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

✍ dations ◷ 2025-10-14 22:29:17 #应力
在连续介质力学里,应力定义为单位面积所承受的作用力。以公式标记为其中, σ {displaystyle sigma ,} 表示应力; Δ F j {displaystyle Delta F_{j},} 表示在 j {displaystyle j,} 方向的施力; Δ A i {displaystyle Delta A_{i},} 表示在 i {displaystyle i,} 方向的受力面积。假设受力表面与施力方向正交,则称此应力分量为正向应力(normal stress),如图1所示的 σ 11 {displaystyle sigma _{11},} (对黄色的那个面来说)、 σ 22 {displaystyle sigma _{22},} 、 σ 33 {displaystyle sigma _{33},} ,都是正向应力;假设受力表面与施力方向互相平行,则称此应力分量为剪应力(shear stress),如图1所示的 σ 12 {displaystyle sigma _{12},} 、 σ 13 {displaystyle sigma _{13},} 、 σ 21 {displaystyle sigma _{21},} 、 σ 23 {displaystyle sigma _{23},} 、 σ 31 {displaystyle sigma _{31},} 、 σ 32 {displaystyle sigma _{32},} ,都是剪应力。“内应力”指组成单一构造的不同材质之间,因材质差异而导致变形方式的不同,继而产生的各种应力。采用国际单位制,应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等于1牛顿/平方米。应力的单位与压强的单位相同。两种物理量都是单位面积的作用力的度量。通常,在工程学里,使用的单位是megapascals(MPa)或gigapascals(GPa)。采用英制单位,应力的单位是磅力/平方英寸(psi)或千磅力/平方英寸(ksi)。通常的术语“应力”实际上是一个叫做“应力张量”(stress tensor)的二阶张量(详见并矢张量或者张量积)。概略地说,应力描述了连续介质内部之间通过力(而且是通过近距离接触作用力)进行相互作用的强度。具体说,如果我们把连续介质用一张假想的光滑曲面把它一分为二,那么被分开的这两部分就会透过这张曲面相互施加作用力。很显然,即使在保持连续介质的物理状态不变的前提下,这种作用力也会因为假想曲面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必须用一个不依赖于假想曲面的物理量来描述连续介质内部的相互作用的状态。对于连续介质来说,担当此任的就是应力张量,简称为应力。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连续介质同物理学中的质点、刚体、点电荷等类似,都是一种模型,它假定物质没有微观结构,而只是连续地分布在一个给定的三维区域中--有些情况下也会假定它连续分布在一个光滑曲面上,甚至一条光滑曲线上,不过我们这里暂不考虑这种二维分布和一维分布的连续介质。刚体就是连续介质的一种特殊情形。流体和弹性体也是连续介质的特殊情形。设 d S {displaystyle dmathbf {S} ,} 是假想曲面 S {displaystyle {mathcal {S}},} 的一个微小面积元素矢量,其方向是垂直于假想曲面,朝着假想曲面的外侧指去的方向, d F {displaystyle dmathbf {F} ,} 是施加于假想曲面 d S {displaystyle dmathbf {S} ,} 的作用力,设定 d F {displaystyle dmathbf {F} ,} 的正值方向是朝着假想曲面的外侧指去的方向。则,作为一个物理模型, d F {displaystyle dmathbf {F} ,} 对 d S {displaystyle dmathbf {S} ,} 有线性依赖关系,也就是说,从 d S {displaystyle dmathbf {S} ,} 到 d F {displaystyle dmathbf {F} ,} 的映射是一个线性映射。这个线性映射可以通过二阶张量 σ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sigma }},} (在电动力学和相对论中常常用 T {displaystyle mathbf {T} ,} 来表示)和 d S {displaystyle dmathbf {S} ,} 的张量缩并(tensor contraction)得到:这里的 σ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sigma }},} 就是应力张量。如果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 ( O ; x , y , z ) {displaystyle (O,;x,y,z),} ,为了简便起见,我们把 x , y , z {displaystyle x,,y,,z,} 分别记为 x 1 , x 2 , x 3 {displaystyle x^{1},,x^{2},,x^{3},} ,把对应的三个单位矢量 i , j , k {displaystyle mathbf {i} ,,mathbf {j} ,,mathbf {k} ,} 分别记为 e 1 , e 2 , e 3 {displaystyle mathbf {e} _{1},,mathbf {e} _{2},,mathbf {e} _{3},} ,则在这里,指标 i , j , k {displaystyle i,,j,,k,} 等的取值范围为1, 2, 3,而且重复指标要按照爱因斯坦求和约定来求和。