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达尔效应

✍ dations ◷ 2025-07-19 17:54:22 #物理现象,散射

丁达尔效应(英语:Tyndall effect),又称丁达尔现象、丁达尔效应、丁泽尔现象、丁泽尔效应。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其原理是光被悬浮的胶体粒子(例如:乳剂、混悬剂)散射。廷德耳效应得名自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他是首位对此现象深入研究的科学家。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乳光现象。由于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 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大小在1~100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1869年,英国科学家约翰·丁达尔研究了此现象。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400-700nm)散射而形成的。它在实验室里可用于胶体与溶液的鉴别。光射到微粒上可以发生两种情况,一是当微粒直径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时,发生光的反射;二是微粒直径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发生光的散射,散射出来的光称为乳光。散射光的强度,随着颗粒半径增加而变化。悬(乳)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太大,对于入射光只有反射而不散射;溶液里溶质微粒太小,对于入射光散射很微弱,观察不到丁达尔现象;只有溶胶才有比较明显的乳光,这时微粒好像一个发光体,无数发光体散射结果,就形成了光的通路。其还会随着微粒浓度增大而增加,因此进行实验时,溶胶浓度不要太稀。当光射向溶液时,光受到的散射较少,大部分光都能通过溶液。但射向胶体时,胶体的粒子散射光,使得那些粒子有被散射的光的颜色。最易看见的例子便是蓝色的天空。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类似这种自然界的现象,也是丁达尔现象。这是因为云、雾、烟尘也是胶体,只是这些胶体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微小的尘埃或液滴。

相关

  • 反安慰剂效应反安慰剂效应(拉丁文“nocebo”,意为“我将伤害”)指出一些信念或预期等心理效果,可能会导致疾病产生,或影响治疗的效果。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
  • 硫前列酮硫前列酮,或称噻普酮,是一种类似前列腺素E2的物质,常用作催产剂, 亦可用于抗早孕。该药物对子宫平滑肌选择性较高,有较强子宫收缩作用,且作用时间较长。有较好的软化和扩张子宫颈
  • 希尔佩里克二世希尔佩里克二世(法语:Chilpéric II,670年-721年2月13日),是希尔德里克二世与比莉查尔德(英语:Bilichild)的幼子,从715年9月3日开始任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的国王,自719年起任整个法兰克
  • cinchonine辛可宁(Cinchonine)是一种提取自正鸡纳树的生物碱。在有机化学中用于不对称合成,例如其衍生物作为不对称迈克尔加成的催化剂。辛可尼定(英语:cinchonidine)是其非对映异构体。
  • 最高裁判所最高裁判所(日语:最高裁判所/さいこうさいばんしょ Saikō saibansho */?)是日本的最高法院及最高司法机关,其根据《日本国宪法》设立,其组织和运行依照《裁判所法》。一般在日
  • The NumbersThe Numbers是一个电影数据网站,以系统的算法追踪票房收入。该网站的公司还开拓研究服务并预测电影的可能收入。该网站由企业家布鲁斯·纳许(Bruce Nash)于1997年推出。
  • 海地总理海地总理是海地共和国政府的首脑。总理是由总统任命,再经国民大会批准。总理负责执法,协助总统负责国防。无党籍   RDNP   拉瓦拉斯政治组织   MIDH   拉瓦拉斯之家
  • 倒嚼反刍是指动物将胃内的食物倒流回口腔内再次咀嚼的行为,需要分为多个胃室的胃。在休息时将半消化的食浆重新咀嚼,然后将这样再次磨碎的食物咽下,通过微生物消化其他只有一个胃的
  • 数字测图数字测图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方法,即以数字的形式表达地形特征点的集合形态。数字测图实现了丰富的地形信息和地理信息数字化和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尽可能地缩短野
  • 金星符号金星符号可以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