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 dations ◷ 2025-06-29 15:14:34 #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英语:Neo-Keynesian economics)又译为新凯恩斯学派,是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间,特别是二战结束之后到20世纪70年代间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宏观经济学思想。它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保罗·萨缪尔森、弗兰科·莫迪利安尼、约翰·希克斯、詹姆士·托宾、清泷信宏等。

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子学派为新古典综合学派,该学派由约翰·希克斯与保罗·萨缪尔森创立。他们将第一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数学分析方法引进凯恩斯经济学中,充实了它的内容,之后形成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约翰·凯恩斯提出凯恩斯主义后,一些经济学家在20世纪30、40年代对其进行了发展,例如约翰·希克斯在1937年提出了IS/LM模型,随后在20世纪50、60、70年代时,部分经济学为应对第一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挑战,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进行了发展,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由此而生。

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比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更进了一步,约翰·凯恩斯把国家干预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一种应急措施,而以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学者则把国家干预作为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他们主张在萧条时采用扩张性政策刺激经济,在繁荣时采用紧缩性政策抑制经济,以求让经济平稳发展,另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偏重财政政策,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主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重,以对经济的刺激更为有力。

1970年代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的经济出现了“滞胀”现象,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受到了怀疑,小罗伯特·卢卡斯、罗伯特·巴罗、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第二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出挑战,针对该挑战,劳伦斯·鲍尔、N.格里高利·曼昆、戴维·罗默、奥利维尔·布兰查德、乔治·阿克洛夫、珍妮特·耶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发展出了第二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相关

  • 声门下腔声门下腔(infraglottic cavity)为喉部的一部分、位于喉室(英语:laryngeal ventricle)及声门裂(英语:rima glottidis)的下方。喉部、咽部及舌头的深层解剖,后视图。喉部、咽部及舌头的
  • 麻沸散麻沸散是中国古代发明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由华陀创制,是中国最早的麻醉剂。公元2世纪中国已使用麻沸散为患者全身麻痹做开腹手术。据《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
  • 4f7 6s22, 8, 18, 25, 8, 2蒸气压3, 2, 1 (微第一:547.1 kJ·mol−1 第二:1085 kJ·mol−1 第三:2404 kJ·mol主条目:铕的同位素铕(Europium)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Eu,原子序为6
  •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固体的地球绕着自己的轴转动,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天球的北极点鸟瞰,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目前其值为23时56
  • 约瑟夫·戈培尔保罗·约瑟夫·戈培尔(德语:Paul Joseph Goebbels,1897年10月29日-1945年5月1日),德国政治人物。其担任纳粹德国时期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擅讲演,被称为“宣传的天才”,以铁腕捍卫
  • 碳同位素碳(原子量:12.0107(8))共有15个已知同位素,其中有2个(12C与13C)是稳定的,其他都具有放射性。14C是碳唯一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在宇宙线作用下发生14N + 1n → 14C + 1H反应而产生,半衰
  • 纳林布禄纳林布禄(满语:ᠨᠠᡵᡳᠮᠪᡠᠯᡠ,转写:Narimbulu,?-1609年),又译“那林孛罗”。叶赫那拉氏,叶赫东城贝勒。叶赫贝勒清佳砮、杨吉砮被李成梁杀死之后,二人之子布寨、纳林布禄继位。他
  • 公斗公斗是一个容积单位,符号是daL。公斗本身不是国际单位制(SI)单位,而是接受与SI合并使用的非SI单位。1 公斗等于 10 升。公斗与其他容量及体积单位的转换如下:立方尧米、立方佑
  • 联邦众议院多数党(232)少数党(198)空缺(5)美利坚合众国众议院(英语: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为美国国会两院之一,另一院为参议院(上议院)。众议院是美国的下议院,美国各州在众议院
  • 第一届联邦国会第1届美国国会是美国国会第一次召开,任期由1789年3月4日至1791年3月4日,也是乔治·华盛顿总统第一个任期的前两年。国会原在纽约市的联邦厅(现联邦国家纪念堂)集会,然后搬到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