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中边论》(梵语:Madhyantavibhaga),又名《辨中边论》、《中边分别论》,传说是弥勒造颂(karika),无著于弥勒处得其教授,再由世亲造释(bhāsya),为瑜伽行唯识学派的要籍,“一本十支”的离僻彰中支,有藏语和蒙语译本,含有世亲释文的梵本亦存世。
辩(pariccheda)大乘中道之正行,辩相(lakṣaṇa)、辩障(āvaraṇa)、辩真实(tattva)、辩修对治(pratipakṣa-bhāvanā)、辩修分位(pratipakṣabhāvanāyām avasthā)、辩得果(phala-prāpti)、辨无上乘(yānānuttarya),共计有七品。全论共有一百一十五颂,本颂为一百一十三,归敬颂、回向颂及长行释文是世亲造。
由于传承不同,真谛本和玄奘本,在解释上有歧异。
近人的著作有太虚《辩中边论颂释》、吕澂《辩中边论讲要》以及谈锡永《辨中边论释校疏》。
根据平川彰的《印度佛教史》,《大乘庄严经论》、《辩中边论颂》、《辨法法性论》,这三部颂论,思想内容很一致,应当是同一人(或同一团体的人)撰写的,是初期唯识思想的宝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