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沃克

✍ dations ◷ 2025-08-23 16:14:53 #安·沃克

安·沃克(英语:Ann Walker,1803年5月20日-1854年2月25日)是英国西约克郡的一位庄园主。她和她的伴侣安·李斯特是目前所知第一对举行同性婚礼的女性。1834年,她们在约克的圣三一教堂举行了未经当时法律认可的婚礼仪式。

安·沃克于1803年5月20日出生于西约克郡的莱特克利夫(英语:Lightcliffe),父亲是约翰·沃克,母亲是玛丽·沃克(婚前姓氏为爱德华兹),她在莱特克利夫的圣马修教堂(英语:Old St Matthew's Church, Lightcliffe)受洗。幼年的安与父母、两位姐姐玛丽和伊丽莎白以及弟弟约翰居住于克里夫山庄(Cliffe Hill),她六岁时全家搬到了鸦巢(Crow Nest)。安的姐姐玛丽于1815年去世,安的父亲于1823年4月29日去世,当时安尚不足20岁。同年11月20日,安的母亲去世。安的弟弟约翰继承了家族庄园鸦巢。 1828年10月底,安的姐姐伊丽莎白与乔治·麦凯·萨瑟兰上校(George Mackay Sutherland)结婚,并搬去苏格兰埃尔郡。1830年,因弟弟约翰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度蜜月期间突然去世,安和她的姐姐伊丽莎白顺位成为鸦巢庄园及产业继承人,这意味着姐妹二人拥有了相当数量的财产。安在鸦巢度过了她的二字头的岁月,直到1831-1832年,她搬进庄园里另一处小别墅利德盖特(Lidgate)。1832年7月6日,李斯特在利德盖特重新认识了长大成人的安,并对她展开了追求。

沃克和李斯特的庄园相邻,自李斯特1815年搬入希布顿庄园(英语:Shibden Hall)后数年时间里,她们比邻而居但只是偶尔见面。直到1832年,两人才开始真正的恋爱乃至性关系。在重新相识后的几个月中,她们的关系发展为热恋。1834年2月10日,沃克与李斯特互相给予对方承诺,并将此日期视为结合日;2月27日,她们交换了互相承诺信物的戒指。1834年3月30日(复活节),她们在约克的古德姆门圣三一堂共同参加了圣餐仪式,正式结合礼成,从此与对方结婚。现在该教堂内挂有纪念此事的蓝色牌匾。婚后,沃克搬入李斯特的祖宅希布顿庄园与李斯特共同生活。她们曾一起四处游历旅行,直到1840年李斯特在格鲁吉亚意外去世,终年49岁。沃克安排将李斯特的遗体进行了防腐处理,安排陆运海运,历经6个月时间把遗体运回了英国,使李斯特最终得以在哈利法克斯(Halifax)的家族墓地入土为安。根据李斯特的遗嘱,沃克获得了希布顿庄园及产业的终身使用和受益权。

沃克是基督教圣公宗教徒,信仰和慈善事业对她来说都极为重要。她在莱特克利夫的圣马修教堂进行崇拜,一生未曾间断,此外她还在礼拜日向家人和仆人宣读祈祷文和经文。喜欢孩子的沃克创建了自己的星期日慈善学校,并一直乐此不疲。她对仆人们也非常爱护,她1839-1840年游历海外时写回家的信印证了这一点,她在信中逐一列出了她不在家时应安排他们收到的圣诞礼物。

沃克一生都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受困与挣扎。她间歇的受到抑郁和焦虑的困扰,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她的宗教信仰有关。对于接受自己的性取向,沃克也一直内心纠结,这对她的精神健康以及她与李斯特的关系都增添了额外负担。1832年11月1日,沃克曾面对一个艰难决定:是选择李斯特,还是选择与男性的传统婚姻关系:

   

1843年,李斯特去世三年后,她被宣布为“精神不健全”,被从希布顿庄园带走,送至约克的精神病患庇护所,接受Steph Belcombe医生的治疗。不久后她回到希布顿庄园,然后搬回莱特克利夫的家族产业克里夫山庄,在此居住直至1854年去世。

安·沃克于1854年2月25日去世,终年50岁。根据她的死亡证明书,死亡原因被记录为“脑积液阻塞”。她被安葬在莱特克利夫的旧圣马修教堂(英语:Old St Matthew's Church, Lightcliffe)的讲坛下。安的父亲约翰(卒于1823年4月22日)、母亲玛丽(卒于1823年11月3日),哥哥威廉(卒于1798年4月26日),姐姐玛丽(卒于1815年2月1日)和弟弟约翰(卒于1830年1月19日),以及姑姑安·沃克(卒于1847年10月29日)和侄女玛丽·萨瑟兰(卒于1845年6月16日)也都葬于圣马修教堂墓园。1974年,教堂当局拆除了旧圣马修教堂,并在附近建造了由威廉·斯温登·巴伯(英语:William Swinden Barber#Church of St Matthew, Lightcliffe, 1874–75)设计的新圣马修教堂,塔楼仍原址保留。现在,安的纪念铜匾仍悬挂在旧塔楼中。2019年9月14日(星期六)进行了纪念铜匾特别开放日,是该塔自1970年代关闭以来首次向公众开放。

