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血友病

✍ dations ◷ 2025-05-16 19:37:22 #血管性血友病
类血友病,温韦伯氏疾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简称vWD)、血管性血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异常疾病,但是也可会在某些情况下得病。致病的原因是缺乏一种血小板凝聚所需要的蛋白质复合体。此病常出现在人类及狗(尤其是杜宾犬)身上,较少出现在猪、牛、马和猫身上。类血友病总共可分为四种。常染色体遗传的vWF因子数量和/或结构异常导致的常见出血性疾病,以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粘附功能下降,伴或不伴Ⅷ因子数量和/或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特点。因本病系埃里克·冯·维勒布兰德最早发现,故又名温韦伯氏疾病。最早是在1929年由芬兰医师埃里克·冯·维勒布兰德报告。最早发现的个案为一5岁小女孩,有类似于血友病的出血症状,故命名为假性血友病或类血友病。该个案在13岁时月经初潮,每次经量都很多,以至于在第5次月经来潮时因失血过多死亡。在小女孩居住的奥兰群岛上,埃里克·冯·维勒布兰德医师发现66位家族成员中有23位出现类似的出血症状,并认为可能与血小板功能或毛细血管功能障碍有关,以目前眼光看来,这是疾病的结果而非病因。1950年代发现测定Ⅷ因子促凝活性的方法后,发现本病患者常有Ⅷ因子促凝活性下降的情况,多数为轻度下降,少数严重下降。1957年瑞典Nilsson发现正常人的血浆提取物可显著改善本病患者的Ⅷ因子促凝活性,提示本病病因是缺乏某种血浆成分而非血小板或毛细血管有问题。1963年Cornu发现甲型血友病患者的血浆提取物同样可以显著改善本病患者的Ⅷ因子促凝活性,这说明缺乏的不是Ⅷ因子,而是其他血浆成分。此后,Zimmerman将人血浆中提取的Ⅷ因子免疫动物,获得抗Ⅷ因子抗体用于实验室检查,借此发现Ⅷ因子相关抗原,后更名为von Willebrand因子(vWF因子)。1971年Howard发现在vWF因子存在下,瑞斯托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凝集,可借此检测vWF因子的功能,称为vWF因子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测定。1985年,vWF因子的结构和vWF基因的结构阐明。类血友病的盛行率约为百分之一,然而大多数患者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类血友病重症的盛行率则为万分之一。由于大多数型表现较为轻微,女性因有经期而较易发现。血型O型的人因为vWF本来就较其他血型低25至30%,因此通常表现会较严重。常染色体遗传病,多为显性遗传;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可导致严重病例。vWF因子由位于12号染色体上的vWF基因编码,是一种大分子量的多亚基糖蛋白,由多个220kD的亚基组成。终产物的聚合度不一,分子量最高者可高达20MD。组装完成后储存于血小板的α颗粒、血管内皮的Weibel-Palade小体中。vWF因子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因此,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的症状多反映血小板粘附功能、初期止血功能障碍。只有在Ⅷ因子数量和/或功能显著下降时才出现类似于甲型血友病的表现。vWF因子还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应激、运动时浓度上升。此外,vWF因子还受某些激素的影响,在妊娠、口服避孕药、肝病时浓度上升,在甲状腺机能减退时中浓度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血型人群vWF因子的浓度不同,O型者vWF因子水平较低,甚至可达到疑似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的水平。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的表型与vWF因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见下表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如vWF因子抗原测定、vWF因子活性测定、vWF因子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需注意vWF因子存在明显的人间变异和时间变异,正常不能排除本病,必要时可多次复查。常规vWF因子测定结果无法判读时,可进一步检查vWF基因。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和替代治疗的进步,本病的死亡率接近零。

相关

  • 尿路感染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也称为急性膀胱炎或膀胱感染,是一种会影响到部分泌尿道的感染。泌尿道分为上、下泌尿道,感染部位不同对应到不同疾病名称:当影响到下泌尿
  • 外阴炎外阴炎是指外阴皮肤、黏膜炎症性病变,由病原体或刺激性物质刺激引起。表现为瘙痒、疼痛、烧灼感,活动、性交、大小便时感觉不适。外阴炎包括有非特异行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前
  • 肌酐肌酸酐(英语:Creatinine)又称肌酐,是肌酸和磷酸肌酸代谢的终产物,它主要由肌肉中磷酸肌酸的非酶促反应生成。对正常成人来说,每日产生肌酸酐的量是恒定的,而且肌酸酐的产生量与肌肉
  • 腾讯网腾讯网是一家位于中国大陆的大型门户网站,依托世界最大用户群的腾讯QQ即时通信软件从而成为了中国门户网站中的后起之秀,据世界著名的Alexa统计腾讯网目前是中国流量最大的门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英语: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常简称为POPs)泛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化学物质:
  • 胆癌胆癌是发生在胆部的恶性肿瘤,常见的有胆管癌、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三种。胆癌并不常见,通常会发生在六至七十岁人士身上。原发性胆管癌较少见,性别以男性为多。中上腹及右上腹疼
  • 视盲失明,俗称盲或者瞎,是指由生理或心理原因引发的人体视知觉缺陷。目前对于视觉丧失的程度有多种度量标准,而失明也有许多种定义。完全失明是指人体彻底丧失对于形状和可见光的感
  • 小舌悬雍垂(palatine uvula,又名腭垂,俗称“小舌”、“吊钟”)是人体口腔器官,悬挂于软颚正中间的末端。悬雍垂的功能是在饮食时上升堵住食物通过鼻腔进入气管的通道,从而使食物进入食
  • 医学物理医学物理 是一种应用物理于医学的物理学分支, 大致上分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 通常医学物理部门会附属于医院或大学内,其负责的工作包括:提供放射科医生的医疗咨商、在医学物
  • 皮肤划痕症皮肤划痕症,又称为人工荨麻疹,是皮肤病的一种,通常患者也有湿疹,属于荨麻疹的一种类型。常见的皮肤划痕症有两种,分别是“单纯性皮肤划痕症”和“症状性皮肤划痕症”。“单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