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月球瞬变现象
✍ dations ◷ 2025-02-23 14:37:52 #月球瞬变现象
月球瞬变现象(英语:transient lunar phenomenon (TLP) 或 lunar transient phenomenon (LTP))是月球表面亮度、色泽或外观上的短暂变化。有关月球瞬变现象的说法至少可追溯至1000年前,一些目击者或有声望的科学家曾独立地观察到这一现象。但大多数报道的月球瞬变现象都无法再现,令它不足以用作区分假说或解释起源的对照实验。大多数月球科学家都承认瞬态事件,如月球地质史中所发生的释气和撞击事件,但问题的焦点在于此类事件发生的频率。1968年帕特里克·穆尔在他参与合编的美国宇航局 R-277 技术报告《月球事件报导年鉴》中,创建了“月球瞬变现象”这一术语。报告的月球瞬变现象范围包括从雾斑到月球景观的永久性改变。卡梅伦将这些分为:存在大量二种类型的月球瞬变现象,从公元6世纪以来累计记录有2,254次。这些事件中最为可靠的,至少三分之一是来自阿里斯塔克斯高原附近。以下是一些较为著名的瞬态现象历史记录:对于月球瞬变现象的解释都可归集于以下四种:释气、撞击事件、静电现象以及不良观测条件。一些瞬变现象可能是由月球地下洞穴群中释出的气体所引起。这些气体据说显示独特的淡红色,有的呈现如白云或朦胧的薄雾。大部分出现的瞬变现象都与底表开裂的陨石坑、月海边缘区或其他有火山地质活动的地方有关。然而,这些都是月球上最常见的目标,这种相关性可能是一种观测偏差。支持释气说的证据是,月球探勘者号的α粒子光谱仪数据显示了最近泄出在月表的氡气。特别是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和开普勒陨石坑附近释放的氡气,就产生于该卫星运行的两年间。这些观察结果反映了月表气体的扩散是缓慢而难以察觉的,或是由一系列间歇的喷发所构成。而支持爆炸性释气的证据为,月球表面有一处直径约3公里(1.9英里)的区域,因释气事件而“最近”才发生了改变。该特征的年龄据认为在100万年左右,这表明此类大的现象只是很少发生。不断发生在月球表面的撞击事件,大多与流星雨期间的微陨石有关。地球上的天文台已多次或同时检测到此类事件的撞击闪光。通过摄像机拍摄的撞击记录自2005年来就一直存在,其中许多次就与流星雨有关。此外,欧洲航天局的SMART-1卫星、印度的月球撞击探测器及美国宇航局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都检测到碰撞后产生的撞击云。撞击事件在月表会留下明显的痕迹,通过分析事件发生前后的高分辨率照片就可检测出来。在克莱门汀号(全球分辨率100米,选定区域7-20米)和SMART-1卫星(分辨率50米)环行期间没有检测到新形成的撞击坑。有提议认为,静电可解释部分月球瞬变现象。其中一种可能是近表地层(如岩石)断裂所产生的电磁效应,它会对所有可能存在的气体充电,如吹入的太阳风或放射性核元素衰变产物。如果这发生在月球表面,随后这些气体的放电将引发在地球上可看到的瞬变现象。另一种可能是尘埃云中悬浮颗粒的摩擦起电效应,引发了地球上可见的静电放电现象。最后,月球昼夜线附近带静电的悬浮尘埃也可能会引发此等现象。许多瞬变现象很可能与月球本身并没有关系,只是由于不利的观测条件或地球自身的有关现象所造成。例如,一些报道中所观测到的月球瞬变现象是因为使用了只具备近距分辨率的望远镜。地球大气层会造成明显的短暂失真,而这种失真亦有可能会与真实的瞬变现象混淆(一种称为视宁度的效应)。其他非月球因素的解释包括地球轨道卫星、流星以及观测误差。月球瞬变现象报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这些现象中绝大多数要么由单个的观察者,要么是在地球上某一单独位置(或两者都有)所发现。用于支持众多报道瞬变现象存在的证据都发生在月球的同一地方,然而,并没有多位观察者在地球不同地方对同一"事件"的目击报告,因此,必须以谨慎的态度来面对这些。