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

✍ dations ◷ 2025-09-11 01:00:43 #秦朝历史事件,战国时代,中国散文

《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一篇文章,其文体在形式上为应用文,而内容上则为论说文。这篇文章被视为是后来的骈文之初祖。

秦王嬴政四年(前243年),揭发韩国实施“疲秦计划”,即韩国的水利工程师郑国(郑氏,名国)利用修关中水渠以耗费秦国人力、银钱,和吕不韦和嫪毐之党徒为乱(他们两人都不是秦人)。在宗室大臣鼓噪下,秦王政下逐客令,驱逐所有六国籍贯客卿,被驱逐者之一、楚国上蔡李斯因此写下《谏逐客书》予秦王政过目,内容阐述说明为君“有容乃大”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国家才能够富强。秦王读了李斯的上书,就废除了“逐客令”,命人追回李斯,并恢复其官职。嬴政任命李斯为客卿,并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君主统治国家。

李斯入秦十年,由于郑国为秦修灌渠事,秦大臣提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所以写了《谏逐客书》。李斯《谏逐客书》以往大都认为发生于秦王政十年,即公元前237年。事实上,它是由水工郑国于秦王政元年来秦修渠引起的。不久,当韩的修渠以疲秦之计被发觉后,引发了秦王政的逐客。被逐的李斯愤而上书,时在秦王政三年,即公元前244年。

李斯是秦代人(前280年~前208年),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字学家和书法家,素有“千古一相”之称。出生于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自幼聪明好学,志向远大。25岁时(前256年)在楚国任郡小吏之职,曾有“贤不肖在所自处”之叹。26岁那年,拜荀卿学帝王之术。学业成后,李斯和其师荀卿分析天下形势,认为经过战国以来长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业已出现统一的趋势。而统一大业,“六国皆弱”,无力完成,只有强大的秦国才具备这一条件。于是他决定离楚“西说秦王”。于34岁那年(前247年),离楚入秦。吕不韦任李斯为兵部侍郎。李斯于入秦不久,就向秦王嬴政论述秦国统一天下的条件和良机,秦王政采用了李斯的观点,并封其为长史。由于李斯多次荐言献策,秦王拜李斯为客卿。

当时三晋之一的韩国听说秦国喜欢大兴土木,就想以建渠消耗秦国的国力,使秦国无法向东用兵,韩国便让“郑国”,找机会游说秦国,让秦国凿通泾水,从中山以西到瓠口修一条水渠,出北山向东流入洛水长三百余里,用来灌溉农田。

郑国渠在前246年(秦王政元年)开始建造,位于今日中国陕西省泾阳县上然村泾出口一带。

虽然郑国渠的建设本身对秦国利大于弊,但其企图疲弊秦国的意图,郤引起秦国本土大臣的警觉,认为山东六国出身的客卿根本不值得信任,韩王的计谋暴露,嬴政打算杀掉郑国。郑国指自己虽然是为韩国做细作而来,但建渠不会为韩国延续多少国祚,而渠建成以后的确会对秦国大为有利。

郑国计划暴露后,秦宗室大臣企图乘机赶走全部从其它诸侯国前来事秦的人,便借早已过去的“郑国事件”,把外来人士都说成是间谍,“请一切逐客”。李斯是楚国人,也是逐客之一。被逐途中,李斯向秦王政上书〈谏逐客令〉,列举秦穆公以来任用外来宾客对秦国富强作出巨大贡献的大量事实,说明“一切逐客”的错误和危害;劝说秦王“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广泛任用愿意效忠秦国的人才,完成统一大业。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嬴政颁布“逐客令”的时间为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正值吕不韦因嫪毐之乱被罢免的时间,因此“逐客令”很有可能针对的是“养士三千”的相国吕不韦,以削弱吕不韦的势力。吕不韦的门客之一,出身自楚国上蔡的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为了避免被逐的命运,李斯主动向嬴政上书,这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书”,内容如下: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彊。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彊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彊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魏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彊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提出了经管天下人才、资源的总方针──有容乃大。以“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为中心,阐论逐客之害及用客之利,期秦王政能撤消逐客令。由“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六国)的战略,析论“逐客”的错误和危害,“广纳贤才”才能成就帝业。