安·沃克的肖像至今未发现,但有少量信件被保存于西约克郡档案馆。关于沃克的大部分信息来自李斯特日记,李斯特自青年时期起,终其一生记录了详尽的日记。

据研究所知,沃克也记日记。2020年10月20日,志愿研究者有了突破性发现。10月23日,西约克郡档案馆确认后公布:在其馆藏资料中,被误认为是李斯特旅行日志并归档于“罗森家族档案”(WYC:1525/7/1/5/1)中的一本日记,实际上是安·沃克的日记。日记的日期涵盖1834年6月4日至1835年2月19日;其中1834年8月26日至11月14日缺失。这是迄今为止首次被发现的安·沃克日记。

时至今日,沃克的遗产以另一种方式留存后世:她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了与李斯特的共同生活;她的勇气,决心和与精神疾病斗争的意志激励了无数人。

《绅士杰克》是一部由萨利·温赖特(英语:Sally Wainwright)创作,HBO和Lookout Point(BBC)联合制作的历史电视连续剧,由苏兰·琼斯饰演安·李斯特,由苏菲·兰朵饰演安·沃克。该剧的创作基础来源于李斯特日记,日记共计五百万词,其中六分之一内容以密码写成。第一季剧情始于1832年的约克郡哈利法克斯。《绅士杰克》第一季于2019年4月22日在美国首播,2019年5月19日在英国首播。BBC One于2019年5月23日宣布续拍第二季。企鹅图书出版了该剧的资深顾问安·乔玛(Anne Choma)撰写的《绅士杰克:真正的安·李斯特》作为电视剧周边书,书中包括了新解码和誊录的李斯特日记条目。电视剧片尾献词指出“本剧的创作是受吉尔·利丁顿(英语:Jill Liddington)所著《女性财富》、《自然做主》两本书的启发”,利丁顿也担任该剧顾问。在她的个人网站上,利丁顿把李斯特不平凡的一生总结为“既有耀目的世俗成功,又有多段不羁的同性恋情”。此外,O'Hooley&Tidow创作的歌曲《Gentleman Jack》也成为该剧的主题音乐。

相关

  • 血液检验血液检查(英语:Blood test),是指通过采血以获得受检者的血液,并利用其进行临床检查以获取受检者的健康状况。主要通过医检师进行检验。血液检查主要用于判断患者在一定时间内的身
  • 饶子和饶子和(1950年9月-),江苏南京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子生物物理和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市政协副主席,曾任南开大学校长等职。197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2年获中科院
  • 阮的故乡·高雄《阮的故乡·高雄》是由一群台湾音乐人及广播人于2014年高雄气爆事件后所录制的一首公益歌曲,旨在借由合唱来激励各界携手面对这场意外。2014年高雄气爆事件发生后,为了鼓励社
  • 体温过低失温症(Hypothermia,源自希腊文“ὑποθερμία”),又称低温症、低体温症。描述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 °C(95.0 °F)时的现象。失温症的症状取决于温度,轻度失温可能造成发
  • 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组织(英语: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缩写:ECO)为亚洲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由伊朗、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倡导,成立于1985年,1992年新增7个成员国共计达到10个成
  • 贾马鲁尔·基拉姆三世贾马鲁尔·基拉姆三世(1938年7月16日-2013年10月20日)20日清晨病逝于菲律宾马尼拉的一家医院中,他曾经掌领菲律宾苏禄苏丹国 ,被称为“世上最贫穷的苏丹 ”。他参加了2007年菲律
  • 七字仔七字仔,早期称为歌仔调,又称为七字调、七字仔调,为歌仔戏最具代表性的曲调之一。每段四句,每句七字,遂得此名。在歌仔戏剧中的使用比率十分高,为最典型的曲调。一般叙述时使用中
  • 罗广文罗广文(1905年-1956年),四川忠县人,曾任国军第18军第六任军长,为国府陈诚嫡系土木系内,曾任该职唯一宣布向解放军起义的将领。罗广文早年与胡琏同为黄埔四期同学,后留学日本,1930年毕
  • 宜水宜水,是中国湖南省常宁市的一条河流,汇入湘江,属于湘江水系。河长86千米,流域面积105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8立方米每秒。自然落差1491米。水能理论蕴藏量3万千瓦。
  • 辣豆酱辣豆酱(西班牙语:Chili con carne,常简称chili)是一道辣味炖菜,源自墨西哥北部和德洲南部,传统的主要食材是牛肉和辣椒,也时常加入蕃茄和腰豆,其他常见的材料有蒜头、洋葱、孜然、胡萝卜、芹菜、玉米等。食用时可能可能加上酸奶油和乳酪,通常搭配玉米饼、米饭、或单独食用,也可以搭配薯条、义式面食或墨西哥粽当作酱料。关于是否应加入豆子和蕃茄,有些人有非常强烈的立场。Chili con carne 是西班牙文,意指辣椒加肉。美国口语中的Chili通常指德州辣豆酱。这种辣豆酱可有或可无任何豆类,甚至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