正如上面所讨论的,对某些事件同样可信的说法是:它们是由地球大气层扰动造成的。但如果某一事件同时在地球上两个不同的地方被观察到,那么,这就可以作为反驳大气层原因的证据。为甄别克莱门汀号飞船绕月期间通过业余天文学爱好者网络所报导的月球瞬变事件的真伪,曾进行过一次分析。在数个报导过的事件中,选择了其中四个飞船之前和之后所拍摄的照片,然后对这些照片进行仔细的比对,但结果显示它们与网站上的图片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些报告就是观测误差,有可能是释气事件后月球表面并未留下可见的痕迹,然而,这也并不意味就肯定了这些事件都是真实的瞬变现象。月球和行星观察协会以及英国天文协会目前正在协调各天文台重新观察曾报导发生过月球瞬变现象的地点。通过记录这些特征在相同光照和摄动条件下的外观,可判断一些报告是否只是观察者因视觉偏差而造成的误解。此外,借助数字图像对大气层产生的光色散、宁视模糊和光散射的模似,可确定这些因素能否来解释一些早期报告的月球瞬变现象。
相关
- 卡尔娄·武尔班尼卡洛·乌尔巴尼(意大利语:Carlo Urbani,1956年10月19日-2003年3月29日),又译乌尔班尼或厄巴尼,意大利医生,是首位留意到SARS是一种全新传染病的医生。乌尔巴尼是无国界医生意大利分
- 阿尔及利亚的犹太人阿尔及利亚犹太人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在十五世纪,许多被西班牙和葡萄牙驱逐出境的赛法迪犹太人移民到阿尔及利亚;其中有受尊敬的犹太学者,包括以撒·本·谢谢特和西蒙·
- 退伍军人事务部退伍军人(英语:Veteran),指服完常备役或预备役之后,退伍离开军队,恢复一般公民身份,至社会工作的人。在台湾又称为荣民。在韩语中,参加过特定战事的退伍军人(如各国的韩战、越战老兵)
- 髓鞘髓磷脂(英语:Myelin)为包绕在神经元的轴突外部的物质,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中断部分,形成一节一节的形状。中断的部分称为“兰氏结”(Ranvier's node)。髓磷脂由30%蛋白质和70%的各类脂
- 不等鞭毛门 (Heterokonta)不等鞭毛总门(学名:Heterokonta)旧为不等鞭毛门,是真核生物的主要演化支之一,已知的下辖物种超过10万个物种,当中大多数属于藻类,从多细胞的大型藻类海带,到单细胞的各种浮游硅藻,这
- 赵永馨赵永馨(1963年5月31日-),前艺名赵咏馨,本名赵永信,台湾知名女演员。台湾台北市人,籍贯山东高密县,现居新北市板桥区,为国光艺校第一届毕业生。1983年演出首部电视剧《玉女神笛》,隔年
- 壶腹肝胰壶腹(hepatopancreatic ampulla),也称为肝胰管(hepatopancreatic duct)、乏特氏壶腹(ampulla of Vater),是胰管(英语:pancreatic duct)和胆总管(英语:common bile duct)结合后形成的组
- 卡尔顿大学坐标:45°22′59″N 75°41′51″W / 45.3831°N 75.6976°W / 45.3831; -75.6976卡尔顿大学(Carleton University),又译卡尔登大学,是一所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华的综合性大学
- 华西街夜市坐标:25°02′19″N 121°29′55″E / 25.0385873°N 121.4985012°E / 25.0385873; 121.4985012华西街观光夜市位于台湾台北市万华区华西街,邻近香火鼎盛的艋舺龙山寺,被桂林
- 接触力接触力(Contact force)是描述一种在宏观尺度下需要触碰到才能展现出来的力,例如:拉力、推力、浮力、摩擦力、正向力等。但是在微观尺度下,接触力仍是电磁力的作用所表现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