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施特劳斯

✍ dations ◷ 2025-09-14 05:20:29 #1835年出生,1916年逝世,斯特劳斯家族,浪漫主义作曲家

爱德华·施特劳斯(德语:Eduard Strauß,1835年3月15日-1916年12月28日),奥地利作曲家,也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幼子,家中昵称为艾迪(Edi)。他和两位哥哥小约翰·施特劳斯和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努力,成就了维也纳的施特劳斯音乐王朝。而他整个家族支配了19世纪维也纳的轻音乐时代,为历任奥地利帝国和欧洲各国的帝皇公卿创作大量圆舞曲和波尔卡。

爱德华·施特劳斯的音乐风格虽独特,但并不脱离他的兄长和同时期的作曲家,但他的施特劳斯家族舞曲指挥家的身份更为人所熟知,而他的作品往往给他的兄长的锋芒所盖过。因此,爱德华专攻创作“快速波尔卡(德语:polka-schnell)”,并全力指挥施特劳斯家族乐队,直至1901年2月13日解散为止。

爱德华的艺术生涯不但和其兄长竞争,更面对来自外人的挑战。其中有一位名为卡尔·麦克·齐雷尔的军乐队指挥和作曲家更组织乐队名为“前爱德华·施特劳斯乐队”,在维也纳开演奏会作竞争,爱德华因此将齐雷尔告上法庭。但齐雷尔最终在爱德华两名兄长去世后,取代了施特劳斯家族在维也纳的地位,而双方的争斗以施特劳斯家族乐队告终。

爱德华·施特劳斯在1863年1月8日和玛丽亚·克莲哈特(Maria Klenkhart)结婚,育有二子,约翰·施特劳斯三世和约瑟夫·爱德华·施特劳斯.其中长子约翰三世成功令施特劳斯家族的作曲、指挥事业存延到20世纪。

而在1890年代的事业停滞,和长兄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病逝,再加上发觉家人挥霍家财,令爱德华萌生退意。在1899年和1901年两次带家族乐团赴北美巡回演出后,爱德华解散了家族乐团,并在维也纳度过退休生活。自此至1916年病逝期间,爱德华再无参与任何音乐活动,唯一的公开活动只有在1906年发表自己整理的家族回忆录。

他的作品包括:

相关

  • 中子俘获中子俘获是一种原子核与一个或者多个中子撞击,形成重核的核反应。由于中子不带电荷,它们能够比带一个正电荷的质子更加容易地进入原子核。在宇宙形成过程中,中子俘获在一些质量
  • 伦敦中央清真寺伦敦中央清真寺(London Central Mosque),又名摄政公园清真寺,是英国伦敦的一个清真寺。它是由弗雷德里克·吉尔伯德爵士设计,于1978年建成,有一个醒目的金色穹顶。祈祷大厅拥有一
  • 马陵之战马陵之战是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时损失,进攻弱小韩国,使其向齐国求救。是齐军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歼灭魏军的著名伏击战:739。上将军太子申被虏后被处死,次将庞
  • 杨汉祥杨汉祥(印尼语:Njoo Han Siang,1930年8月31日 - 1985年9月30日),印度尼西亚记者,作家,银行家,企业家和电影制片人。他是印度尼西亚第一家国家银行——国民公众银行(Bank Umum Nasiona
  • 伊藤清伊藤清(日语:伊藤 清,1915年9月7日-2008年11月10日),日本数学家,日本学士院院士,生于日本三重县员辨郡(现员辨市)。西方文献中他的姓氏常写为Itô。伊藤清研究随机过程,他在1944年和194
  • 明时历明时历可能指:
  • 松本规之松本规之,日本漫画家、插画家,F&C出身。
  • 天城文转写在天城文转写为拉丁字母(Devanagari transliteration)的各种方法中,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是 IAST(用于印刷)和 ITRANS(用于电子文本)。还有其他一些可选择的方案如Harvard-Kyoto、V
  • 苏·汤森苏·汤森(Susan Lillian "Sue" Townsend,1946年4月2日-2014年4月10日),是一名英国小说家和剧作家。她著有《二十五岁处男的日记(英语:Adrian Mole)》及《少年阿默的秘密日记》等……
  • 努迪拉努迪拉(Nodira;1792年-1842年),原名莫拉洛伊姆(乌兹别克语:Моҳларойим),乌兹别克族女诗人和政治家,她的诗分别用乌兹别克语与波斯语写作。她的诗作很多也保留下来,总数超过10