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铭恩(1803年-1855年),字书常,号兰检,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清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道光十五年(1835年)登乙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累迁詹事。咸丰二年(1852年)典试广东。咸丰三年(1853年)连升内阁学士、兵部侍郎,出督安徽学政。此时,省会安庆已被太平军占据,安徽学政驻于太平府办公。次年,因父亲生病,上疏请求开缺探病,文宗怀疑其逃避,严厉斥责,允许其回籍,待请假期满后,降补三四品京堂。不到一月,太平军逼近太平府,孙铭恩不听劝阻,执意留在城内,以证明自己清白,称“城亡与亡,以明吾心!”。城破后,被押送至江宁(今南京),誓死不降,与其仆人范源皆被处决。朝廷追赠内阁学士,入祀京师及安徽、江苏昭忠祠。并授骑都尉世职,谥文节。《清史稿》有传。著有《孙文节公遗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