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奴法典

✍ dations ◷ 2025-04-25 17:47:09 #摩奴法典
《摩奴法论》(梵语:मनुस्मृति;中文译名又作《摩奴法典》,中国学者蒋忠新指出मनुस्मृति(Manusmṛti)即“摩奴传承”,狭义上专指“法论”)是婆罗门教伦理规范的一部法论,托名由婆罗门教里的印度人种始祖摩奴所撰,实际写成年代不详,现今学者相信大约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本书分十二章,内容涉及礼仪、习俗、教育、道德、法律、宗教、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等,构建出以四大种姓为基础的社会模式。本法论出现后,长期成为印度教的法制权威,至近现代仍具有影响力,并被视为研究印度社会的基本文献。编写本书作者(作者群),据中国学者季羡林的说法,是属于婆罗门阶层的人士,而编写的目的,在于维系以婆罗门为中心的社会秩序,因而“挖空心思,捏造神话,创制律条,规定风习”。季羡林又指出,婆罗门编写的内容与其时代的社会并非完全吻合,有一些则是他们的主观想法。据旧有说法,本书是由梵天亲身启示给摩奴,然后由婆利古仙发表的。到了近代,学者们对本书的编成作过研究,中国学者刘家和归纳指出,本书当中部分内容反映了很古的风俗(例如婚姻、生子的某些规定),同时亦提到希腊人、塞人、中国人(Cinas,大概是来自“秦”字),以此推断本书编成很难早于公元前3世纪。但本书并非写成于一时一刻,因书中内容涵盖不同时期的内容。自19世纪时期学者毕勒尔(英语:Georg Bühler)所提出的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说法后,成为了本书编成年代的主要说法。印度学者迦奈(英语:Pandurang Vaman Kane)则提出另一种学说,认为本书有“原始的”和“较晚的”两种,前者于公元前4世纪便已写成,后者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此外,尚有学者代立特(英语:J Duncan M Derrett)提出的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主张。※以上各项,以上各项,参见蒋忠新翻译《摩奴法论》的原书目录。《摩奴法论》属于法经、法论性质,由婆罗门根据吠陀经典,结合古来习惯编成的教律与法律,并加进了其他神话思想而成的作品,纯粹谈法律的部分仅占全书四份之一左右。全书以种姓制度为核心,论及各种姓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规定了人们对种姓制度若有依违时的奖罚,并用“来世”的宗教思想作为这种奖罚的补充,因而达到了维护种姓制度的作用。在印度古代,本书固然起到了根深柢固的影响,甚至到了近代,英国人统治印度时,也注意到本书的重要性,可见本书的社会作用不仅限于古印度。本书中所包含的资料,令后世研究古代印度的各个方面,均有相当帮助。中国学者季羡林指出,《摩奴法论》能有助人们了解古印度的社会经济情形,例如封建社会的起源问题,又例如从本书中出现许多对商人的具体规定,受到重视,由此可知本书编写年代时的商人发展历史。据中国学者蒋忠新所说,本书有许多译法,汉文历来译作《摩奴法典》,但蒋忠新认为此译法会“容易使人把它误解为同罗马法典一样的法律汇编”。这个译名的概念源自欧洲,后来日本把它引进,以致传以成俗。蒋忠新提出,在梵汉翻译史上,“法论”两个字是传统的译法,其中的“法”专指“善人的行为”,“论”具有“教训”、“学问”、“学说”的含义,因而《摩奴法论》是合适的译名。现时《摩奴法论》有学者马香雪译本、蒋忠新译本、江平译本等等。马香雪译本曾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简体字版本,以及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繁体字版本。;蒋忠新译本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简体字版本。江平译本则有法律出版社出版。

相关

  • 化学式化学式(德语:chemische Formel/英语:chemical formula),是一种用来表示化学物质(也可能为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式子。一般情况下,由元素符号、数字或其他符号组成;这些符号单一行列,被限
  • 精囊精囊(英语:Seminal vesicle,亦称为储精囊),功用为提供和储存精液的分泌物,内含有黏液、果糖(精子能量)、凝集酵素、抗坏血酸、前列腺素,但并不储存精子。精液有60%左右的成分来自于此
  • 阿洛酮糖阿洛酮糖(英语:Psicose)在分类上属于己糖与酮糖,为D-果糖三号位碳所对应的差向异构体。D-阿洛酮糖拥有砂糖70%的甜度,但几乎没有热量,因此可作为低热量甜味剂。果聚糖:菊粉 · 果
  • 有序对在数学中,有序对是两个对象的搜集,使得可以区分出其中一个是“第一个元素”而另一个是“第二个元素”(第一个元素和第二个元素也叫做左投影和右投影)。带有第一个元素a和第二个
  • 国家卫生健康委1999年规定: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国徽,由国务院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简称国家卫生健康委,亦简称国家卫健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卫生和健康事务的
  • 韦格蒂乌斯普布利乌斯·弗莱维厄斯·维盖提乌斯·雷纳特斯(Publius Flavius Vegetius Renatus),约活动于公元4世纪后半期。著有关于古罗马军事体制论著《论军事》,凡四卷。尽管他非军人而
  • 钾-40钾-40(40K)是钾元素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不稳定,可以自发衰变成氩-40,半衰期1.248×109年。该反应是地质学上钾-氩年代测定法的依据,具有广泛的用途。地球上的氩气也有很多来
  • 二氢叶酸还原酶1BOZ, 1DHF, 1DLR, 1DLS, 1DRF, 1HFP, 1HFQ, 1HFR, 1KMS, 1KMV, 1MVS, 1MVT, 1OHJ, 1OHK, 1PD8, 1PD9, 1PDB, 1S3U, 1S3V, 1S3W, 1U71, 1U72, 1YHO, 2C2S, 2C2T, 2DHF, 2W3A
  • 於崇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1995年)於崇文(1924年2月15日-),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宁波,中国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
  • 高科坐标:22°50′45″N 120°17′43″E / 22.845812°N 120.295330°E / 22.845812; 120.295330高科交流道为台湾中山高速公路(国道一号)的交流道,位于高雄市路竹区和阿莲区交界,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