与通常的记号(见曲面积分)来联系,有我们可以把应力张量 σ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sigma }},} 写成那么,按照并矢张量和矢量的缩并规则,其中, g j k {displaystyle g_{jk},} 是度量张量。将上式右端与 d F = e i d F i {displaystyle dmathbf {F} =mathbf {e} _{i},dF^{i},} 进行比较即可得到对于直角坐标系,任意共变量与其对应的反变量相等,因此可以将所有上标改变为下标。所以,由此可以得到 σ i j {displaystyle sigma _{ij},} 的物理意义:如果假想曲面 S {displaystyle {mathcal {S}},} 的微小面积元素 d S {displaystyle dmathbf {S} ,} 的方向和 e 1 {displaystyle mathbf {e} _{1},} 方向一致,则可见 σ i 1 {displaystyle sigma _{i1},} 是朝着 e i {displaystyle mathbf {e} _{i},} 方向施加于 x 1 {displaystyle x_{1},} 等值曲面的单位面积的作用力。很显然,应力张量的量纲和力与面积的比相同,都是 [ F / S ] = [ M ] [ L − 1 ] [ T − 2 ] {displaystyle =,,,} ,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帕斯卡(Pa), 1 P a = 1 N / m 2 {displaystyle 1,mathrm {Pa} =1,mathrm {N} /mathrm {m} ^{2},} 。这个单位也是压强的单位,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连续介质被一张曲面 S {displaystyle S,} 分隔为1、2两部分,如果我们要计算第2部分对第1部分的作用力的总和 F 21 {displaystyle mathbf {F} _{21},} ,就可以把 S {displaystyle S,} 的单位法矢量 n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n} }},} 选为由1指向2,并且令 d S = n ^ d S {displaystyle dmathbf {S} ={hat {mathbf {n} }},dS,} ,则如果 S {displaystyle S,} 是一个封闭曲面,那么 n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n} }},} 就成为了第1部分所在区域 V {displaystyle V,} 的外法矢量,这时可以对上述积分应用高斯公式,其结果为其中 d i v σ {displaystyle mathrm {div} ,{boldsymbol {sigma }},} 是二阶张量 σ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sigma }},} 的散度,在这里我们把它定义为而是 σ = σ i j e i e j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sigma }}=sigma ^{ij}mathbf {e} _{i}mathbf {e} _{j},} 的转置。关于二阶张量的高斯定理,详见高斯公式。牛顿第三定律显然是满足的,因为,如果面积元 d S {displaystyle dmathbf {S} ,} 从介质的第1部分指向第2部分,则 d S ′ = − d S {displaystyle dmathbf {S} '=-dmathbf {S} ,} 就会从介质的第2部分指向第1部分,于是第2部分对第1部分的作用力 d F = σ ⋅ d S {displaystyle dmathbf {F} ={boldsymbol {sigma }}cdot dmathbf {S} ,} 和第1部分对第2部分的作用力 d F ′ = σ ⋅ d S ′ {displaystyle dmathbf {F} '={boldsymbol {sigma }}cdot dmathbf {S} ',} 显然满足 d F ′ = − d F {displaystyle dmathbf {F} '=-dmathbf {F} } ,这里所说的对称性,是指转置下的不变性,即亦即应力张量的对称性可由体积微元的力矩平衡推导得出。 在牛顿力学中,应力张量的对称性是角动量定理的一个推论。可以把应力张量分解为压强(pressure) p {displaystyle p,} 和剪应力(shear stress) τ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 两部分。为此,我们先给出二阶张量的迹(trace)以及单位张量的定义。设 T {displaystyle mathbf {T} ,} 是一个二阶张量,而 ( e 1 , e 2 , e 3 ) {displaystyle (mathbf {e} _{1},mathbf {e} _{2},mathbf {e} _{3}),} 是三维欧几里得空间(Euclidean space) E 3 {displaystyle E^{3},} 的一个右手的标准正交基(orthonormal basis),则定义 T {displaystyle mathbf {T} ,} 的迹(trace)在这里,我们约定:如果求和号在表达式中出现,那么爱因斯坦求和约定就不再有效。 不难验证,如果把 T {displaystyle mathbf {T} ,} 展开为 T = T i j e i e j {displaystyle mathbf {T} =T^{ij},mathbf {e} _{i}mathbf {e} _{j},} ,则接下来,我们定义则不难证明, I {displaystyle mathbf {I} ,} 的定义与标准正交基 ( e 1 , e 2 , e 3 ) {displaystyle (mathbf {e} _{1},mathbf {e} _{2},mathbf {e} _{3}),} 的选取无关。