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战者

✍ dations ◷ 2025-04-03 12:44:07 #圣战者
圣战者(即阿拉伯语:مجاهد‎,拉丁化:muǧāhid,英语:Mujahid,意为奋战者)指的是参与圣战的斗士。复数形为Mujahideen(阿拉伯语:مجاهدين‎,拉丁化:muǧāhidīn)。这个字是来自阿拉伯语jihad(意为奋战,即一般所认为的圣战)。本词也由阿拉伯语音译为Mujahedin、mujahedeen、mujahedīn、mujahidīn、mujaheddīn等。中文也有圣战军、圣战士、圣战组织、伊斯兰圣战士或圣战游击队等翻译名称。西方世界常把Mujahid与Mujahideen或jihad与jihadi跟恐怖分子或伊斯兰恐怖主义画上等号,但这经常被伊斯兰教团体称为污蔑。他们辩称,hirabah(英语:hirabah)(指海盗或侵略)更适合称呼恐怖分子。早期的伊斯兰教穆斯林并没有很清楚的圣战概念,圣战者一词常被作为穆斯林统治者的正式称号以彰显(或合理化)他们发动的战争,无论那场战争是为了彰显伊斯兰教或出自政治理由。比如奥斯曼王朝的第六任君主穆拉德二世,其称号便是:“阿布哈雅特,圣战者苏丹,汗中之汗,安那托利亚、罗梅利亚与阿德里安堡和菲利浦波利斯区域城市大苏丹”(Abu'l Hayrat, Sultan ul-Mujahidin, Khan of Khans, Grand Sultan of Anatolia and Rumelia, and of the Cities of Adrianople and Philippolis)。十九世纪印度发生的反英运动为现代圣战者概念的起源。英文中这个字最早是在1958年出现于一份巴基斯坦文本里,使用波斯语与阿拉伯语,用复数形mujahid以称呼“参与圣战者”,现代的说法则是指“穆斯林游击抵抗运动”。在二十世纪末期与二十一世纪早期,部分信奉好战伊斯兰主义的武装战士称呼自己为圣战者。现在圣战者一词,也被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等地的一些恐怖主义团体相关联。虽然主流伊斯兰教团体和它们的西方自由派辩护人宣称,伊斯兰是和平的宗教,圣战者只是一群打着伊斯兰旗帜的匪徒或邪教异端信徒,不过,如认真推论教义,圣战者几乎都是虔诚的穆斯林,其所行并不见得违背《古兰经》的教导。基地组织的前身,正是1986年拉登在美国的支持下设立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圣战者训练营。知名度最高的圣战者,莫过于组织宽松的阿富汗反抗组织。开始于1970年代对前苏联阿富汗政府的反抗运动,当苏联派军进入此地后,圣战者们在阿富汗战争中与苏联作战。当1980年代后期苏联撤离此地,当地的圣战者展开阿富汗内战。来自各国的回教徒援助与参加各个阿富汗圣战者组织,并在游击战中取得相当丰富的经验。部分这些退伍军人在之后伊斯兰世界的几次冲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本拉登等阿拉伯战士。时间到了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拉登和他的追随者回到了沙特阿拉伯的家乡。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面对危机,沙特阿拉伯准备向美国寻求帮助,拉登向王室进言,坚决反对美军进驻,甚至提成要由自己和自己的追随者建立一只强大的武装来保卫伊斯兰祖国,但拉登的要求遭到王室的拒绝,沙特政府同意美军在沙特阿拉伯境内设立军事基地,此举另拉登十分不满,因此给国王写了一封“愤怒的信”,指责沙特阿拉伯背叛伊斯兰教义,让西方人进来是引狼入室,继而在沙特无法立足,于是前往苏丹,重建圣战者训练营,基地组织在哪里初具雏形,从苏丹开始,拉登频频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但在穆罕默德·纳吉布拉的政府于1992年垮台后,圣战者并未组成联合政府,而是各派系围绕着喀布尔陷入阿富汗内战。在几年毁灭性的战争后,在巴基斯坦支持下组织较为慎密且强大的塔利班击败各路军阀取得大多数地区的控制权,直到因境内拥有基地组织的训练营而遭到美国入侵为止。在目前的国际军事介入下,新的阿富汗政府正试着遣散或合并各原有部队至阿富汗国民军或警察部队。虽然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圣战者们站在塔利班政权一方与北约部队或美国支持的政府与盟邦作战,但其实大多数与前苏联作战的圣战者指挥官都参与了“对抗塔利班”的行动。其实自苏军1989年完全撤出阿富汗,众多圣战者派别依然以松散组织存在,抗苏时代的同盟“(逊尼派)7党联盟”、“(什叶派)8党联盟”很快瓦解,各派未形成新的同盟,为保自己的控制区与一切外来者作战,不论是其他圣战者、塔利班还是美国。美国2001年才入侵阿富汗,时间相差12年,在几年毁灭性的阿富汗内战中,各派别大多数与前苏联作战的圣战者指挥官多已战死及多次更换,既不能与后来的美国入侵者作战,又不能对抗再后来崛起的塔利班;只有其中的指挥官本·拉登是来自沙特的圣战者,较少参与阿富汗当地的争端,得以长时间幸存。