段落大意:

据《史记集解》引《新序》指,《谏逐客书》是在李斯在被逐途中所写,此处有不少疑问:

对于以上疑问的合理解释,有说法指李斯谏书一幕乃预先安排好的表演。李斯被嬴政任用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他曾协助嬴政板倒吕不韦所致。其后嬴政因成功达到削弱吕不韦势力的目的,决定取消逐客令,也正式重用李斯,任为掌司法的廷尉:81-88。

秦王读了李斯的上书,就废除了“逐客令”,命人追回李斯,并恢复其官职。嬴政任命李斯为客卿,并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前221年(李斯60岁),秦统一六国。。

实际上以秦国之强,也免不了受天灾威胁,秦王政四年(前243年)发生的特大蝗灾导致瘟疫流行,甚至逼使嬴政下诏鼓励老百姓纳粟受爵,在某程度上说明在关中地区建渠,以抵御天灾的必要,因此嬴政最终命令郑国继续把渠修成。

自渠成后,淤积混浊的泾河水被引至灌溉两岸低洼的盐碱地,面积达四万多顷,亩产达到了六石四斗。从此关中成为沃野,再没有饥荒年份,为并吞六国打下坚实基础,该渠也因此被命名为“郑国渠”。

相关

  • 镇是聚居地的类型之一,亦可作为一种行政区划类型。1887年国际统计学会曾提出一个各国通用的居住区域分类系统,规定任何一个人口集中区,其人数在2,000人以上者即可称为城市;不足2
  • 巡台御史巡视台湾监察御史,简称巡台御史。为台湾清治时期的1722年-1769年期间,设置于台湾的监察御史。18世纪,台湾行政区划为台湾道,而与其他省道相同,巡台御史通常为满人及汉人各一。监察
  • 方孔钱方孔钱,又称“孔方钱”、“圆形方孔钱”、“方孔圆钱”,是古中国钱币中最常见的一种,一般以铜铸造,故俗称铜钱。方孔钱由圜钱演变而来,自秦朝统一货币,全国铸行半两钱之后,除王莽改
  • 磷酸单酯水解酶磷酸单酯水解酶(英语:Phosphoric monoester hydrolases或 phosphomonoesterases)是一种催化O-P键水解的酶,利用半胱氨酸残基或金属离子攻击磷原子来进行亲核取代反应。这类酶的E
  • 放射性镧测试放射性镧测试(英语:RaLa Experiment,RaLa为Radioactive Lanthanum的缩写)是曼哈顿计划期间、结束后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目的是研究汇聚激波,从而研制出核武器钚弹芯压缩所需的球形内
  • 许冠杰演唱会列表本列表列出许冠杰历年举行的演唱会。
  • 周显宗周显宗(1962年3月11日-)是台湾的漫画家。出生于台北。血型B型。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科毕业。代表作为《折纸战士》系列。折纸战士得奖纪录 。
  • 周昌儒周昌儒,字讱为,直隶宜兴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周昌儒曾于崇祯年间接替徐景麟任建宁府知府一职,崇祯年间由钱震泷接任。
  • 纯豆腐锅纯豆腐锅(英语:Sundubu Jjigae)是韩国一种锅类食品,由软豆腐、蔬菜、菇类、海鲜、猪肉和牛肉加上苦椒酱混合烹调而成。这道菜通常直接以锅上菜,在完成前加上一只生鸡蛋配白饭食用
  • 音位正写法音位正写法是一种字位(书写符号)对应语言的音位(重要口语发音)的正写法(语言的书写系统)。很少有语言有完美的音位正写法;高度的字音对应可以预期在字母系统的正写法中,但是它们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