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无玷始胎国家朝圣地圣殿

✍ dations ◷ 2025-05-17 20:21:48 #圣母无玷始胎国家朝圣地圣殿
圣母无玷始胎全国朝圣所圣殿(Basilica of the National Shrine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一座罗马天主教宗座圣殿和国家朝圣地,尊敬美国的主保无玷始胎圣母。这是美国最大的天主教堂、世界第八大宗教建筑,以及华盛顿最高建筑。每年估计有100万名朝圣者前来朝拜。它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密歇根大街400号,美国天主教大学所捐赠的土地上,附近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文化中心。教堂为新拜占庭风格,1920年由费城承包商约翰McShain开工建造,1959年开放,当时尚未完成。该堂并非天主教华盛顿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总主教驻扎在圣玛窦宗徒主教座堂。该堂有时与另一个国家历史地标华盛顿国家座堂相混淆,后者是一座美国圣公会教堂,美国国会授权作为国家祷告地点。该堂没有自己的本堂区教友,但是服务于附近的大学,美国天主教主教会议,并为全国的天主教组织举办许多场弥撒。它拥有数十个献给圣母的小礼拜堂,反映了天主教移民的不同起源和不同的修会。内部为希腊风格,上部为装饰着马赛克的众多圆顶,类似于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但是比它更大。马赛克体现了传统的天主教图像的美国版本。该堂外部长459英尺(140米),宽240英尺(73米),圆顶上的十字架高237英尺(72米)。 主圆顶的直径为7英尺(2.1米),小于美国国会大厦的圆顶。在众多的艺术品中,包括为拱门镶边的彩虹色Pewabic瓦,天花板上巨大的陶瓷奖章,和地下室的苦路14站。1792年,美国第一位天主教主教,巴尔的摩主教约翰卡罗尔,祝圣了新成立的美国在无玷始胎圣母的保佑之下。1847年,庇护九世加以正式化,宣布无玷始胎圣母为美国的主保。沙汉主教,美国天主教大学的第四任校长,提议在首都兴建一个国家朝圣地来纪念无玷始胎圣母。1913年8月15日,沙汉主教向教宗庇护十世呼吁,得到教宗的热情支持,以及他本人捐献的400美元。沙汉回到美国,劝说美国天主教大学理事会捐出校园西南角的土地兴建朝圣地。1914年1月,沙汉主教出版了第一期通讯《恭贺母皇》(Salve Regina),为他的工程激起人们的热情。他写道,朝圣地将成为“爱和感恩的纪念碑,一首在石头上的伟大诗歌,如同人类的艺术一样完美,使它和其建设者希望的意图一样神圣”。他的通讯分发给全国各个教区,财政捐款开始涌入华盛顿。1915年,费城的伯纳德麦肯纳神甫被沙汉任命为国家朝圣地首任主管,使主教的梦想,一步一步接近现实。沙汉主持朝圣地的建造,直到1932年3月9日去世。他的遗体是唯一埋葬在国家朝圣地的。到1919年,沙汉和麦肯纳选择由波士顿的Maginnis & 沃尔什公司来兴建国家朝圣地。最初设想建成传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沙汉主教希望选择拜占庭-罗曼式。1920年9月23日,巴尔的摩总主教詹姆斯吉本枢机祝福了基石,超过10,000人参加了弥撒,包括外国大使、美国政府官员、军官和其他要人。1929年,大萧条阻止了地下室以上的建造工程。美国开始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更进一步停顿了计划。在战后的1953年,美国的主教们,在韦恩堡总主教约翰诺尔和华盛顿总主教O'Boyle的带领下,保证筹集必要的资金,来完成国家朝圣地的上教堂。1959年11月20日,数千名天主教徒聚集到他们的主教那里,参加了上教堂的祝圣典礼。自1968年以来,地下室展出了教宗保禄六世的三重冕。1990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将国家朝圣地命名为美国的第36个宗座圣殿。2006年8月,在上教堂的救赎圆顶覆盖马赛克的工作完成。这是最初的建筑规划的一部分。化身圆顶完成于2007年夏天,2007年11月17日祝圣。进一步的计划是为最大的圣三圆顶完成马赛克贴面。在地下室最近完成了一个小礼拜堂,纪念越南的拉望圣母。2008年,教宗本笃十六世访问美国,赠送金玫瑰给圣母无玷始胎国家朝圣地圣殿。坐标:38°56′00″N 77°00′03″W / 38.9333916°N 77.0007706°W / 38.9333916; -77.0007706

相关

  • 颜色颜色或色彩(英语:Color)是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对光的颜色类别描述的视觉感知特征,其名称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或紫色。这种对颜色的感知来自可见光谱中的电磁辐射
  • The Age世纪报(英语:The Age),是费尔法克斯传媒时代有限公司在1854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发行的每日新闻报纸。该报纸主要在维多利亚州发行,但也可以在塔斯马尼亚、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南澳
  • 宾语受词或称宾语(英语:Object)、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例句“我写作业”中,“作业”即为受词。宾语分为直接受词和间接受词两大类,其中直接受词指动作的直接对象,间接受词
  • 曼陀罗属见内文曼陀罗属(学名:Datura)是茄科下的一个属。该属共有15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曼陀罗属下目前已知12种:
  • 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英语:Aspartate carbamoyltransferase,EC 2.1.3.2,简称为ATCase)是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中很重要的一个酶,它催化的是天冬氨酸与氨甲酰磷酸生成氨甲酰天冬氨酸和
  • 洋盆海盆(英语:Oceanic basin)在海洋学上可以指被海水覆盖的所有地方,但在地质学上,海盆则是指位于海底的盆地,他的水深比起周围地区深。以下所称的海盆,皆指地质学上的海盆。 地质学上
  • 番荔枝科番荔枝科(学名:Annonaceae)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被子植物木兰目下的一科。约有129属,2120种,是木兰目中最大的科。有的果实可食,有的可材用,有些为观赏植物。大多分布在热带地区,少数分
  • 内政部地政司内政部地政司(简称地政司)是中华民国内政部下属机关。编制有13科室及2任务编组(卫星测量中心、台湾电子航行图中心)
  • 层侵纪层侵纪(Rhyacian,符号PP2)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300±0百万年(Ma),结束于2050±0Ma。层侵纪期间蓝藻、细菌繁盛。此时期形成布希维尔德火成岩复合体(英语:Bushveld
  • 巴比肯艺术中心巴比肯艺术中心(英文:Barbican Centre)是位于英国伦敦的的表演艺术中心,位于市中心伦敦城北部的巴比肯屋村。该中心定期举行音乐、戏剧、电影节目及艺术品展览,是全欧洲最大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