而塔利班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奥马尔即亦为圣战者。1979年19岁时成为圣战者与苏军作战,至1986年在喀布尔郊区的一场战斗中,奥马尔失去了右眼。养伤期间途经奎达的一所伊斯兰学校,在此期间他与被誉为“全球圣战之父”的阿卜杜拉·优素福·阿扎姆相识并拜他为师,随后开始传播圣战思想。奥马尔后来前往卡拉奇说教,在那里又结识了奥萨马·本·拉登。1989年,苏联军队自阿富汗撤退,阿富汗随即爆发了内战。1992年,苏联扶植的纳吉布拉傀儡政权垮台,奥马尔回到坎大哈,组建伊斯兰学校。1994年,奥马尔自称得到穆圣穆圣的托梦,决定武装起义。他召集了伊斯兰学校中的学生,又召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难民组建了著名的圣战组织塔利班。除美国、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政府援助外,阿富汗战争圣战者的大部分资金来源实际为穆斯林捐赠,包括个人和宗教组织。美国的直接资金捐助实际上占25%左右。另外,阿富汗的圣战者也参与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与塔吉克内战。2008年一系列的大型恐怖攻击后,一个自称印度圣战者的组织开始为人所知。2008年11月26日,自称德干圣战者的团体宣称发动了孟买当地的恐怖攻击。《标准周刊》报导称:“印度情报局已证实印度圣战者是虔诚军与回教圣战运动为了混淆视听与掩饰印度回教学生运动而建立的外围组织。印度情报局相信此团体受到巴基斯坦情报局的协助,并为基地组织的成员。”在巴基斯坦、查谟和克什米尔等前英属印度土邦,反抗印度的行为也常被认为是圣战者。几个军事组织自巴基斯坦占领克什米尔后于此地扎根,较著名者如虔诚军(Let)、穆罕默德军(JeM)、查谟-克什米尔解放阵线(JKLF)和圣战者运动(HuM) 1996年人权观察报导表示当地约有3,200名活跃的圣战者在车臣战争中,圣战者一词通常指所有参与独立战争者。此段所注重描写的是以圣战之名参与这场独立战争的非高加索人,他们也常被称为辅士(Ansaar,此为协助者之义)以与当地战士做区别。外籍圣战者在两次车臣战争中都扮演重要角色,自苏联解体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成立后,外籍战士开始进入车臣并与当地军队(其中最有代表性者为沙米尔·巴萨耶夫)合作。许多进入本地的外籍战士在阿富汗抵抗过苏联入侵,并以此经验训练车臣军队。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他们对俄罗斯军队发动的游击战造成很大的损害。圣战者也提供反抗军经济援助,由一些原教主义组职(如哈拉曼基金会)提供的经费是车臣反抗运动匮乏的资金收入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俄罗斯军队离开车臣后,大多数的圣战者继续留在此处。1999年对达吉斯坦共和国发动的达吉斯坦战争中,圣战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于惨败后便撤回车臣。这个事件也导致新的俄罗斯政府策划新一次的进攻,1999年12月俄罗斯地面部队再次进入车臣。第二次车臣战争中,面对与之前相比训练与士气较佳的俄罗斯军队,车臣军队居于弱势。早在2002年,俄罗斯官方便宣布车臣军队已被击败。在面对主要的几名圣战者指挥官(如伊本·哈塔卜、阿布·瓦利德)时,俄罗斯军队也取得胜利。虽然此地仍不平静而许多圣战者仍在活动,分离运动已经渐渐平息。2007年年底当地指挥官杜克·乌马罗夫宣布要建立高加索酋长国,一个车臣地区的泛高加索伊斯兰邦国,这项行动导致支持大公国者与车臣共和国支持者的冲突。在1997年至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数百至千名来自中东与世界各地的圣战者加入科索沃解放军(KLA),跟塞尔维亚和马其顿部队作战,其中与通晓阿拉伯语的阿尔巴尼亚人领导者创建了自己的单位,其参与最大者即为圣丑作战(英语:Battle of Košare)(Battle of Koshare)。在战后大多数的圣战者回到其原乡,但也有少部分成为科索沃与马其顿的公民。虽然有很多伊朗组织自称为圣战者,不过其中最著名的还是伊朗人民圣战组织(PMOI),一个以伊拉克为活动基地,目标是推翻目前伊朗政府的伊斯兰社会主义组织。该组织也有参与伊朗伊斯兰革命、两伊战争(伊拉克侧)与伊拉克战争,试图分裂宗教与国土并不断抨击现今伊朗的神权政治。另一个较著名的圣战者组织则是伊斯兰圣战者(Mujahedin-e Islam),是由阿布-卡西姆·卡沙尼领导的伊斯兰政党。在穆罕默德·摩萨台推动石油国有化时,本党曾经是国家先锋党(National Front)政权的一员,但在摩萨台推动政教分离后便选择离开。