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普林斯顿大学
✍ dations ◷ 2025-08-08 01:42:26 #普林斯顿大学
诺贝尔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颁发一次,分别授予在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和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除经济学奖外,其他五个奖项都是于1895年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这五个奖项也就都是由诺贝尔基金会进行管理。诺贝尔经济学奖又名“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银行于1968年设立,旨在奖励在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每个奖都是由独立的委员会颁发,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奖,瑞典学院颁奖文学奖,卡罗琳学院颁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奖和平奖。每位获奖者都将获得一枚奖牌,一份证书以及不同数额的奖金。1901年,首批诺贝尔奖获得者拿到了15万零782瑞典克朗的奖金,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万1004瑞典克朗。2008年,获奖者的奖金数额为一千万瑞典克朗。除和平奖是在奥斯陆颁发外,另外五个奖都是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仪式上颁发,颁奖日期为每年的12月10日,这天是诺贝尔的忌日。2008年10月时,普林斯顿大学有11位在职教师或研究人员是诺贝尔奖得主。截至2015年,累计有39位诺贝尔奖得主和该校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根据普林斯顿大学的标准,这些人包括曾在该校就读的学生,或是获奖时是该校雇员,还可以是在该校聘用期间从事了导致最终获奖的研究。曾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美国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于191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是与该校相关的首位诺贝尔奖得主。还有八位普林斯顿大学的诺贝尔奖得主一起分享了四座奖项,分别是:詹姆斯·克罗宁和瓦尔·菲奇一起获得198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拉塞尔·赫尔斯和约瑟夫·泰勒一起赢得了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戴维·格娄斯和弗朗克·韦尔切克一起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托马斯·萨金特和克里斯托弗·西姆斯赢得了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所有普林斯顿大学诺贝尔奖得主中有18位是获物理学奖,超过其它任何奖项,有22位获奖者是该校教师,12位在该校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另外伍德罗·威尔逊、尤金·奥尼尔、盖瑞·贝克和迈克尔·斯彭斯曾是该校的本科生。
相关
- 阿鲁巴坐标:12°31′16″N 69°58′06″W / 12.521110°N 69.968338°W / 12.521110; -69.968338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家用电源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以下资讯是以
- 非有神论非有神论(Nontheism),在现代西方的意思上,是指相对于有神论(特别是一神论)信仰的思维。无神论、不可知论都可以算做是其中一种非有神论的类别,一般是指无宗教信仰的人,但并非无神论
- 产前产前出血(Antepartum bleeding)是指在妊娠过程中,孕龄超过20至24周之后,一直到分娩前的阴部出血产前出血和胎儿体重减轻有关系。若在怀孕16周之前使用乙酰水杨酸以预防妊娠毒血
- 台北厅台北厅为台湾日治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划,初设于1901年(明治34年)11月“废县置厅”之际。当时将台北县废除,并将所属十个办务署重新分割为基隆、台北、深坑、桃园、新竹五个厅;其中台
- 自由能热力学自由能(英语:Thermodynamic free energy)是指一个热力学系统的能量中可以用来对外做功的部分,是热力学态函数。自由能可以作为一个热力学过程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对限定
- 襾襾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四十六个(六划的则为第二十九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襾部归于六划部首。襾部大都只以上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
- 万神殿坐标:41°53′54″N 12°28′36″E / 41.89833°N 12.47667°E / 41.89833; 12.47667万神庙(意大利语:Pantheon),又译万神殿、潘提翁神殿,位于今意大利罗马,古罗马时期的宗教建筑,后
-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路易-费迪南·塞利纳(法语:Louis-Ferdinand Céline,1894年5月27日-1961年7月1日)为法国作家,原名路易-费迪南·德图什(Louis-Ferdinand Destouches),“塞利纳”这个笔名来自他祖母和
- 当代古典音乐当代古典音乐(英语:Contemporary classical music),通常是指由197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早期创作的新音乐(德语:Neue Musik),包含着现代主义音乐(英语:Modernism (music))、后现代音乐(英
- 贝吉乌斯弗里德里希·卡尔·鲁道夫·贝吉乌斯(德语:Friedrich Karl Rudolf Bergius,1884年10月11日-1949年3月30日)生于布雷斯劳(今波兰弗罗茨瓦夫)逝于阿根廷,德国化学家。他的著名贡献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