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热梅斯瓦夫二世

✍ dations ◷ 2025-08-20 21:51:54 #普热梅斯瓦夫二世

普热梅斯瓦夫二世(波兰语:Przemysł II,波兰语发音: 听);1257年10月14日—1296年),波兰皮亚斯特王朝波兹南公爵(1257年-1279年)、大波兰(英语:Duke of Silesia)公爵(1279年-1296年)、波兰最高的公爵克拉科夫大公(1290年-1291年)、东波美拉尼亚公爵(1294年-1296年)及波兰国王(1295年-1296年)。经过长期由波兰最高的公爵统治及两位名义上的国王(梅什科二世及波列斯瓦夫二世)后,普热梅斯瓦夫二世是第一个获得世袭国王的名号,从而使波兰回归王国地位。

普热梅斯瓦夫二世是大波兰公爵普热梅斯瓦夫一世与妻子西里西亚公主弗罗茨瓦夫的伊丽莎白(英语:Elisabeth of Wrocław)的唯一儿子,是一名遗腹子,所以普热梅斯瓦夫二世自小由叔父虔诚的波列斯瓦夫(英语:Bolesław the Pious)抚养,并于1273年开始在父亲留下的波兹南公国亲政。六年后于1279年在叔父逝世后接管卡利什公国。

在他的统治初期,普热梅斯瓦夫二世只参与地区事务,首先是与弗罗茨瓦夫公爵亨里克四世密切合作,其后两人开始互相争权。这项政策导致著名的萨伦巴家族(英语:Zaremba coat of arms)的叛乱及暂时丧失维隆公国。他与格涅兹诺大主教雅各·史云卡(英语:Jakub Świnka)一起寻求统一皮亚斯特王朝统治的众公国。出乎意料是于1290年在亨里克四世的遗嘱下,他获得克拉科夫公国并获得了波兰最高公爵称号。然而,没有来自当地贵族足够的支持并且在面对波希米亚国王瓦茨拉夫二世与日俱增的威胁下,普热梅斯瓦夫二世最终决定从小波兰撤退,然后臣服于普热米斯尔王朝的统治下。

1293年,由于大主教雅各·史云卡的调解下,普热梅斯瓦夫二世加入库亚维公爵瓦迪斯瓦夫一世和他的弟弟文奇察公爵卡齐米日二世(英语:Casimir II of Łęczyca)的反波希米亚人联盟。这个联盟的目标是收复在波希米亚国王温塞斯拉斯二世手中的克拉科夫。

1294年,当东波美拉尼亚公爵梅斯特温二世(英语:Mestwin II, Duke of Pomerania)去世后,根据1282年签署的肯普诺条约(英语:Treaty of Kępno),普热梅斯瓦夫二世成功继承波美拉尼亚。因此普热梅斯瓦夫二世的地位提升,使他于1295年6月26日在格涅兹诺加冕成为波兰国王,由他的盟友大主教雅各·史云卡为他加冕。

仅仅9个月后的1296年2月8日,勃兰登堡藩侯的马尔格雷夫家族在波兰贵族纳文奇(英语:Nałęcz coat of arms)以及扎伦巴家族(英语:Zaremba coat of arms)的帮助下,对普热梅斯瓦夫二世的一次绑架未遂事件中将其谋杀。



(以克拉科夫大公为代表)

相关

  • 妒忌妒忌又称忌妒、嫉妒,是一种人与人关系性的体现;是人的一种情感表现。由于怨恨且察觉他人享有之利益,并欲将其占为己有,因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与心理状态.。一般让人感受到的是难受
  • 汉文汉文可以指:
  • 35mm等效焦距在摄影中,35mm等效焦距用于表示特定的照相机镜头与底片或图像传感器所组合得到的视角。由于大部分摄影师都使用接环镜头并对 35mm底片格式很熟悉,因此这一术语对于他们很有帮
  • 反律法论反律法论(英语:Antinomianism),又译为废弃道德律论、唯信仰论,一种基督教神学观点,主张信仰是得到救赎的唯一条件,遵守道德律或摩西律法并不是得到救赎的原因,因此并不重要。这个单
  • 奇幻马和传说《奇幻马和传说》(英语:The Horse and His Boy)是纳尼亚传奇系列中的其中一部作品,由英国作家C·S·路易斯于1954年所著。按C·S·路易斯的写成次序,本作品是第四本;按故事发生次
  • 吉米山吉米山(Mount Gimie)是加勒比海岛国圣卢西亚的山峰,位于该国西部的昂斯拉雷区,海拔高度950米,是该国最高点。该山峰为火山成因,被茂盛的热带雨林覆盖。
  • 慕田峪长城慕田峪长城是中国万里长城的其中著名一段,位于首都北京市怀柔区的军都山中,是明长城北京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旅游的一个胜地,2002年被评为4A级景区,2011年被评为国家5A级
  • J·艾德文·西格米勒J·艾德文·西格米勒(英语:J(arvis) Edwin Seegmiller,或Jay Seegmiller,1920年6月22日-2006年5月31日)是一位美国风湿病学医生和生物化学遗传学家,以发现莱希-尼亨症候群(也称为“自毁容貌症”)的生物化学基础而闻名,也是关节炎和老化的研究先驱,1968年获盖尔德纳国际奖。
  • 猫眼 (交通)猫眼是一个具有反光特性的道路标记安全装置,也是首批隆起型路标之一。1933年其起源于英国,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广泛使用猫眼的最初形态,是在铸铁壳体中,安装一个白色橡胶拱顶,下嵌两对反光作用的玻璃球。这种双向式设计用于标示道路的中心线,每对猫眼分别指示一个方向。各色的单向式猫眼也被广泛应用于标示道路边沿与行道分隔线。猫眼在雾天的作用尤为显著,同时大大降低了除雪对路基的损害。猫眼的一个主要特性是其具有弹性的橡胶拱顶在受到通行车辆碾压时会变形。固定的橡胶部件会在拱顶沉降到路面以下时,清洁反光体表面(通常底座在雨后的
  • 破碎故事之心《破碎故事之心》(英语:The Heart of a Broken Story)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创作的短篇小说,1941年9月首次发表于《时尚先生》杂志。 这部小说是塞林格首次获得商业成功的投稿作品,并引起了年轻读者的注意。 塞林格借这部小说嘲弄了当时许多刊物中流行的“男孩遇见女孩”的俗套故事。这是塞林格唯一一部以自己作为叙述者的故事。小说中展示了塞林格的幽默与反讽,同时也因其为塞林格首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而受到关注。 《时尚先生》杂志的编辑将该作品归类为讽刺而非小说。故事始于一个小伙子对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