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血友病

✍ dations ◷ 2025-08-05 20:52:31 #血管性血友病
类血友病,温韦伯氏疾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简称vWD)、血管性血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异常疾病,但是也可会在某些情况下得病。致病的原因是缺乏一种血小板凝聚所需要的蛋白质复合体。此病常出现在人类及狗(尤其是杜宾犬)身上,较少出现在猪、牛、马和猫身上。类血友病总共可分为四种。常染色体遗传的vWF因子数量和/或结构异常导致的常见出血性疾病,以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粘附功能下降,伴或不伴Ⅷ因子数量和/或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特点。因本病系埃里克·冯·维勒布兰德最早发现,故又名温韦伯氏疾病。最早是在1929年由芬兰医师埃里克·冯·维勒布兰德报告。最早发现的个案为一5岁小女孩,有类似于血友病的出血症状,故命名为假性血友病或类血友病。该个案在13岁时月经初潮,每次经量都很多,以至于在第5次月经来潮时因失血过多死亡。在小女孩居住的奥兰群岛上,埃里克·冯·维勒布兰德医师发现66位家族成员中有23位出现类似的出血症状,并认为可能与血小板功能或毛细血管功能障碍有关,以目前眼光看来,这是疾病的结果而非病因。1950年代发现测定Ⅷ因子促凝活性的方法后,发现本病患者常有Ⅷ因子促凝活性下降的情况,多数为轻度下降,少数严重下降。1957年瑞典Nilsson发现正常人的血浆提取物可显著改善本病患者的Ⅷ因子促凝活性,提示本病病因是缺乏某种血浆成分而非血小板或毛细血管有问题。1963年Cornu发现甲型血友病患者的血浆提取物同样可以显著改善本病患者的Ⅷ因子促凝活性,这说明缺乏的不是Ⅷ因子,而是其他血浆成分。此后,Zimmerman将人血浆中提取的Ⅷ因子免疫动物,获得抗Ⅷ因子抗体用于实验室检查,借此发现Ⅷ因子相关抗原,后更名为von Willebrand因子(vWF因子)。1971年Howard发现在vWF因子存在下,瑞斯托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凝集,可借此检测vWF因子的功能,称为vWF因子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测定。1985年,vWF因子的结构和vWF基因的结构阐明。类血友病的盛行率约为百分之一,然而大多数患者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类血友病重症的盛行率则为万分之一。由于大多数型表现较为轻微,女性因有经期而较易发现。血型O型的人因为vWF本来就较其他血型低25至30%,因此通常表现会较严重。常染色体遗传病,多为显性遗传;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可导致严重病例。vWF因子由位于12号染色体上的vWF基因编码,是一种大分子量的多亚基糖蛋白,由多个220kD的亚基组成。终产物的聚合度不一,分子量最高者可高达20MD。组装完成后储存于血小板的α颗粒、血管内皮的Weibel-Palade小体中。vWF因子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因此,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的症状多反映血小板粘附功能、初期止血功能障碍。只有在Ⅷ因子数量和/或功能显著下降时才出现类似于甲型血友病的表现。vWF因子还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应激、运动时浓度上升。此外,vWF因子还受某些激素的影响,在妊娠、口服避孕药、肝病时浓度上升,在甲状腺机能减退时中浓度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血型人群vWF因子的浓度不同,O型者vWF因子水平较低,甚至可达到疑似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的水平。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的表型与vWF因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见下表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如vWF因子抗原测定、vWF因子活性测定、vWF因子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需注意vWF因子存在明显的人间变异和时间变异,正常不能排除本病,必要时可多次复查。常规vWF因子测定结果无法判读时,可进一步检查vWF基因。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和替代治疗的进步,本病的死亡率接近零。

相关

  • 肥大肥大(英语:Hypertrophy)是由于细胞个体的增大,导致的器官或者组织体积变大的情况。肥大和增生(英语:hyperplasia)不同,增生指的是细胞本身大小不变,但是数量增多的现象。虽然肥大、增
  • 全身麻醉药全身麻醉剂(英语:general anesthetics)是麻醉药中的一类。麻醉药根据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esthetics)和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
  • 上瘾成瘾(英语:addiction)是指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即使这些行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续重复。这种行为可能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造成,重复这些行为也可以反过来
  • 最高法院议长:南希·裴洛西(民主党) 多数党领袖(英语:Party lead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斯坦利·霍耶(民主党) 少数党领袖(英语:Party leaders of the United Sta
  • 杰弗里·乔叟杰弗里·乔叟(英语:Geoffrey Chaucer,1343年-1400年10月25日),英国中世纪作家,被誉为英国中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也是第一位葬在西敏寺诗人角的诗人。杰弗里·乔叟为有名的作家、哲学家
  • 成骨不全症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简称OI,又称脆骨症,是一种主要影响骨骼的遗传性疾病。它导致骨骼容易骨折。严重程度可能从轻微至严重。其他症状可能包括蓝巩膜,身材短小,关
  • 特奥蒂瓦坎特奥蒂瓦坎(纳瓦特语:Teotihuacán, 现代纳瓦特语发音 帮助·信息;西班牙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
  • 自我吮阳自我吮阳(英语:Autofellatio),又称为男性自我口交,是自慰的一种形式,指男性用口刺激自己的阴茎。只有少部分的男性身体能够自我吮阳。古埃及象形文字及绘画中已有对自我吮阳的描述
  •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英语: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缩写为PUMC)位于中国北京,1917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资,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为蓝本建立,是中国第一所开设八年制临床医
  • 肌膜疼痛症候群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英语:Myofascial pain syndrome,简称MPS)是一类病症,主要呈现为肌肉之慢性疼痛。在一些病例上疼痛甚为剧烈。其与骨骼肌上之激痛点(Trigger points)有关;激痛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