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达尔效应

✍ dations ◷ 2025-11-12 14:05:04 #物理现象,散射

丁达尔效应(英语:Tyndall effect),又称丁达尔现象、丁达尔效应、丁泽尔现象、丁泽尔效应。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其原理是光被悬浮的胶体粒子(例如:乳剂、混悬剂)散射。廷德耳效应得名自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他是首位对此现象深入研究的科学家。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乳光现象。由于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 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大小在1~100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1869年,英国科学家约翰·丁达尔研究了此现象。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400-700nm)散射而形成的。它在实验室里可用于胶体与溶液的鉴别。光射到微粒上可以发生两种情况,一是当微粒直径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时,发生光的反射;二是微粒直径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发生光的散射,散射出来的光称为乳光。散射光的强度,随着颗粒半径增加而变化。悬(乳)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太大,对于入射光只有反射而不散射;溶液里溶质微粒太小,对于入射光散射很微弱,观察不到丁达尔现象;只有溶胶才有比较明显的乳光,这时微粒好像一个发光体,无数发光体散射结果,就形成了光的通路。其还会随着微粒浓度增大而增加,因此进行实验时,溶胶浓度不要太稀。当光射向溶液时,光受到的散射较少,大部分光都能通过溶液。但射向胶体时,胶体的粒子散射光,使得那些粒子有被散射的光的颜色。最易看见的例子便是蓝色的天空。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类似这种自然界的现象,也是丁达尔现象。这是因为云、雾、烟尘也是胶体,只是这些胶体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微小的尘埃或液滴。

相关

  • 超大城市超大城市(英语:megacity)是指规模特别巨大的城市,国际上通常认为超大城市的都会区人口数量需要超过1000万,这恰好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认定的“超大城市”的标准。联合国统计
  • 主要板块构造板块(英语:tectonic plates)是岩石圈(地壳和上层地幔)的一部分。一般板块厚约100公里(62英里),材料组成有两种主要类型:海洋地壳(硅、镁组成的硅镁层)和大陆地壳(硅、铝组成的硅铝层
  • 护法军政府护法军政府于1917年9月1日在广州建立,正式名称为中华民国军政府。1917年7月17日,中华革命党总理孙中山南下广州,举起护法的旗帜,组建南方军政府,与北洋政府对抗。护法运动期间,191
  • 北方豚尾猕猴北方豚尾猕猴(学名:Macaca leonina),猕猴属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的孟加拉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等地,中国南部也有少量分布。体型比豚尾猕猴略小。
  • font color=#ffffff重庆/font重庆市高等学校列表是中国大陆高等学校列表的重庆市部分。截至2017年5月31日,重庆共有17所公立本科高校、8所民办本科高校、22所公立专科高校、18所民办专科高校、4所成人高
  • 南昌绕城高速南昌绕城高速公路(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G6001),是环绕南昌市的一条高速公路,由南昌东外环、南昌西外环和待建的南昌南外环组成环线,另外昌樟高速公路的厚田到生米段纳也纳入本
  • 萨拉希·费伦茨萨洛奇·费伦茨(匈牙利语:Szálasi Ferenc,1897年1月6日-1946年3月12日),匈牙利二战时期种族主义运动组织箭十字党的领导人。1944年,匈牙利密谋向盟军停战而被纳粹德国占领匈牙利,担
  • 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简称GGPP),又名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是生物体在透过HMG-CoA还原酶途径来生产萜烯类化合物()和类萜化合物()的合成过程时所产生的中间体。在植物里,它亦是类胡
  • 韦伯 (单位)韦伯是国际单位制中磁通量的导出单位,缩写Wb,是以德国物理学家威廉·韦伯的名字命名的。1Wb = 1V·s = 108 Mx (麦克斯韦)1韦伯为一匝线圈其磁通量在1秒内均匀递减至零而产生1伏
  • 蜜丝佛陀蜜丝佛陀(英语:Max Factor)是科蒂集团(英语:Coty, Inc.)旗下的一个化妆品系列,由波兰美容师Maksymilian Faktorowicz(英语:Max Factor Sr.)于1909年创立。早期该品牌主要专用于电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