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dations ◷ 2025-07-11 07:36:19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Neutropenia 或 Neutropaenia),亦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血液中的一种中性粒细胞(一种白血球细胞)浓度异常低的血液系统疾病,中性粒细胞弥补大多数的循环白血球,和透过破坏细菌、细菌碎片、和血液中与免疫球蛋白结合的病毒,作为对抗感染的主要防护,其特征是白血球中的中性白血球数量过低。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很大,可能完全没有症状,但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如没有及时就医,病情可能演变成为危及生命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败血症”,或可能有严重的感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以及死亡。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可以是急性(临时)或慢性(长期)的,这个名称有时会跟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互换使用。人类周边血液中,白血球数目的总数乘以嗜中性白血球所占的比例,即为嗜中性白血球的数目。例如白血球的总数是6000/mm3,乘以嗜中性白血球的比例是60%,嗜中性白血球的数目就是3600/mm3。嗜中性白血球的数目若低于1500/mm3,称为轻度嗜中性白血球低下(mild neutropenia)。嗜中性白血球的数目若低于1000/mm3,称为中度嗜中性白血球低下(moderate neutropenia)。嗜中性白血球的数目若低于500/mm3,称为重度嗜中性白血球低下(severe neutropenia)。 在公元1966年,Bodey 等人证实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的程度以及减少持续的时间和造成感染的风险有直接相关 。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的症状与症状一致的包括:发烧、吞咽痛、牙龈痛、皮肤脓疡、耳炎。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患者受到感染。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应激性及吞咽困难,患者也被观察到低血压的情况。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的成因大致可分为慢性及短暂性,原因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有60%至70%存在于细菌性感染,有关于抗生素耐药微生物受到严重关注,包括耐甲氧西林金的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先天性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的其他原因是Shwachman-Diamond综合症,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的循环、骨髓衰竭综合症、网状组织发育不全、和巴特综合症等。病毒感染中性白细胞的祖细胞也可以是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的原因。确定了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病毒是风疹和巨细胞病毒。常见可能原因包括:严重细菌或病毒感染、叶酸或维生素B12的营养缺乏、药物造成的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自体免疫疾病、血液肿瘤疾病、肿瘤病患在化学治疗后、以及少数先天性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疾病。造成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最常见原因是感染,严重细菌感染时,嗜中性白血球会大量消耗,造成过渡性的嗜中性白血球低下。常见细菌感染包括:格兰氏阴性细菌、伤寒(typhoid fever)、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结核菌(tuberculosis)。病毒感染可能是影响细胞激素,或是影响骨髓造血机能造成嗜中性白血球低下。 常见病毒包括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人类免疫不全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A and B virus)等等。造成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第二常见的原因是药物,公元1931年 Kracke 首先发现止痛药氨替比林会造成嗜中性白血球低下。常见造成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药物如止痛抗发炎药物(anti-inflammatory agent)、精神科用药(anti-psychotic agent)、抗生素(antibiotics)如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抗癫痫药物(anticonvulsant)如phenytoin、valproic acid、抑制甲状腺用药(anti-thyroid agent)、心血管疾病用药 ticlopidine等。人体内叶酸或维生素B12和细胞DNA合成有关,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会导致骨髓造血机能障碍,造成白血球、红血球、和血小板低下。自体免疫疾病造成的嗜中性白血球低下,主要是因为体内产生会攻击嗜中性白血球的抗体。导致嗜中性白血球的破坏。 如全身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液肿瘤疾病造成的骨髓造血机能障碍,如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贫血。大部分肿瘤病患在传统化学治疗后,约7到14天后会发生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情况,如果骨髓造血机能正常,嗜中性白血球之后会渐渐恢复,常见药物包括Cyclophosphamide, adriamycin, cisplatin, methotrexate等等。周期性嗜中性白血球低下(cyclic neutropenia),五十年前由瑞典小儿科医师Rolf Kostmann首先报告,婴儿发生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病例。又称为Kostmann disease。先天性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疾病可能是基因GFI1 , ELA2(Neutrophil elastase2), HAX1 的缺陷。嗜中性白血球低下时,容易遭受到细菌感染。嗜中性白血球数目越低,发生时间越长,受细菌感染的机会越大。嗜中性白血球数目小于100/mm3,连续大于10天以上,受霉菌感染的机会也会增加。使用G-CSF(颗粒球造血生长刺激因子)或GM-CSF,它能调节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并增加周边血液中的嗜中性白血球之数量。
相关
- S层S层(S-layer, surface layer)是古菌和细菌细胞包被(英语:cell envelope)的一部分。S层由糖蛋白或蛋白质铺成的单分子组成。S层通过分子的自组装形成,会覆盖整个细胞表面。因此,S层
- N Engl J Med《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英语: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 NEJM)是由美国麻省医学协会(英语: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之医学期刊。它也是
- 头孢地尼头孢地尼 (Cefdinir)是第三代头孢菌素抗生素.化学名称:]-7-氨基]-3-乙烯基-8-氧-5-硫杂-1-氮杂二环辛-2-烯-2-羧基。 截至2008年,头孢地尼在美国是销量最高的头孢类抗生素,其仿制
- ICD-11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简称ICD-11),或称
- MAC膜攻击复合物(MAC),是一种通常生成于致病细菌表面的结构。人体补体系统的替代补体途径、经典补体途径、凝集素途径均可产生这种复合物。该复合物是免疫系统的效应蛋白之一,它可
- 001–041、080–109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
- 乳酸乳酸(IUPAC学名:2-羟基丙酸)是一种化合物,它在多种生物化学过程中起作用。它是一种羧酸,分子式是C3H6O3。它是一个含有羟基的羧酸,因此是一个α-羟酸(AHA)。在水溶液中它的羧基释放
- Index FungorumIndex Fungorum是一个免费的真菌学线上数据库,由英国伦敦的基尤皇家植物园(英语: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新西兰的土地保护研究所(英语:Landcare Research)与中国科学院微生
- 虹彩病毒科虹彩病毒科是一族有双链DNA基因组的病毒。虹彩病毒科的原文Iridoviridae,来自希腊字中的Iris,有彩虹的意思。因为被虹彩病毒感染的宿主,例如昆虫和鱼类,其身体表面会呈现特别的
- 利比亚自发强制实施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的多国部队萨科齐总统 埃都尔德·吉约海军上将卡梅伦首相 大卫·理查兹爵士(英语:David Richards (British Army officer))上将奥巴马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