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森·罗森

✍ dations ◷ 2025-04-05 00:13:45 #1909年出生,1995年逝世,美国物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校友,相对论研究者

纳森·罗森(Nathan Rosen,1909年3月22日-1995年12月18日),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

他在1935年与爱因斯坦及鲍里斯·波多尔斯基共同提出当时量子物理学理论下会出现的EPR佯谬现象。有关文章刊于《物理评论》1935年第47卷,题目为《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全的吗?》(Can Quantum-Mechanical Description of Physical Reality Be Considered Complete?)。后又与爱因斯坦共同提出虫洞(爱因斯坦-罗森桥)假说。

纳森·罗森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机电工程学士学位,后来也获得物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在学生时期发表了几篇值得注意的论文,一篇讨论“中子”,试图解释原子核的结构。当他在密歇根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研究员时,也对波函数和引力产生兴趣。

1934年,他成为爱因斯坦助理,并一直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直至1936年。在与爱因斯坦合作时,罗森与爱因斯坦研究量子纠缠,并与鲍里斯·波多尔斯基起草了一篇论文,后人称为EPR悖论。

爱因斯坦和罗森发现了一种数学解可以连接太空中相隔遥远的区域,也就是虫洞。爱因斯坦-罗森桥或施瓦兹希尔德虫洞的解决方案使用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序来合并黑洞和白洞。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惠勒与罗伯特·W·富勒(Robert W. Fuller)在1962年论文中证明这些类型的虫洞不稳定。

相关

  • 葛守仁葛守仁(英语:Ernest S. Kuh,1928年10月2日-2015年6月27日),美籍华裔电子学家,浙江嘉兴人,原伯克利加州大学工学院院长。葛守仁出生于北京,早年就读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1945年考入
  • 辅基辅因子(英语:cofactor)指与酶(酵素)结合且在催化反应中必要的非蛋白质化合物。某些分子如水和部分常见的离子所扮演的角色和辅因子相当类似,但由于含量不受限制且普遍存在,因此不归
  • 丝裂原丝裂原(英语:Mitogen,又称促分裂原、促细胞分裂剂)是促进细胞开始分裂,触发有丝分裂的化学物质,通常是蛋白质形式。
  • 2019冠状病毒病突尼斯疫情2019冠状病毒病突尼斯疫情,介绍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在突尼斯发生的情况。2020年3月2日,突尼斯卫生部宣布该国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患者于2月27日从意大利到达突尼斯首
  • 猴洞矿工文史馆猴硐矿工文史馆,又名煤乡矿工文史馆,位于新北市瑞芳区柴寮路底、瑞三本坑旁,原为瑞三本矿事务所(及先前瑞三矿业公司管控矿场的场所)。距猴硐火车站约800米路程,成立于2019年8月
  • 陈小勇陈小勇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鱼类学家。1993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199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毕业后留校担任研究员。
  • 乔妮·厄恩斯特乔妮·凯·厄恩斯特(英语:Joni Kay Ernst;本姓卡尔弗(英语:Culver);1970年7月1日-),是一位美国共和党政治人物,在2014年的参议院议员选举中击败民主党籍对手布鲁斯·布雷利成为新任艾奥
  • 赛义德·纳兹鲁·伊斯拉姆赛义德·纳兹鲁·伊斯拉姆(Syed Nazrul Islam,1925年-1975年11月3日)是孟加拉政治家和孟加拉国人民联盟资深领导人,在孟加拉国解放战争时期他代理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担任孟加拉
  • 冲洗冲洗 (又称底片冲洗) 是一种利用化学方法, 让底片或相纸在曝光之后产生正像或负像的过程。 这个过程让底片上的潜像 (不可见且容易受可见光破坏) 转变为稳定可见的影像。大多
  • 第25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第25回日本电影学院奖于2002年3月8日公布并举行颁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