失明,时人因称其为盲子阿炳、盲公炳或盲炳。华彦钧父亲华清和,是江苏无锡洞虚宫道观偏殿雷尊殿的“当家道士”,精于道教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8月17日,华彦钧出生于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今阿炳故居),华清和与帮佣的寡妇秦嫂相好。华彦钧的母亲在其4岁时被同族相迫去世。阿炳被其父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被带回道观,并被送入私塾读书,取学名彦钧。因为道家清规,华清和与阿炳以师徒相称,直到1918年,华清和病逝前才向26岁的阿炳坦白其身世。阿炳十岁开始跟父亲学习二胡、琵琶、三弦和笛子,也开始参与法事。十五六岁已成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乐师,加上外表俊美,被当地人称为“小天师”。1918年左右,华清和去世,阿炳继承亡父雷尊殿“当家道士”职位,与族兄轮流主管收入。约1928年,阿炳因梅毒导致双目失明,无力参与法事工作,遂以街头卖艺为生。46岁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催弟结婚(现误传为董翠娣和董彩娣)。1950年12月4日,华彦钧病逝,终年57岁,无后,葬于无锡西郊璨山一和山房道教墓地。其妻董催弟于1951年3月27日病故。1979年5月华彦钧墓遭破坏,无锡博物院原地拾骨,并将之存放于博物馆内。于1983年葬无锡锡惠公园内惠山东麓、二泉之南锡惠公园春申涧的“华彦钧墓”,现址墓碑为复制品,原物被存放于无锡博物院。阿炳在十几岁时,对民歌、戏曲等有强烈兴趣爱好,四处拜访民间艺人为老师。阿炳目盲后,开始流浪卖艺,接触到大量江苏南部的民歌小调、丝竹乐、锣鼓乐、锡剧等民间艺术。阿炳创作与演奏的器乐曲数量较多,但在困苦的生活中大多已散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荫浏、曹安和抢录其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辑有《阿炳曲集》。抢录过程为,1950年8月下旬,当时华彦钧已弃业三年,延至9月2日下午7时30分开始录音,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抢录的乐器是借来的,阿炳练习了三天才录音,当时约定半年以后再录。阿炳作品《寒春风曲》大约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末,《听松》大约作于20世纪30年代初,《二泉映月》大约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末。《二泉映月》起初没有名字,抢录时才被命名。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拟聘华彦钧为教师,因没有华彦钧的医疗费用预算而告吹。华彦钧唯一正式公开演奏,为1950年9月25日于无锡牙医协会成立大会的表演节目。从1956年10月开始,无锡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将全天节目结束的“终了曲”改为阿炳的《二泉映月》。文革期间,《二泉映月》被诬为“黑曲”“迷魂曲”,遭受批判。
相关
- 浮霉菌门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是一小门水生细菌,在海水、半咸水、淡水中都可被发现。其中浮霉菌属(Planctomyces)和小梨形菌属(Pirellula)等都是专性好氧菌。它们通过出芽法繁殖
-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或基因漂变(genetic drift),是指种群中基因库在代际发生随机改变的一种现象。由于任何一个个体的生存与繁殖都受到随机因素影响,繁殖过程可看做一种抽样,子代携带的等位
- 厄他培南厄他培南(英语:Ertapenem)是一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默沙东以怡万之为商品名销售。结构上,厄他培南与美罗培南非常相似,前者有一个1-β-甲基。羧基青霉素:羧苄西林(卡茚西林) · 替
- 血容量减少血容量减少,亦称血容量过低、休克,指的是体内血量减少的状况。 它表现在体内血液体积收缩和脱盐上。常见的血容量减少的原因有:
- 伯罗奔尼撒伯罗奔尼撒(希腊语:Πελοπόννησος,转写:Peloponnisos)是希腊南部的一个半岛。行政区划而言,半岛东南部是伯罗奔尼撒大区,西北部是西希腊大区。面积15491平方公里,人口632
- 高胱胺酸尿症高胱氨酸尿症(英语:Homocystinuria)是一种遗传病,其会导致体内堆积甲硫氨酸、高胱氨酸、高半胱氨酸及复合双硫化合物,造成智能不足、骨骼畸型、心脏血管疾病等。此遗传病的发生率
- 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症候群创伤后压力综合征(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又称创伤后遗症)是指人在经历过情感、战争、交通事故等创伤事件后产生的精神疾病。其症状包括会出现不愉快的想法、
- 手性手性,又称对掌性(英语:chirality、/kaɪˈrælɪtiː/)一词源于希腊语词干“手”χειρ(chir),在多种学科中表示一种重要的对称特点。如果某物体与其镜像不同,则其被称为“手性的(
- 繁殖季节繁殖季节是最适宜野生动物和鸟类进行繁殖的季节,往往有着良好的繁殖条件及充足的食物和水。繁殖季节对于野生动物和鸟类而言,最有可能实现成功繁殖。由于不同的野生动物和鸟类
- 超嗜热超嗜热生物指能在极热的环境(60°C以上)中生活的生物。其生长最适温度通常在80~110°C,而2003年发现的一株古菌“菌株121”甚至能在和灭菌锅相同的温度,即121°C下,24个小时内,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