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
✍ dations ◷ 2025-10-03 14:16:05 #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
坐标:25°5′45″N 121°30′57″E / 25.09583°N 121.51583°E / 25.09583; 121.51583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简称科教馆,位于台北市士林区的台北科学艺术园区内,是一个以教育、展示、研究、实验为目的科学博物馆。1956年,“国立台湾科学馆”成立于板桥公园,为中华民国教育部附属馆所之社教机构。1957年,由卢毓骏设计的“国立台湾科学馆”完工,遂迁馆至台北市南海学园内,原板桥相关馆舍移交华侨中学使用。1960年创立全国中小学科学展览会。1962年更名为“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2003年位于士林现址的新馆建置完成,高度49米、占地面积约30,446坪,是一栋地下三层、地上十层的建物。2004年6月正式对外营运,公共服务业务委托大同世界科技营运。2009年6月,委托大同世界科技营运契约届满,收回政府自营。2016年11月,透过行政院及教育部跨域加值计划与台北市政府签合作备忘录,将结合周边地区天文科学馆、儿童新乐园、美仑公园等,打造复合式科学、艺术、生态、文化教育及休闲设施集中的“台北科学艺术园区”。2017年10月起,实施大规模馆内外工程措施,涵盖馆内外动线、展示与主要公共空间及户外景观等重大工程。自2018年3月1日起,暂停开放至2018年6月。除了常态的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物质科学、数学与地球科学等展区外,科教馆也不时举行各类特展、自策展和科学教育相关活动,如科普演讲、青少年科学人才培育计划、户外科学教育基地研习等,同时倡导环境教育,并固定举办大型科学活动如科学玩意节。科教馆也负责办理每一年的全国中小学科学展览会及台湾国际科学展览会(TISF)。由于建筑外型特殊,有许多电影、偶像剧及音乐录影带(MV)都有在此处取景拍摄。捷运 淡水线剑潭站(1号出口左方公车站牌) 转搭公车至国立科教馆站下车
⇒ 红30(低地板公车)、41、9006、士林小巴8捷运 淡水线士林站(1号出口过马路)转搭公车至国立科教馆站下车
⇒红30(低地板公车)、红12、255(区)、557、620(低地板公车)国立科教馆站:红12、红30(低地板公车)、41、288、557、620(低地板公车)、821、9006、市民小巴8士林高商站:255(区)、68、529儿童新乐园站:41、红30、255(区)、620、儿乐1号线、儿乐2号线中兴巴士 路线光华巴士(基隆客运) 路线
相关
- 脱铁杆菌门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是一类通过专性或兼性厌氧代谢获得能量的细菌,可利用多种电子受体。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
- 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英语:superoxide dismutase,缩写SOD)是一种能够催化超氧化物通过歧化反应转化为氧气和过氧化氢的酶。它广泛存在于各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
- 痕痒痒,中医叫风瘙痒,是一种使动物有对发生部位产生抓挠欲的不快感觉,与疼痛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发生多源自周围神经系统(皮痒性和神经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性、神经源性和心理性)。皮
- sulfate硫酸盐,由硫酸根离子(SO2−4)与其它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几乎都是电解质,且大多数溶于水。硫酸盐中的硫酸根是一个硫原子和四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的正四面体结构,硫原子位
- 镉-113m镉-113m(也写作“113mCd”)镉元素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及同质异能素,具有约14.1年的半衰期。在普通热核反应堆中,它的裂变产物产额很低;而且它具有极强的中子俘获能力,使得核反应中
- 姜正浩KBOMLB姜正浩(韩文:강정호,英文:Kang Jung Ho,1987年4月5日-)为韩国光州广域市出身的职业棒球选手,位置为内野手,KBO时期以游击手为主,MLB时期转以三垒手为主要守位。2012年打击率.314
- 南塔克特楠塔基特(英语:Nantucket)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南部的一个岛屿,与塔克纳克岛(Tuckernuck Island)和木斯基格岛(Muskeget Island)组成楠塔基特镇(其范围与楠塔基特县同,且为县治所在)。面积2
- 吴一戎吴一戎(1963年7月-),中国信号与信息处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于北京,原籍安徽。1985、1988年先后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在中国科
- 学券制学券制,又称为教育券制。这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倡的一种政府教育补贴制度。与直接给公立学校发放教育经费不同,政府向家长发放教育代金券。主要目的在于,在维持政
- 曼巴曼巴蛇属(拉丁属名:Dendroaspis)为眼镜蛇科的一属,其成员被统称为曼巴蛇。目前共有4个已经确认物种及两个亚种,全部为非洲移动迅速且带有剧毒的毒蛇。曼巴蛇在非洲亦为声名狼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