圣战者此词常被拿来指伊拉克战争后参与伊拉克游击战的战士,有些团体也会把圣战者一词放入名称里,比如圣战者协商委员会(又被翻成:圣战军舒拉委员会,是伊拉克盖达组织与圣战军的保护伞组织)阿布沙耶夫(ASG)是南菲律宾最小也是最激进的伊斯兰分离主义团体,其最著名的行为就是时常绑架西方人和当地人获取高额赎金。有些阿布沙耶夫的成员曾经在沙特阿拉伯留学或工作,并在参与阿富汗战争期间建立一些圣战者团体的联系。虽然阿布沙耶夫总是坚持自己是圣战者,不过摩洛兰当地的摩洛人民众(包含穆斯林长老)也没提供他们多少协助。估计他们的核心分子数量低于五百人,但其造成的困扰不断,当地政府只好时常攻击叛军。一部分圣战者聚集于缅甸若开邦一带。虽然他们拥有一定规模,但在吴奈温将军于1962年发动的政变前,圣战者更加活跃,这是吴奈温将军在掌权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清剿活动所致。其最为代表性者为1978年所进行的龙王行动(Operation King Dragon)和1991年的清洁美丽国家行动。虽然这些行动造成境内的许多罗兴亚人逃往孟加拉,仅管如此,缅甸圣战者仍控制着若开邦北部地区。他们不仅与邻国孟加拉境内的圣战者有所联系,在近几年也不断建立跨国的关系,如与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尽可能的获得国外的捐款与军事训练。2006年7月奥萨玛·本拉登在网络上宣布将在索马里建立回教国家,并警告西方国家其基地组织将与阻挠者作战。虽然官方说法否认此事,但外籍战士开始进入该地。在拜多亚战役前后,仍不断公开出现将发动圣战的威胁。2006年12月23日当地回教徒公开请求外籍战士加入此地的战斗,而青年党也在与伊索比亚或索马里过渡联合政府(TFG)作战时使用圣战者一名。巴基斯坦军队也被称为圣战军(Mujahid Force),不过与上列例子不同,这是由职业士兵组成的专业军队,和圣战者组织也没有关系。

相关

  • 短促性爱短促性爱,是对短时间内完成性爱过程的一个概述。一般地,这种形式的性爱假定取消前戏并且性伴侣至少有一个人能够性高潮,一次短促性爱可能包括性交或者仅限于手淫或者口交。有观
  • 4f14 6s22, 8, 18, 32, 8, 2蒸气压3, 2, 1 (第一:603.4 kJ·mol−1 第二:1174.8 kJ·mol−1 第三:2417 kJ·mol主条目:镱的同位素镱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Yb,原子序为70。它属
  • 情报信息(英语:Information),又称情报,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术语,其定义不统一,是由它的极端复杂性决定的,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为六何法。信息的表现形式多不胜数:声音、图片、温度、体积、颜
  • 初期佛教最初僧伽 ├ 大众部  ├ 一说部  ├ 说出世部  ├ 灰山住部  ├ 多闻部  ├ 说假部  └ 制多部 └ 上座部  ├ 雪山部  ├ 说一切有部   ├ 说转部   └ 经
  • CpG寡脱氧核苷酸CpG寡脱氧核苷酸(英语:CpG oligodeoxynucleotides,CpG ODN)是短的单链DNA分子,其序列包含一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紧接着一个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G"),"p"是指两者之间的磷酸二
  • 尼龙尼龙(英语:Nylon),又译为奈纶、耐纶、尼纶、锦纶,是一种人造聚合物、纤维、塑料,发明于1935年2月28日,发明者为美国威尔明顿杜邦公司的华莱士·卡罗瑟斯。1938年尼龙正式上市,最早的
  • 芡欧鼠尾草芡欧鼠尾草是唇形科鼠尾草属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墨西哥中南部和危地马拉。芡欧鼠尾草可生长至约1.75m,开白色或紫色花朵。芡欧鼠尾草的种子又称奇亚籽,其外形类似芝麻,
  • 西丽西丽街道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下辖的一个街道,1983年10月成立,位于深圳市区西北部。名称取自西沥水库的别称“西丽湖”。1983年西丽街道成立时,是包括了现在的桃源街道,2002
  • 贝沙尔贝沙尔(阿拉伯语:ولاية بشار‎)位于阿尔及利亚西部,是贝沙尔省的首府,人口131,010(1998年)。
  • VIII宪法正文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其它修正案 XI ∙ XII ∙ XIII ∙ XIV ∙ XV XVI ∙ XVII ∙ XVIII ∙ XIX ∙ XX XXI ∙ XXII ∙ XXI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