此外,不难验证它有如下性质:对于任意一个矢量 a {displaystyle mathbf {a} ,} ,总是成立着因此我们称 I {displaystyle mathbf {I} ,} 为 E 3 {displaystyle E^{3},} 上的单位张量。借助于以上两个概念,我们对应力张量 σ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sigma }},} 定义为了看清它们的物理意义,我们先考虑一个特殊情形:应力张量 σ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sigma }},} 满足 τ = 0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0,} ,则 σ = − p I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sigma }}=-pmathbf {I} ,} 。在介质中任取一个面积元 d S {displaystyle dmathbf {S} ,} ,则面积元所指向的那部分介质(外侧介质)对它的内侧介质的作用力为 d F = − p d S {displaystyle dmathbf {F} =-p,dmathbf {S} ,} ,负号表明 d F {displaystyle dmathbf {F} ,} 的方向与 d S {displaystyle dmathbf {S} ,} 相反,即介质的内部作用力是一种压力,其方向总是垂直于分隔面。在介质为流体的情形, p {displaystyle p,} 正好就是压强。对于电磁场的麦克斯韦应力张量 T {displaystyle mathbf {T} ,} 而言,上述定义下的压强 p {displaystyle p,} 就是电磁场的能量密度 u {displaystyle u,} 的三分之一,即光压:见下面的“麦克斯韦应力张量”一节。在讨论 τ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 的物理意义之前,先给出它的一些基本性质。首先,所以,常常称 τ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 为 σ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sigma }},} 的无迹部分。在电动力学中,电磁场的麦克斯韦应力张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表达式为其中是电磁场的能量密度。不难看出,麦克斯韦应力张量的迹 t r T = − u {displaystyle mathrm {tr} ,mathbf {T} =-u,} ,故它所对应的压强这就是统计力学中常常遇到的光压。

相关

  • 序列序列(sequences)在数学领域,是被排成一列的对象(或事件);这样,每个元素不是在其他元素之前,就是在其他元素之后。这里,元素之间的顺序非常重要。例如,(C,Y,R)是一个字母的序列:顺序是C
  • 莫匹罗星莫匹罗星(英文:Mupirocin)是一种外用抗生素类抗感染药。莫匹罗星又称假单胞菌酸A,由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分离出。莫匹罗星作用在细菌体内的异亮氨酸—tRNA合
  • 新生儿死亡周产期死亡(PNM, Perinatal mortality)是指胎儿或是新生儿的死亡,是计算周产期死亡率的基础。周产期死亡率的标准定义较多样,特别是涉及到是否须把早期胎儿和晚期新生儿死亡纳入
  • 蜕皮动物蜕皮动物总门(拉丁语:Ecdysozoa)是一大类原口动物,包括节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和几个小门。最初由Auinaldo等人于1997年定义,主要根据是18S 核糖体RNA树。而这个分类同时也被一系
  • 首都医科大学坐标:39°52′00″N 116°21′11″E / 39.86671°N 116.3529685°E / 39.86671; 116.3529685首都医科大学(英语: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缩写:CCMU),简称首医,创建于1960年9月12
  • 二硫化碳二硫化碳是一种分子式为CS2的无色有毒液体。纯的二硫化碳有类似氯仿的芳香甜味,但是通常不纯的工业品因为混有其他硫化物(如羰基硫等)而变为微黄色,并且有令人不愉快的烂萝卜味
  • 国际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ing of Chemicals,缩写为GHS)也称为“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是一套由联合国
  • 拉泽斯拉齐(波斯语:ابوبكر محمّد زکرياى رازى‎ ,Abūbakr Mohammad-e Zakariā-ye Rāzī ;865年8月26日-925年),波斯医师、炼金术师、化学家、哲学家。他博学多才
  • 安德雷亚斯·维萨里安德雷亚斯·维萨里 (拉丁语:Andreas Vesalius,荷兰语:Andries van Wesel;1514年12月31日于布鲁塞尔-1564年10月15日于扎金索斯)是一名文艺复兴时期的解剖学家、医生,他编写的《人体
  • 静磁学静磁学(Magnetostatics)是电磁学的分支,专门研究电流稳定(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内磁场。在静电学中,电荷是稳定不变的;在这里,电流是稳定不变的。磁化强度不需要是静态的;静磁学的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